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鄂州网站>鄂州文化
传承千年的阅读行动
2018-01-21 10:39:46   来源:荆楚网   分享:
0

  房县,古称“房陵”,自古民歌盛行,多少年来,房陵民歌一直世代相传。

  在《诗经》的主要采集者、编纂者尹吉甫的故里———十堰房县,周王室的采诗和献诗制度,使房陵民歌最早走进《诗经》,“关关睢鸠”等《诗经》民歌至今仍在房县民间口口相传,历经数千年不衰,已成为诗经文化的活化石。

  在房县,仅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经名篇《关关雎鸠》,在经过改编、加工后,被房县民歌手们用十几种唱腔演绎得淋漓尽致。经统计,房县有5万人会唱民歌,7000多位歌手每人能唱100首以上民歌。而其中的《年年难为姐做鞋》《打一个呱呱鸡》《关雎》《君子于役》等30多首民歌,内容都与《诗经》相关。

  年近八旬、家住房县门古寺镇胡家街村的胡元炳,是房县有名的民歌手,8岁跟随爷爷胡祖敬学唱歌,而他爷爷则是受太爷胡在德的影响。“这是我们老胡家的家风传承。”胡元炳说。

  胡元炳会唱50多个调子、千余首民歌,其中30余首是《诗经》民歌。“师傅教唱没有歌本,我就将歌词记在本子上,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记起来特别费劲。”

  近70年来,胡元炳收集而成的手抄本,累计60余万字。在房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这些手抄本已编辑出版《望佛山民歌集》《房陵歇后语》《望佛山传说》等书。胡元炳本人也成为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房陵长歌》的传承人。

  在房县,男女老少几乎都能唱几句民歌,以歌为乐、以歌传情、以歌育人,原生态民歌成为山民生活的一部分。千年来,房县人唱出了自己的生活,唱出了喜怒哀乐。

  2000多年的传唱,《诗经》已融入房县人的血液中。近年来,房县县委、县政府一系列诗经民歌文化保护措施相继出炉。全县已有53个民歌示范村,建起了25个民歌堂。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2010年8月6日,在房县诗经文化节开幕式上,12000余名学生齐诵《国风·周南·关雎》《诗经·小雅·鹤鸣》《诗经·周颂·丰年》,创造了“万人诵诗经”吉尼斯纪录。

  走进房县尹吉甫学校大门,两个大字映入眼帘———采用隶书书写的“诗经”,《诗经》中的名句制成石碑和文化标语在校园随处可见,让人们随处能感受到迎面扑来的文化气息。

  为弘扬诗经文化,学校还专门安排诗经文化课程,每天由教师引领学生诵读《诗经》;学生建立诗经诵读卡,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随时进行诵读;每学年组织开展《诗经》知识竞赛、《诗经》诵读比赛等活动;开设《诗经》诵读专栏,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吟诵诗文,打造书香校园。

  2012年,由邓发鼎、吴高星、吴高月等房县民歌王带领40位民歌手表演的诗经民歌《山风》,用凳子做道具,融合《诗经关雎》、《诗经伐檀》等曲目,通过原生态的舞蹈和歌谣,表现农民日常劳作,反映房县特有的诗经文化,并取得“我要上春晚”第三名的好成绩。

  2015年,房县拍摄中国首部以诗经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桃夭》,再现了以杨廷生为代表的诗经传人,为弘扬中华诗经文化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同时展示了房县深厚的诗经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淳朴的人文情怀。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