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孝感网站
遍地文化
2018-01-21 10:46:09   来源:网络   分享:
0
 

 

1280多年前,那个夜晚的月光一定非同寻常。秋风习习,松涛阵阵,荡醒了一个人沉睡的乡思,就着月光吟出千古绝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个人就是李白。彼时,他正在湖北广水市一个叫做寿山的山顶闲居。

大诗人李白出仕前“养贤”蓄势于野,往来安陆、寿山十年。诗人的十年,足迹的山水留下浪漫的烙印,隐居地的山涧小道一定溢满浓郁的诗情,纵是荒废坍塌的寺观祠院,遗址上也会遗落下遍地文化。

笔者与同伴相约拜访诗仙隐居的仙山。出广水城由东向西穿行寿山脚下的方略村,沿途所见村庄田野披上秋装,秋日的大地更加空旷。三五处低矮农舍,虽然大多门户紧闭,但从土墙瓦房的外观上,总能感受到乡村的古朴味道。

上山的路布满荆棘,有了探寻古文化遗存的澎湃激情,哪顾得欣赏沿途风景!一路攀越直达山顶。寿山不高,海拔441米,但却可俯视四周,给人的第一感觉犹如上了玄奘印度取经的鹫峰,鹫峰不高,却珍藏了至尊的佛教经典。山顶远眺,东可见中华山脉连绵起伏;南可见田园村庄杂陈,蓝天白云衬映,风景如诗如画;北可见徐家河水库及其围垦山水一体,在阳光照耀下闪烁星星点点。李白选中此地隐居,并谓之“攒吸云雨,纲纪四方”,大诗人纵情山水,豪迈八方,承大地之实,沐天露之霖,他的选择定有大智大慧的理由。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恒星,时至今日,他的诗作仍被海内外“粉丝”广泛传诵。唐开元十五年(727),李白在安州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在安陆城北60里的许家别业寿山隐居三年,写下了旷世名作《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及脍炙人口的诗篇《静夜思》。李白的诗作量价并重,诗人辉煌的文学成令人惊叹。寓居安州的十年正是他思想认识逐步稳定和才情发挥的关键时期,谁能说他的诗歌成就与其隐居寿山没有关系呢?

如今,已见不到可供敬仰的实物。山顶是一块曾被围墙圈套的长方形平地,现在能见的只有脚下半米高的土堆乱石,岁月残酷,连围墙的断壁残垣也不给后人留下;山顶房屋的基脚却依稀可见,用来托承木柱的红色石墩已经破损风化,看样子被弃已有数年;做工精细的瓦挡远落残墙之外;横躺在地上的半块残碑似有阴刻文字,可惜以湿布润碑拓看,依然不识一字。清光绪《德安府志》记载的“五龙涧,响水潭,五龙潭绕其下,天半庄严,烟岚环结,盖一郡之镇”的自然景观已随水逝去;山石依旧,也许植被早已换了新颜;曾经的二祠、九观、十八寺早已不复存在。所幸山腰锣儿石、屋儿石、椅子石、鸡公石、棺材石不畏岁月蹉跎,依然屹立于此。

来寿山朝圣的人们,可以看到什么,几处孤石、几堵塌墙,还是百亩随风摇曳的茅草?尽管如此,我依然相信,寿山文化存乎天地之间。比如李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志向;拒绝浮躁,隐居山林游学读书,弃浊求真,独领一代诗坛风骚的文人气节;与道教高人胡紫阳、元丹丘等一帮朋友聚啸山林、谈诗论道的仙道风骨和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等,这些都是可以捡拾的文化遗留。

其实古人文化精神的传承,已在生活中有形无形地显现出来。在一户汪姓农户门前小憩,汪家太婆十分健谈,跟在她身后的是五岁的孙子,孙子还不会自理生活,家人已把他送到四十里外的县城上了外国语学校。住读的费用不菲,太婆却神情怡然地说,孙子上学进步很快,这钱花得值。可见诗人隐居寿山读书著作的崇文情结已渗透人们心间,成为当地人们生活的精神主旨。

午餐间隙,同行的朋友在离山顶数百米处的石缝中捡得一块阳文青砖,大致猜辨为“乾隆    道乐”字样。千百年来,寿山文化余蕴的承袭从未间断。寿山有形遗迹虽毁,历史不会磨灭,新的文化积存还在不断堆积。我们的期待,正如山下那一坝两隔的寿山水库,睁大一对深邃的眼睛盼望着后人传承和发扬遗存遍地的寿山文化。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