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网友“小麻雀”在中国仙桃网仙桃社区发帖反映很多中年妇女跳舞时音乐声过大、时间过长,导致市民休息受到干扰。“广场舞”立刻成了“扰民舞”。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调查——“广场舞”受到中年女性喜爱
“你是我的小啊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7点半左右,在《小苹果》的旋律中,一群中年妇女不约而同来到一场地挥汗起舞,旁边则安放着一只箱子,光盘播放机和2只音响放置其中。音响播放着当下流行的歌曲,分贝确实不小,附近小区里也可以听到。
“声音有点吵人,影响睡眠。”王女士向记者反映,每天晚上7点到10点,就有一群中老年人来到这里跳起了广场舞,喇叭音量响亮,持续的时间也很长。而居住在时代广场的李小姐也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李小姐说,她的工作常常需要早起,前一天晚上需要早点休息。可她家所在的楼栋靠近广场休闲区,每天晚上都有多支广场舞队伍在跳舞,播放着不同的动感音乐,而且声音开得很大,带来了巨大的混合音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的睡眠质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靠近居民区的场地缺乏管理与约束,让广场舞成了制造高分贝噪音的污染源。不少居民表示,锻炼健身本是好事,但如果健身的人只考虑自己而不顾他人的感受,那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和问题。
分析——“广场舞”成为中年妇女的精神“粮食”
“跳舞不仅可以节省钱,又能锻炼身体。”胡大婶是一名广场舞爱好者,每天两个小时的广场舞。她告诉记者,跳舞已成为她每天晚上的“必修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跳广场舞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大多无思想上的负担,跳广场舞不仅可以锻炼时间、而且可以交到朋友。“我们的人越来越多,设备也越来越专业。”当谈及音响声过大的问题,肖女士说,附近跳舞的队伍比较多,也会存在比较心理,不自觉地就调大了音响声音。
许多受访市民都认为,“广场舞”动静太大则成了“扰民舞”。陈女士表示,希望喜欢跳舞的人可以考虑到其他人,把音量开小一点,“老人家跳跳舞娱乐一下,我是十分支持的。”
深思—— 相互体谅是关键
“广场舞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时间和音量的规范上。”李先生告诉记者,对于广场舞扰民一事,他认为规划好健身场所,控制好跳舞时间和喇叭音量就可以了,同时,在中高考特殊时期也尽量不要跳舞。”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协调这种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双方互相体谅和包容。“居民的健身权和休息权都应该得到尊重,如果能换位思考一下,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矛盾了。”刘女士表示,跳舞的居民尽量控制好时间和音量,只要不影响休息,有点音乐也是不错的。
提醒——市民需要守法
根据《湖北省全民健身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公民或者组织在健身活动中影响他人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者或者健身设施管理者应当及时制止;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58条提到,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