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冈网站>专题资讯
英山县卫计局“14441”工程推进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
2018-01-21 10:43:57   来源:今日湖北网

  今日湖北网讯(记者 熊文胜 通讯员 邹方 伍源)健康是幸福之基,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考察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英山县属贫困山区县,致贫原因复杂,贫困程度深,受诸多因素影响,因病失能、因病致贫的现象十分严重,2015年全县摸底统计有26611贫困户,68705贫困人口,其中12878户因病致贫,共32643人,因病致贫的人数占贫困总人口的47.5%。推进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保证。

  3月17日,全县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正式启动,号角已吹响,英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刻不容缓,理清健康扶贫的思路、入户排查摸底、做好数据测算、基线调查分析,并创新工作方法,会同民政、扶贫、残联等单位,制定实施农村医疗保障精准扶贫“14441”健康扶贫工程,即:明确1个目标、救助4类人群,落实4大举措、筑牢4重保障、严格4项监管、实现1站式服务,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效果明显。

  数据显示,“14441”工程实施后,全县3万多名精准扶贫困难群众受惠。今年1-4月,全县共计有5268名医疗救助对象享受了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兜底“四重医疗保障”,兑现报销补偿费用2352.96万元。

  “1”个目标就医便利、看得起病

  紧盯“不落一人”的目标,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管理水平、提高贫困人口的新农合大病报销标准,到2017年,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就医便利、看得起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或返贫的问题。

  “4”类人群精准识别

  “4”类人群即: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孤儿;农村计划生育失独家庭,独生子女三级以上伤残家庭。

  “健康扶贫”需要“精度”与“力度”同步。在摸清因病致贫人口底数、确保健康扶贫“精度”的同时,县卫计局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对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摸清楚患病人数、患病程度、具体病因等情况,通过“政府制定标准和审核、群众民主推荐、特殊对象部门相互核对认定”三条线进行对象筛选认定,同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核公示、审定公告和遴选甄别,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同时,建立认定对象动态管理机制。与民政、扶贫等部门间实行信息交换制度,通过数据对比认定对象属性发生变更的,定期反馈到医疗救助保障管理经办部门,对认定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精准识别,为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4”大举措建立健康生活体系

  走进杨柳湾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干净整洁,宽阔明亮。门诊部、检验科、注射室、放射科,区域划分清楚,布局合理。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障。该院投资百余万元,改建了200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和公共卫生科,新建了消毒供应室、中西药库和感染性疾病门诊,增添了一批医疗器械设备。建立了国家三级医疗服务网的工作站,实现了远程教学和远程预约三级医院专家教授会诊与咨询,将专家教授请到了家门口为患者服务。

  与此同时,定期不定期到偏远村开展义诊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贫困户进行免费体检,发放药物。

  “镇里的医疗服务队定期来村里送医、送药,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的医疗政策。”王家界村民杨新民高兴地说。

  夯实健康扶贫的基层服务体系,让群众“看得上病”。通过创建省级“四化”乡镇卫生院和村级“五化”村卫生室,今年实现村级“五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到2017年实现“四化”卫生院全覆盖,为群众创造看好病的基本条件。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农村订单式定向培养乡村医生,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乡村医生,实现人才来源的本土化。同时,依托县级医院对口支援11家乡镇卫生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涵逐步延伸,让群众“少得病”。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1212大项45小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去年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6万多名医疗救助对象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建立了纸质和电子档案各35.57万份。同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有一名家庭医生跟踪随访服务,及时掌握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同时倡导健康理念,发起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让群众少得病。

  提高疾病诊断治疗水平,让群众“放心看病”。全县各医疗机构每年选派业务骨干到省级医院脱产进修、培训,并针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定期组织基层医疗业务培训。聘请上级专家以会代训、专家讲座、现场手术指导等帮扶措施,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县中医院创建了中医名医堂,各乡镇卫生院都创建了国医堂。疾病诊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建立智慧医疗服务系统,让群众“便捷看病”。实施“智慧卫计”工程,加快建立健全居民健康卡应用体系;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与省级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专家网上远程会诊,缩小城乡卫生差距;依托县人民医院建立全县临床检验中心和医学影像中心,实现检查结果互认,提高医学检测的准确性。建立集社保卡、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于一身的电子信息载体,实现一卡在手就能够异地结算医疗费用、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就医。

  “4”重保障让贫困户看得起病

  “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政策,以后再不用为治病支付大笔开销犯愁了,”家住龙潭畈村的精准扶贫困难户查凤桂拿到报销后的费用高兴地说道,这个政策真是及时,救了我的命。

