
今日湖北网讯(记者 熊文胜 通讯员 曹建强 华国治)2016年是个不平常的年份,团风境内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面对“98+”灾情和3000多名临时安置的受灾群众,团风县卫计局将卫生应急服务前移,把医疗救治放在一线,出动医护人员1000余人次,组建18支医疗应急小分队,设置医疗救治站6个,用“小诊所”托起受灾群众的“大健康”,筑牢了“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的健康防线。
服务前移 一线巡回
7月5日,团风长河龙王墩段溃口,下游黄草湖、黄湖、十里湖等多个村庄被淹,转移受灾群众3000多人,一时间党校、实小、实中、思源、理工中专、上寨王亚南学校成了安置受灾群众的“临时家园”。哪里有受灾群众,医疗救治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迅速启动卫生应急预案,开辟汛期“绿色通道”,落实医疗救治梯队,备足备齐急救药械,保持急救用车应急状态,全力当好受灾群众的“守护神”。该县卫计局第一时间组派6支医疗队进驻灾民安置点,设置医疗救治站。该县人民医院由业务院长挂帅,抽调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进驻实中、思源两个安置点;在县人民医院挂职锻炼的省博士团“医疗扶贫接力小分队”也深入灾区和临时安置点,现场为受灾群众查病治病。县中医医院由分管院长带队进驻王亚南学校;县妇幼保健院组建“爱心团队”进驻实小和十里湖受灾群众的搭建帐篷;团风镇卫生院驻守党校,联合白鹤林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为受灾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做到医疗救护服务全覆盖。
一个乡镇成立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就是一所流动医疗站,医疗小分队主动为防汛大军、武警官兵和受灾群众开展巡回医疗,把医疗救护和防病知识送到灾民身边。12个乡镇卫生院、220个村卫生室还积极做好发热腹泻病例监测登记、排查随访和信息上报工作。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时刻奔走在防汛、抗灾、防病路上,确保“大灾无大疫”。
爱心团队 帐篷天使
白衣天使心系受灾群众。美丽家园虽遭毁损,但受灾群众的身体和心理却得到了最好抚慰。县人民医院护理支部书记、内科护士长陈芳,把移民当亲人,带领医护团队开展微笑服务,24小时巡回在每个折叠床,把爱心和温暖送给每一位受灾群众,主动询问,嘘寒问暖,帮助受灾群众整理床铺,接受心理咨询,化解心理恐慌,树立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信心。县妇幼保健院成立“爱心团队”,关注移民宝宝,免费为移民儿童发放营养包,医生护士每天巡回在临时搭建帐篷,为受灾群众送医送药、查病治病,被群众誉为“帐篷天使”。黄湖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刘富学自己家里遭了灾,在洪水来临时,他顾不上家庭和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拿起站里的帐册和必备医疗器械就跑了出来。在转移安置的实中、理工中专,他忘掉了自己也是灾民,不顾也有需要照顾的家人,主动参与到县人民医院医疗点,义务为受灾移民沟通语言、跑前跑后,配合医护人员观察病情、送医送药,他用爱心播撒希望,用行动诠释奉献。
在临时安置点,医务人员为受灾群众建立了温馨的家,为移民老人买蛋糕、过生日;为动物咬伤群众清创、换药、注射狂犬疫苗;医院为受灾群众建立“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有的受灾群众亲人不在身边,医生护士为其跑前跑后,义务送饭、送菜、做免费陪护。这个家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动人的故事。
爱心接力 责任上肩
大灾有大爱,小诊所释放大能量。7月的团风,天气晴朗、高温如蒸,当人们正享受夏季清凉的时候,1000多名医务人员却奋战在防汛抗灾防病一线,忙碌在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身边。局长吴富强十分关注3000多名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7月17日,他带着机关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冒高温、顶酷暑,赴临时安置点查看医疗救治和防疫消毒情况。吴局长一行先后来到在党校、思源、实小、实中、临时帐篷以及王亚南学校设置的6个转移群众医疗救治点,看望慰问一线值守医护人员。每到一处,他都要查看医务人员在不在岗位,药物配备齐不齐全,询问防疫消毒药物够不够用,翻看门诊登记是否记录到位,并对医疗点的设置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仪表着装等提出具体要求。叮嘱值班医生、护士要把受灾群众当亲人,动态观察疾病变化,做好优质服务。随后,吴局长又驱车淋山河镇中心学校、团风镇王家坊亚南中心幼儿园安置点以及团风绕城公路241标段(铁铺)临时帐篷,查看安置点防疫消毒和受灾群众医疗救治情况,现场安排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对受灾群众生活饮用水消毒进行技术指导,确保灾后不发生流行性疾病。
团风的灾情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省卫计委副主任姚云,市卫计委主任郭应虎、黎志刚等领导带领医疗、疾控专家亲赴团风,查看灾情和项目建设,慰问一线医务人员,现场指导医疗救治和疫病防控工作。多名团风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也爱心接力,用义举情怀,千里驰援为我们送来了急需药物和消毒药品。
截至7月20日,团风全县医护团队共诊治各类病人12000余人次,收治住院245人,免费送医送药30余万元,确保了灾后无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流行性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