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经济动能转换加快
昨日,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联合发布2016年上半年经济情况。初步核算,我市国民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增长7.6%,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
时至年中,在城市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武汉经济有望实现“退一步,进两步”。今年下半年经济将稳步回升。
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应小莉表示,必须认识到上半年7.6%的增速建立在GDP绝对值破万亿元的基础上,这是武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作为,需保持定力,坚定发展初心。
一季度7%,上半年7.6%,这是武汉交出的经济成绩单。湖北省一季度GDP数据8.1%,上半年8.2%。全国一季度及半年GDP数据均为6.7%。
从增速判断,武汉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并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4.3%,增速比前5月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
占据武汉经济半壁江山的工业,显现企稳回升势头。从行业看,汽车及零部件、信息技术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保持较高增速,累计产值增速均在10%以上。两大开发区带动作用明显,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汉南区)增长4.3%,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增长8.7%。
消费领域,上半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9.3%,增速较1-5月提高0.1个百分点。
财政信贷方面,上半年数据充分显示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活力。数据显示,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12.6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6.1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39.00亿元,增长23.4%。
1-5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0.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4个和16.5个百分点,也比去年同期加快18个百分点。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针对工业经济,市统计局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现阶段主要依靠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部分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消费需求变革期内实现增速的持续稳步增长;部分企业在去产能的调控中,不断收窄增加值降幅。
东风汽车,跟随市场需求,上半年销售汽车192.69万辆。6月单月销售同比增幅16.65%。
长飞光纤,跟随全球众多国家“宽带战略”的深入推进,持续受益于4G网络和启动测试5G网络基础设备,在2016年上半年收获了产值增速52.7%。
武石化、中韩石化恢复正常生产,使得石油化工行业降幅收窄至下降13.1%,较6月收窄了46.3个百分点。
湖北中烟产值降幅收窄,逐步恢复了生产,半年产值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了17.9个百分点。
武钢在经历去年几十亿元巨亏后整体扭亏,去产能的同时累计盈利4.89亿元。产业人士分析,除了剥离负资产及人员外,产品结构的调整功不可没。
市经信委数据显示,上半年占全市工业比重1/3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增长势头稳定,领域中的重点企业如上汽通用、东风本田、联想摩托罗拉、冠捷显示、邮科院等合计净增加值287.8亿元,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1个百分点。
【关键词】
专家
解读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认真研究武汉半年经济数据,在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中,武汉经济在平稳运行中已经出现了新变化。
体现在化解过剩产能有序推进、去产品库存效果明显、降成本增效益成果可观、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社会发展短板补齐提速、新模式及新业态竞相涌现、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形成。这不是单纯的GDP增速能够概括的,我们应当看到数字背后的真正动因。
新动能的必要性,一方面来自需要保持经济发展稳定,另一方面,供给端和需求端改革同时发力,需要切实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建议武汉要切实加快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落实,利用丰富的创新资源和科技创新优势,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和引领潜能,不断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
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聂佩进:
民间投资下降背后结构分化
上半年投资数据显示,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民间投资下降3.3%。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意味着创造GDP增速的主力梯队经济增长乏力。
尽管下降是既成事实,但必须看到,和其他产业、企业一样,民间投资在不同行业、企业当中,存在“冰火两重天”的分化行情。未来的投资希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武汉民企的调研发现,在生物医药、无人机、广告、文化行业,民营资本较为活跃,这或许能够部分回答民间资本去哪儿的问题。
从市场角度看,武汉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巨大。以2015年数据为例,武汉民营经济占比和杭州、青岛、厦门等有10个点差距,这意味着本地民营经济还有15个点甚至20个点的增长空间。(记者张隽玮)
新动能
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高于全市GDP增速4.5个百分点
数据的背后,是行业、企业产生的巨大分化。在经济新常态下,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分化反而是越快越好。而在这半年的经济数据中,已初显局面。
上半年,我市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2.1%,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GDP增速4.5个百分点。
