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通城县国税局征管科科长杜海峰
今日湖北网讯(记者 王成高 通讯员 冯李林 汪蓉)2016年,对通城国税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迎战“国地税合作”、“营改增”、“金税三期上线”三大“工程”。面对挑战,通城国税人从容应对;面对困难,通城国税人迎难而上。
杜海峰,作为通城县国税局征管科科长,是通城国税打赢“金税三期”顺利上线这场攻坚战的关键人物。8月12日,记者和他短短两个小时的访谈过程中,有6次被电话打断,基本上都是办税员向他咨询“金三”里关于办税事项上的操作问题,他抱歉着说:“实在是不好意思,现在是‘金三’单轨上线运行的初期,因新、旧系统更换,办税员们在操作上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向他咨询,像这样的电话,我每天都会接到二三十个。”
这一年,杜海峰肩上承担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从2月份成立“金税三期工程推广工作办公室”,到8月8日通城“金税三期”单轨运行正式上线,整整半年时间,杜海峰用行动证明了他的工作能力,用优异的成绩向局里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勤学苦练,把特长发挥到工作中
1999年,19岁的杜海峰从湖北省税务学校毕业,通过公开招录考进通城县国税局,在下面的北港分局当一名普通的收税管理员。工作后,杜海峰打算继续深造学习,于是向局领导提出停薪保职的申请,经批准后到武汉大学计算专业与技术学院进修,2002年毕业后再回到通城县国税局上班。
当时,由于县局的信息中心紧缺人才,杜海峰被抽调到信息中心工作,刚参加工作不久,杜海峰只懂一些计算机理论知识,对于金税工程、服务器管理等实际工作茫然无措,有点摸不到门路。
对此,勤奋好学的杜海峰并没有气馁。从那时候开始,他用心收集整理省、市局内部印发的书籍、资料,从最基础的学起,充分利用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碰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或是求助于网络,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为止。
通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他由最初的一名计算机“菜鸟”成长成别人眼中的“计算机能手”。2004年,在省局举办的计算机网络能手竞赛中,杜海峰从一百多名全省各县市的参赛精英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2005年,通城国税局正在推行个体税收户籍的规范化管理,银城分局要对全县所有的个体工商户按乡镇、街道、路段进行统一的税收户籍管理,当银城分局的负责人正在为这件事发愁的时候,杜海峰运用自己擅长的计算机技术为其编制了一个电子地图,开发出一款纳税人户籍管理电子地图软件系统。这个系统在开发出来后,为税收专管员进行户籍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软件系统的开发被湖北省国税局评为2005年度的优秀项目。
后来,杜海峰的计算机技术在整个咸宁国税系统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了,他开发的软件遍布好几个县市区。2007年,为嘉鱼县国税局开发了后勤管理系统;2008年,为市稽查局开发了全市稽查局综合管理系统;2009年,为崇阳县国税局开发了办税服务厅考核评比系统。
“计算机技术虽然我掌握得较为熟练,但这毕竟只是一门专业特长,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更应该加强税收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发展水平。”面对别人对他的赞扬,杜海峰总是谦虚地说。
勇担重任,把热情传递到团队中
杜海峰平常还会看许多税收、会计知识的书籍,一点一点认真地学习,主动要求参加税收业务能手培训班,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税收业务知识竞赛。2011年,在省局百名综合税收业务能手比赛中,取得了第23名的优异成绩。对此,他深有感触:“付出终有回报,即使是十年磨一剑也值得。”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2年9月,杜海峰被调到征管科当科长。刚到征管科不久,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就在通城县展开,按照县局“营改增”工作的具体分工,杜海峰本来只需当“配角”,而他却主动当起了“主角”。由于“营改增”纳税人对国税增值税的管理方式和发票使用存在很多不适应,身为征管科科长的杜海峰,主动为“营改增”纳税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并为全县16户使用网络发票“营改增”纳税人提供上门服务,一户一户为他们安装软件,手把手辅导应用,确保每一户都能正确使用新的发票系统。
