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按照“四种形态”要求,精准监督、精准执纪、精准问责,认真纠正、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精准监督,推进作风建设向基层延伸。要持续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强明察暗访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对不收手、不知止,规避组织监督等行为,横下一条心,严查快处、动辄则咎,持续释放纠正“四风”的强烈信号。要充分运用明察暗访、第三方监督、媒体问政等形式,构建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要积极探索实施县级巡察制度,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坚持大病大治、重病重医,用猛药祛顽疾。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大力整治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吃拿卡要,甚至欺压群众等问题,督促涉教、涉医、涉法等职能部门开展纠风专项治理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要通过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在精准扶贫、土地征收流转、集体“三资”管理和惠农等领域与民争利甚至抢占掠夺、贪污挪用等问题,为打赢扶贫攻坚提供纪律保障。要探索建立一批防范机制,大力推行群众举报问责制、社会评价问责制和组织考评问责制,形成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多层次、常态化问责体制机制。
精准执纪,推进纪律建设向基层延伸。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抓一促”和“主题党日+”活动等,增强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真正把党章和党的纪律刻印在心上,盯住小节从严立规划线,筑牢防火墙。要通过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摒弃“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的惯性思维,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运用约谈诫勉、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多种手段,对基层党员干部违反会风会纪、工作日中午饮酒、同城吃请、违反上班纪律等轻微违纪问题,及时提醒纠偏,防范于未然。要围绕“六大纪律”,多扯袖子、常咬耳朵,做到苗头倾向“零放过”,小事小节“零容忍”,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效应,营造“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要坚持一手查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大问题,一手查群众身边的“小微”问题,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使问责追责形成制度,成为常态。要顺应民心,切实加大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力度,认真纠正、严肃查处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着力解决基层“蝇腐”、“鼠害”问题。
精准问责,推进主体责任向基层延伸。既要帮助基层党组织书记牢固树立看齐意识,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办事,在思想认识、决心信心、力度措施和作风态度等方面,以身示范、作出表率,又要督促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主动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解决管党治党松、软、散问题,不断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层基础。要抓好清单确责,厘清党委(党组)班子集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其他班子成员分管责任以及纪委监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着力构建权责对等、责任清晰、履责到位、多层网络覆盖的全链条、闭环式落实主体责任体系,形成“千斤担子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机制。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实施细则,将主体责任具体化、项目化、指标化。要全面推行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台帐管理、整改销号、痕迹管理等制度,指导辖管单位、二级单位和村(社区)层层签订责任书,强化相关措施,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切实把责任分解到基层、落实到人头上、贯穿到具体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