被省科技厅列入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名单中的千家企业和300多种产品,是武汉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市发改委认为,在外部环境总体偏紧的情况下,新旧产业接续和动力转换正处在攻坚期。一方面是偏重的产业结构受到下行的宏观经济影响,一方面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共分为七大领域,其中先进制造占据半壁江山,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43.2%。电子信息技术排名第二,新材料位居第三。包括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在内,这四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比超过94%。
全行业用电量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先行指标。上半年,用电量保持正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8%,全行业用电量增长2.6%。
这意味着,在占工业总用电量一半的钢铁、石化行业减产后,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电增加。
记者获悉,汽车及零部件用电量增幅近两成,电子信息用电量增幅39%,能源及环保13.5%,生物医药12.5%……
作为商贸重地,武汉商业新动能也在集聚。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为154.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0%,占限上批零业零售额的9.2%,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在全国二季度最受品牌商关注的购物中心前50位榜单中,武汉三家购物中心入围,壹方购物中心、凯德·西城、石桥永旺梦乐城分列第20、28、47位。据悉到今年底,全市5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数量将达到50家,这一数字全球领先。
【关键词】
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武汉未来希望在科技成果转化
1-6月,全市发明专利申请8631件,同比增长37.8%,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六位。还有一组数据具有标志性意义,那就是企业超越高校,全面成为发明专利申请、获得授权的主体。
未来武汉真正的希望就在这里,武汉这座大学之城需要变为大学成果转化之城。目前能有20%的成果落地已殊为不易。
今年半年数据一大亮点,是着重强调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它的背后就是创新技术的支持。
政策红利正变成一个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实惠,建议政府要加大宣传,努力把人才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几个院士就是一个产业。要把武汉的最强学科,变成一个个未来武汉的最强产业。
下半年
有力推进重大项目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记者从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多部门获悉,上半年,包括500亿元武汉新芯国家存储器基地一期项目、110亿元通用航空聚集示范区在内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签约共有4项;金鸿桦烨超薄光电玻璃、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开工;华星光电一期、东风雷诺汽车、东风格特拉克汽车变速箱、金发华中新材料园区投产。
今年下半年,将精准对接服务76家重点企业,推动已投产项目尽快达产,确保今年计划投产的重大项目年内投产,为工业发展增添后劲。
未来,还将不断充实重大项目库,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策划、引进、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落实惠企政策、着力解决工业企业的难题,也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据悉,我市将抓紧出台企业分类优惠政策,围绕工业投资开展审批事项、费用负担、政策障碍进行清理,把现有政策落实好。同时,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将结合武汉实际,降成本从用工、用能、物流、减费等关键环节入手,切实减轻企业生产环节负担。创新补短板,依托“创谷”建设吸引“城市合伙人”和创新项目大量积聚,加速产业优化升级。
今年5月以来,武汉陆续推出惠企措施,高速公路收费标准降低一成、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由2%降至1.5%,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降低一个百分点,所有参保缴费企业纳入稳岗补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大工业用电价格降低2分/千瓦时以上,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降低4分/千瓦时……种种措施,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服务市场主体、为企业减负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建华:
下半年经济发展有五大支撑
武汉下半年实现稳增长将得到基于以下五方面“支撑”——
一是发展基本面的支撑。武汉仍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工业化迈向新台阶的重要时期,完全有理由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发展区间。
二是政策叠加效应的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力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加快改革补短板,使得武汉发展迎来良好机遇。
三是体制机制改革的支撑,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提速,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机制将逐渐建立和完善,形成更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
四是市场支撑,在产业方面,武汉有比较好的基础,武汉的拳头产业领域仍运行平稳,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这样一些新兴产业势头较好。
五是发展信心支撑,对武汉来讲,要发挥更好的领头的作用,武汉要牢牢抓住一些重要环节,推进供给侧改革。
亮点
主要依靠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工业企稳回升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汽车及零部件
产值增长19.0%
高于全市GDP
增速4.5个百分点
信息技术制造
产值增长11.7%
12.1%
增加值增长
生物医药
产值增长10.6%
比一季度提高
1.1个百分点
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下半年经济将稳步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