  查凤桂患右腮腺泡细胞癌,常年住院化疗,每次治疗费用高达27767.92元,高昂的医药费用使本来就经济拮据的家庭陷入因病返贫的境地。在前期的精准识别工作中,她被定为精准扶贫户,享受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启动后,她拿到了24991.13元的报销费用,个人只承担了2776.79元。

  提高新农合报销水平。取消起付线,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在乡镇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取消起付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孤儿,农村计划生育失独家庭、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在县直医疗机构住院取消起付线。并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和门诊重症慢性病补偿额度。医疗救助对象在县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精准扶贫对象在乡镇医疗机构住院政策报销比例达90%,在县直达80%。针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严重精神障碍、慢性肾功衰、癌症等25种重症慢性疾病,门诊重症最高可补偿到6万元。

  提高大病报销水平。降低大病起付线,农村医疗保障扶贫对象的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1.2万元降低至5千元。提高大病报销比例:5千元至3万元的比例提高到65%;3万元-10万元的比例提高到75%;10万元以上的比例提高到85%。

  落实民政救助政策。五保对象住院费用经新农合政策报销后,如属大病的,由大病保险按政策报销,剩余部分由民政救助到100%;低保对象住院费用经新农合政策报销后,如属大病的,由大病保险按政策报销,剩余自费部分再由民政按70%救助;临时救助,包括临时性的大病或特殊困难群众,由民政部门审核后按相关政策给予救助。

  发挥政府兜底作用。贫困人口住院经新农合政策报销、大病保险报销、民政救助后,实际报销比例未到90%的,由政府医疗救助基金兜底。

  “4”项监管惠民政策精准落地

  扶贫脱贫是一项硬任务,随着医疗救助扶贫政策的实施,大量资金将投入到基层贫困地区。好用好扶贫资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为此,县卫计局加强与扶贫部门协作配合,强化四项监督管理,确保惠民政策精准落地。

  加强组织管理。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明确了卫生计生、扶贫、民政、财政等部门的职责。制定了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了部门协作的信息共享机制;纪委,审计,扶贫和民政部门严格审核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对象信息。

  加大资金管理。医疗救助的各项资金主要来源有:新农合基金对医疗救助对象提高保险比例的部分;民政部门用于五保、低保、农村孤儿的医疗救助基金;县政府从当年地方财政入增量中按一定比例提起医疗救助资金;县政府整合的精准扶贫资金;上级补助的精准扶贫资金。县卫计局对每笔按要求资金严格使用,会同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定期对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情况、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事后审计。确保每笔资金都用到困难群众身上去。

  严格就医管理。按照分级诊疗要求实行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推行合理用药,合理施治、严禁小病大治、无病挂治、严禁开单提成,严禁乱收费、重复计费、过度医疗问题的发生。医疗救助对象到乡镇医疗机构就医不可报销部分不得超过5%;到县级医疗机构就医不可报销部分不得超过10%;到县外医疗机构就医不可报销部分不得超过20%。超出部分由医疗机构自己负责;县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则由县合管办与其签订协议进行约束。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精准扶贫医疗救助证》的使用管理,严厉打击将证件借给他人使用、利用证件套取资金的行为,一经发现,取消享受医疗救助政策资格。设立投诉受理渠道,向社会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接受社会监督。对未经核实《精准扶贫医疗救助证》就收治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造成假冒顶替、骗取补助的行为,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负责人,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严肃处理。

  “1”站式服务打通医疗救助路径

  5月5日,温泉镇卫生院里热闹非凡,县卫计局组织合作医疗办公室、人寿保险、温泉镇卫生院等相关工作人员,对县外住院重大疾病精准扶贫户所用的医疗费用,进行一站式结算,现场送去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三项帮扶资金。

  “这样好,我不用多跑路了,在一个地方就能拿到所有报销的款项,”家住毕昇社区的王先生说道。

  在医疗救助工作中,为方便群众,县卫计局通过打通“新农合+民政救助+大病保险+政府兜底”的现行医疗救助路径,有效缓解城乡贫困家庭就医难和因病致贫的问题。统筹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健康扶贫对象出院时,凭诊断证明书、出院小结、费用清单、住院发票和身份证、救助证由就诊医疗机构合管站或县合管办补偿至90%,个人只需结清自费部分即可,一站式办理,一次完成。五保户则按100%予以报销。县合管办再定期与大病保险公司、民政部门统一结算,让老百姓不再多跑路,方便结算。

  精准扶贫医疗救助的扎实推进,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实惠,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