到征管科后,杜海峰全心投入到税收征管工作中来,负责所有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工程的调试运用,并为分局和办税大厅提供业务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指导。
2015年6月,纳税人刘先生在通城办税服务大厅代开了一张3万元的发票,过了一个月后,刘先生又拿着这张3万元的税票来到服务大厅请求帮其退票,他解释说:“由于卖出去的货物被对方退回了,希望你们能帮我把这张发票退了。”
当时办税大厅的工作人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于是他们联系到杜科长,询问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开出去的发票,钱已经到了国库,退票的程序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层层审批。”虽然以前从来没有办理过这种业务,但是杜海峰考虑到这笔税额较大,还是答应帮刘先生退票。为此,他仔细翻阅《税收征管规范1.0》上的内容,根据书上面的规定和依据,让纳税人提供相关的资料,并积极和中国人民银行联系,半个月之内,帮刘先生退回了这3万元的税款。
“从来没想到过了一个月的发票还能退,真是感谢杜科长为我把这3万元退回来。”刘先生握着杜海峰的手感激不已的说道。
记者这次也采访了他身边的一些同事,同事都这样评价他:“杜科长不仅有担当,敢拼搏,还对工作充满了热情,他是一个想干事而且会干事的年轻人。”
在征管科的这四年,杜海峰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2012年由杜海峰牵头开展的“国地税合作”重点工作被省局评为全省优秀项目;2013年由他牵头开展的“行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被评为全市精品项目;2015年他组织的“委托代征‘一税两费’”试点工作被评为全省优秀项目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身先士卒,把真情融入到群众中
2015年底,省局在全省国税系统吹响推行“金税三期”试点的集结号,即后通城国税局就发出了“全力确保金税三期如期顺利上线”的动员令。
2016年2月,通城县国税局成立“金税三期工程推广工作办公室”,而这个“金税三期”的工程项目主要由杜海峰来牵头负责,刚开始,面对着上万条数据需要清理,他号召局里的一批业务骨干成立了一个清理专班,并制定专门的清理计划,安排一部分人进行实地检查,另一部分人到电脑上录入数据,用最高效的方法在4月份完成了全部的数据清理。
到了7月份,金税三期正式开始双轨运行,工作量急剧加大,杜海峰总是做到身先士卒,加班第一个到,加班完后最后一个走。为了确保“金三”双轨运行的平稳顺畅,他带领单位的一群业务骨干开始连续加班,在这一期间里,他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把白天在旧系统CTAIS中办理的业务数据,晚上全部要录入到新系统里面来。那段时间杜海峰几乎没有回家吃过饭,都是在单位吃盒饭解决,每次到点了打电话回家,家里就知道他今天又不回去吃饭了,有一次他9岁的女儿接电话,杜海峰还没说话,女儿就说“爸爸,我知道,今天你又不回来吃饭,byebye”,说完挂掉电话了,让他在电话这头尴尬不已;妻子也说他这工作怎么搞得比自己在企业上班赶订单还要忙。
加班期间遇上暴雨天气,这让杜海峰十分为难,工作不得不做,又担心同事出行的安全问题,下班让大家回去后给他发消息报平安,有好几次晚上加完班已近晚上十点,他自己开车把住得远的同事一一送回家,然后自己再回去。
杜海峰说:“面对这样高压的工作,好多次同事们都快坚持不下去了,我对他们说,这个苦我们已经吃了,那戏就一定要好看,所以我必须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在精神上鼓励大家,给大家加油打气。”
7月21日,全省统一对金税三期系统单轨运行环境有一个人海压力测试,通城国税局有55个人应考,杜海峰负责组织应考人员训练,并在4天时间内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最后全体人员操作水平达到要求,顺利通过测试。
为了庆祝测试通过,当天晚上,杜海峰在他们“通城国税金三上线”的工作微信群里发了一个166元寓意“要顺利”的红包,上面写着“祝贺我们通过人海压力测试,大家辛苦了!”,一起努力了这么多天,这时大家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一刻,所有人似乎都卸下了身上的疲惫,开心地在微信群里交流庆祝此时的欢乐。
7月26日,省局领导到通城督导了解双规运行的情况时,28项指标全部落实到位,得到省局领导的认可。
有付出就有回报。8月8日,“金税三期”单轨运行在通城正式上线,杜海峰的努力得到了局领导和上级部门的认可。荣获省团委“全省百名青年岗位能手”一次,多次荣获通城县政府和通城县国税局“优秀党员”和“优秀公务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