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随州网站
情系“三农”终不悔
2024-09-24 21:18:51   来源:今日湖北

情系“三农”终不悔

——记随县政协委员、随州市大洪山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能

文/熊欣



  黑格尔说:“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他,随县政协委员、随州市大洪山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能,将自己满腔热血浇灌的海一样的深情,寄托和倾洒在“三农”事业上。

 

有“粮心”还要讲“良心”

 

  时间回转到1982年,17岁的李大能高中毕业后,开始学木匠,十多年下来,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到1998年,国家粮食政策放开,他便转行经营粮食,开办大米经销部。到2000年,便正式挂起了“洪山镇福利米厂”的牌子,经过几年的经营和生产,升级成为现在的“随州市大洪山米业有限公司”,如今公司已成为能年产两万吨大米的优秀企业。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农民的艰难困苦在他幼小的心里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当看到农民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卖不出去,或被贱时,他就感到心痛。一次,一个不良粮贩把一位老乡的稻谷价压得低不说,还在称上做起了手脚,少了几百斤的称和几百元的总价,那时候几百元对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就是几个月的血汗钱啊!“我要自己开办稻米加工厂,让乡亲们就近卖出公道的价钱,给他们一杆放心称、良心称!”于是,他转行进入了大米行业,并在当地率先使用标准电子称。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李大能收购的价格公道,计量准确,对新老顾客一视同仁,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为了有稳定的市场和客户,李大能在洪山镇率先引进新品种“随州香稻”, 开启了“双订单”农业模式,鼓励广大农户大面积种植,收购时实行优质优价。“随州香稻”属于区域性公共品牌,产量虽略低于普通品种,每亩13001500斤,但价格每斤却高出0.4元,全市只限定了9家有生产资质的厂家,仅大洪山米业一家生产产值就过亿元,有利的造福了当地百姓。

  随州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粮食和香菇,这就决定了很多时候农民摆脱不了“靠天收”的命运。2023年,随州大面积发生洪涝灾害,很多农民的粮食、香菇面临天阴霉烂的危险。面对农民业已到手的粮食却将付诸东流,李大能和乡亲们一样心如刀绞。怎么办?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李大能一咬牙,从紧缺的资金里抽出600多万元购买了一套智能化烘干设备,农民的粮食和香菇有救了!有农户感激地说,“多亏了李委员,真是求天求地不如求大洪山米业!”周边枣阳、宜城、京山、钟祥一带的农户听说李大能这里能烘干粮食,而且不额外收费,纷纷把粮食拖到大洪山米业来进行交易,大大解决了农户卖粮难的问题。

  如今,打开李大能的QQ或微信头像,昵称居然是“粮心”!是啊,李大能不仅有一颗情系“三农”的“粮心”,更有一颗做人处事的企业家的良心!

 

有初心更要有爱心

 

  早在新随县成立之前,李大能就是一名政协委员。他认为,政协委员不仅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一次,他无意中听到有个老师在惋惜,说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境贫寒,无法完成学业,准备辍学回家,这让李大能心里一震,顿时有了捐资助学的想法。他亲自上门去了解情况,又向学校要来了部分贫困学生的名单,开始了他的助学之路。

  “这两个女生,家里都很困难,已经辍学在家。听说在放牛……”“这个孩子叫张龙,母亲有肺病,长期卧床在家,父亲靠农田生活,还有一个聋哑的大伯着跟着他们。”一个老师指着花名册上辍学学生名单一一向李大能介绍。

    李大能和老师找到两个女孩家,做通了其父母的思想工作,决定每年给予一定的资助,帮其完成学业;又找到张龙一家,果断承担起了其全部学习费用。如今,张龙已成为一个有专长的技术人才,每逢回家,总会提上两瓶好酒去拜望“李大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这样的例子很多,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李大能在捐资助学的过程中,他的企业正在艰难发展中。但他认为,能帮助到更需要帮助的人,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

  每年夏天,李大能都会到福利院,给老人们送去西瓜等降温物品,冬天送去保暖生活物资;逢年过节,都给自己规定一定要在福利院里过,他要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和这个社会的温暖。

  李大能是洪山镇政协活动小组骨干成员和主要组织者之一,还专门有个“李大能委员工作室”,二者主要起着收集社情民意、沟通协调政协工作的职能,深受政府肯定和群众拥护。对于群众反映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他总是用心倾听、用心思考、精心组织,促使问题向好的方向发展和解决,多次受到县政协和镇政府表彰。

  有一条穿过洪山镇的公路设计不合理,经常出车祸,李大能现场考察了以后,提交了公路改道的政协提案,被上级采纳并实施,切实保护了当地老百姓的出行安全。

有居民向李大能反映:洪山镇的水质变差了,而且还有异味。李大能骑着摩托车进行考察,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饮用水源琵琶湖被人承包了养鱼,为了增加产量,不断地向水里投肥,从而严重地影响水质。李大能当即进行制止,对方却以跟水库签有合同为由,对制止拒不买账。

   李大能带领政协委员们,发起了一场“守护一库清水”的行动,一方面向上级领导反映水库水质和群众呼声,一方面去现场进行监督和干预,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最终督促水库与承包商解除了合同,洪山镇人民又能喝到安全的琵琶湖水了。

 

 有信心不能忘记责任心

 

  2020年初,一场疫情席卷了全国各地,人们听从政府号召,“睡觉就是做贡献”。可李大能不能躺在家里睡大觉,他的公司是生产大米的,大米是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之需,这个不能停产。网上已经有人在散播谣言了,说今年的大米会涨价,这直接造成了众人的恐慌。

  一种责任感在支撑着李大能,他必须开工。在防控指挥部的特批下,公司成为疫情期的“保供单位”。

  李大能让员工来上班,员工家属不乐意了,说要是被感染了怎么办?回家后把家人传染了怎么办?

  家属们的担忧不无道理,李大能也考虑到了。他给每个职工准备好了防护口罩等抗疫物资,每天对工厂进行全方位消毒,对员工实行“包吃包住”,不让回家不让与外界接触,确保了人员的绝对安全。

  网上哄抢物资的信息和大米要涨价的谣言越来越厉害了,作为个体私营协会的会长和县政协委员,李大能深知,要想让老百姓不信谣,自己必须拿出姿态和样子来。他既保证大米的市场供应,又对购买者不劝购也不限购的销售政策,用实际行动稳定了市场物价,使整个洪山市场保持着应有的秩序。

  渐渐的,谣言平息了,经济上李大能虽然损失了十万余元,但是社会安稳却让他欣慰无比。

  常言道,人心换人心,李大能为乡亲们做着好事、实事和善事,乡亲们也在用淳朴的方式支持和回报着李大能。公司曾一度出现资金运转困难,乡亲、家长和老师们听说后,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借给他周转;有的把自家的粮食暂不要钱储存在他厂里……李大能眼眶湿润了:“我的名字叫李大能,可我又何德何能,能得乡亲们如此信任和厚爱!”他默默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办企业,好好履职责,多做公益,多行善事,以此来回报乡亲们和社会的援助之恩。

  政府也对他进行了奖励,2017年、2019年,李大能荣获随县优秀政协委员荣誉称号;2021年,随县洪山政协小组工作站荣获全国优秀政协工作站,全省仅此一家;2022年,大洪山米业被湖北省个体劳动私营企业协会授予“先进私营企业”荣誉称号。

 

1727183602375103.jpg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