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日晚7时许,华严湖马湾镇汪陈村段大堤出现两处纵向裂缝,不到两个小时相继滑坡,堤身背水面三分之二垮塌,当地7个村8000多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1.8万亩农田的收成面临直接威胁,形势危急。
险情发生后,市委副书记、市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吴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抢险救灾。他指出,要严格按照专家要求,科学制定抢险方案,充分发动群众,保障应急电力照明,保证抢险通道顺畅,确保抢险物资及时调度到位。同时,他专门叮嘱抢险人员要注意自身安全。
晚9时许,副市长雷华带领水利专家和电力人员赶赴现场,对险情进行全面摸底,及时协调救灾物资,疏导交通,保障防汛照明。
马湾镇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全体机关干部带领党员群众参与到抢险中,与空降兵一起,经过20多个小时的全力拼抢,华严湖险情于10日下午4时得到控制。
险情突至
“险情发生得太快了!”9日晚10时许,防汛人员许俊波对记者说,“我们下午7点发现裂缝,到9点钟时,堤身背水面三分之二就已垮塌,沉降了约30厘米。”
站在华严湖大堤上,记者看到,湖水几与堤面平齐,堤内外水位落差约2米。滑坡处长约60米,裂缝中还有清水渗出。虽然防汛人员用油布在迎水面进行了铺盖,但情况依然危急,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
这样的滑坡还有一处,与第一处滑坡相距不到100米,情况类似:9点出现裂缝,11点垮塌,长约60米,滑坡处,最窄处不足1米,随时都有垮塌之危。
险情发生后,马湾镇组织30名应急分队及数十名村民对滑坡处的树木和杂草进行及时清理,并在堤坝迎水面铺盖油布,减少湖水渗透。挨家挨户通知可能被淹村庄的群众,做好准备,一旦失守,在第一时间转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子弟兵驰援
滑坡过百米,且交通不便,取土困难,仅靠群众自身,很难控制住险情。
综合有关情况后,市防指果断决定,请驻守官兵支援。
10日凌晨1时,空降兵某部40多名官兵到达现场,对现场进行查勘,商量抢险对策。
此时,第一处险情处,挖机已经开始作业,对滑坡处的沟渠进行土方回填,增加堤坝的抗压能力。
但第二处险情情况特殊,该滑坡段位于一处藕塘旁,藕塘水深过两米,挖机无法作业,且堤身单薄,无法行车,只能靠人工打桩筑堤进行加固。
经过现场磋商,抢险人员决定用钢管打桩后,用铁丝相连,形成一堵“钢管墙”,然后在墙外面用木桩在水中固定三角支架,确保“钢管墙”的稳定。
水深两米多,人在水中都无法着地,打桩又谈何容易?空降兵与群众利用小船,将钢管一根一根钉在了水里,4米长的钢管,露出水面不足1米。
10日上午9时许,“钢管墙”这一最大难题终于被攻克。
200多名干群自发参与抢险
剩下的,就是用沙袋沿着“钢管墙”筑起一道防洪屏障。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工程量却并不小。
取土处离滑坡处还有200多米,且一大段都是田埂,非常湿滑,仅靠空降兵,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因工程量大,上午9时,又紧急调来40名空降兵参加到抢险中。
手受伤了,擦一擦;腿划破了,义无反顾,跳入水中……现场的气氛感染者每一名干部和群众,一大早,就不断有村民自发加入到抢险行列中。
早上6时,村民甘得玉、杨珍凤就送来了早餐,肉包子、方便面和开水,村民魏庆平搬来了一袋西瓜,她说:“我也要尽自己一份力,给战士们做好后勤补给。”
医疗队来了,周翠红等妇女队伍也来了,她们虽然扛不起沙袋,却可以帮忙牵袋子装土;抢险人员打桩需要木板,村民就拿来了自己家的砧板……
大堤上,场面甚是壮观。从最开始的一条线取土、运土,直接变成了两条线;从最开始的扛沙袋搬运,变成了人挨人的传送。80多名空降兵加上200多名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终于筑起了一条80多米长的“生命之堤”。
10日下午4时,滑坡险情终于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