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个懂事乖巧的女儿,有个感情深厚的丈夫,有个和谐有爱的大家庭,有个前景大好的事业……,这是一个女人最幸福的时候。正当33岁的王蓉满心欢喜的奔向这个幸福的怀抱时,一个名为“伯基特恶性淋巴瘤”的恶魔摧毁了这一切。她意志坚定、乐观面对,丈夫悉心照料,至亲倾家荡产,好友竭尽所能,大家齐心协力和她一起战斗,招架不住的恶魔在奄奄一息时却唤来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糖尿病”。三个恶魔此起彼伏,用车轮战、持久战将王蓉亲友拖得精疲力尽,王蓉和丈夫也身心透支,在绝望和不甘中挣扎徘徊……。
王蓉,34岁,陈场青福村人,父母是地道的农户,家境寒微。早年为了供弟弟上学,学习优秀的她选择中专卫校,也为早点工作帮补家里。
“我跟老伴都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想想这么多年,亏欠她很多,还好女儿争气又很孝顺。”王蓉母亲哭道,“女儿活了30多年,却一天福都没想过,想想就难过”。
“刚检查出病时,我妈妈一直照顾我,我弟弟也是倾其所有来救我,连弟媳娘家都出钱为我治病,真的挺感谢他们。可谁想到,今年刚生完小孩的弟媳出了车祸,腰腿严重骨折,家里还有两个幼小的孩子,我父母就去深圳照顾他们,整个娘家就弟弟一人挣钱养这么多人,他压力真的挺大,我也不想当弟弟的包袱。”10月21日,王蓉靠在床上无奈又心酸的说着。她想放弃,可一想到女儿,满心愧疚。
2002年,王蓉结识了同在仙桃打工的剅河小伙张文,因相似的人生经历及志趣抱负,两个年轻人相恋并结婚了。“没有落脚的房子,哪来的家”,好强的王蓉不想在丈夫哥哥家寄人篱下。婚后第二年生下女儿仅4个月,就跟丈夫一起去深圳打工。勤俭节约的她不逛街、不怎么买衣服,为了省钱和丈夫5年没回家过年。在工作之余好学上进、刻苦勤奋的王蓉还自学了医学美容、英语口语等,最终与几个美国朋友联合创办了英语培训学校。事业正红火时,遇上了女儿要读初中的关键时期,王蓉想弥补对女儿的亏欠,毅然决然的揣着这些年的积蓄、拉着老公一起回来陪女儿,花30多万购置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安乐窝。
2015年5月,老天不开眼,刚住进新房不到一年的王蓉被查出患上“伯基特恶性淋巴瘤”,为了治病,房子也以10万元价格贱卖给了别人。
“去年刚检查出这个病,我们全家都是信心满满的,一切都是以最好的药物来为我治这个病。哪想到是个越陷越深的无底洞,早知当时就不治了,现在让身边亲人连受此害。”王蓉介绍,刚查出这个病,得知可以治愈,全家都是拼尽全力来救她。当时切了右颈下的瘤,自体干细胞移植手术也很顺利,她本人也很自律的珍爱自己。2016年1月,王蓉出了移植仓,是战胜病魔归来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勇士。两个月后,在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氛围中,她的身上出现红点,结果一检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只能平均每隔4天就输入红细胞、血小板来维持生命,每次都要花2600多元。由于她的病和所用药的特殊,不在医疗报销的范围内,前期的治疗已花近百万,现在又要靠每月至少一万的费用来维持生命。与此同时,“再生障碍性贫血”让她全身没有防御系统,因此她左颈下开始长和以前右边一样的“伯基特恶性淋巴瘤”,医生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要求她住院治疗,说有治愈的希望,但直截了当告诉她至少准备100万。
“还引发了血糖这一块,她空腹血糖指数 8.0,吃完饭12.0,这可以说是糖尿病了,现在三病同发,我们也实在没办法了。亲友们都爱莫能助,我们俩都不想接受这个结果,又不得不接受,别说看病,连一日三餐吃馒头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了。”自从妻子患病,丈夫张文就辞职了,全程照顾病床前。身形消瘦的张文一直很自责,觉得是自己没能力照顾好妻子。
“现在各种压力逼着我们不得不放弃。”王蓉刚说完这句,停顿了一下,“我还是想能尽量多活些日子,想好好陪陪女儿,这么多年,都没好好照顾过她。”王蓉女儿今年刚上初二,寄养在丈夫大哥家。
采访当天夫妻俩谈话间的淡然表现,不知是饱受了多少个日夜煎熬和挣扎,身心的撕扯换来的无奈、无助、无能为力的接受。(本网记者 郭闪)
张文手机号码:15827962789
银行卡号:622412112650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