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激烈而文明的“争锋相对”
12月7日下午5:20,天色已晚,我来到某户家中,按镇村统一要求,入户走访,张贴三卡。户主、妻子、儿子三人全部在家。户主表现出不同往常的不耐烦,高声咆哮甚至用手指指点点,对我彻底发泄了他对扶贫政策和结对帮扶的所有看法,满腹牢骚倾泄喷涌而出。
他说:这些年,您们给了50只小鸡,2只仔猪,油,领了一年1000,领了一年500,靠这能脱贫吗?靠这我咋脱贫的?有些贫困户开好车,好劳力还拿很高的低保、残疾人补助,公不公平?扶贫的来调查我多次,我都问他们下来调查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假话,想听真话,我就把真实情况全部说出来。
一看眼前的这人今天极不友善,我受过多年学校教育,受过多年党的教育,想到今天是组织派我来入户走访张贴三卡的,心理就有了底气,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有组织,背后有上至中央、下至村组的强大的扶贫政策关怀体系和庞大队伍,要保持冷静和克制,请他先宣泄,我再做思想工作、再张贴三卡不迟。我带来的可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是做正当工作的,对扶贫发牢骚的贫困户我见过几次了,只要您不动手,我可以听您把牢骚和不满全部倒出来。
我对他所提出的质问和极端不满进行了一一正面回应。我认为我声音不大,但在面对关键时刻,条理突然清晰起来,镇定自若的一一回答了他:组织上派我联系你们这一家,您们的一些困难我做到了及时反映。组织既然派我来,党的政策,党的有些话我今天也就此机会,必须给您带到,传达到。政策是针对所有贫困户的,您家没有学生,所以没有享受教育扶贫补助。其他方面该有该享受的,您也通通向我说了一遍,给了50只小鸡,2个仔猪,送过油,发了产业奖补。至于凭这些,能不能脱贫,你家里还有少壮派在十堰打工,喂了羊,喂了猪,种了韭菜,在2015年已经达到了脱贫标准。我们村与偏远村有巨大优势,交通条件2014年以前都基本达到户户通水泥路了,偏远村是撵不上的。村与村有差异,户与户,也有差异。同一批纳入贫困户,有的是因为家中有重大疾病的,深度贫困的,也有虽不是深度贫困但缺产业缺技术还没有富裕的。经过上至中央、下至村组的努力,我们村大部分都在2015年脱贫了,您们也是2015年脱贫的。脱贫后,购买私家车,是合情合理的,买飞机国家都允许,您家没有买车,买不买是你们的权力,你们说了算。其他贫困户,脱贫后,有些户开好车,住好房,依然享受扶贫政策,是因为中央规定了脱贫不脱政策。至于低保和残疾人补贴,是不同部门审核把关的,您认为不公平或者弄虚作假,支持您向各级举报和反映。最后,至于您对扶贫工作的成效评价,您已经把这些年给予您的一些帮助全部说出来了,一样都没少,各级来考核验收,您只管说实话,不需要您编假话恭维。对扶贫有意见,认为给予太少等等,在各级考核验收时只管提,大胆提,千万别藏着掖着。
这时,心里打着埋伏:不能被贫困户以各级考核验收相要挟,不能误解正常的各级考核验收,要对我们单位以及我个人已经做出的付出抱有足够自信,不做最差,争取最好。
户主声音大,来势凶,我声音慢,中气足。经过近半个小时深入全面沟通,户主在三卡上签了字,顺利贴上墙。出门时,户主跟出来:我说的是看到一些事,替别人的说的,你可不要有意见啊。我说:联系您两年来,这是和你们的一次最深入的交流,您把话说尽,我也把党的话再一次给您带到了。您提出的2018年奖补您一家没兑现的问题,我回去联系,下次给您答复。
户主紧绷半个小时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出于礼节,大方的留客吃饭。我表示感谢后,趁着夜幕,趁着下一户亲戚也在家,匆忙赶路。
(作者:十堰市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