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九日,罗田县白庙河镇林家坳村洪宇弥猴桃园内,人头攒动,笑语声声,在此务工的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红心弥猴桃。到中午12点,已有2000多斤红心弥猴桃发往武汉中商超市,另有1000多斤被过路游客抢购。据此估算,今年的产量将达到8万斤,总收入将突破70万元。
林家坳村位于罗田县白庙河镇东部的大山沟内,是一个靠天吃饭、以打工为生的穷乡僻壤。2017年前的一个春节,该村在外开公司的村民江洪宇了解到,村里正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实施村庄改造规划、兴修通路等建设中,很多村民都不积极,甚至阻止拆迁改建。他们认为,当下最要紧的是如何创收增收过日子,乡村建得再好看也顶不得吃饭。所以,该村美丽乡村建设一度成为全乡的落后村。对此,村支部书记感到压力山大。得知这一情况后,江洪宇心中萌生了回乡创业、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念头,他利用剩下的几天空闲时间,走垸串户,进一步了解本村的实际情况,研判投资方向和项目。他根据当地野生弥猴桃资源特别丰富,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合弥猴桃种植的实际,采纳住点单位县委组织部工作队和几位乡贤的建议,作出了回乡流转抛荒水田,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建设三百亩弥猴桃种植园的决定。说干就干,他迅速将公司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全心投入到基地的建设之中。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220亩水田的流转手续,组建了洪宇弥猴桃专业合作社和湖北省绿自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将绿色、生态作为产业质量自控标准,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技术的农民作为公司固定技工,把一些生活还比较困难的农户纳入普工,随时招用一部分中耕、除草、防虫、施肥、采摘的临时用工。机制建立后,他从当地调用一批挖机、耕田机,动用近百名劳力,在4个月内将220亩水田全部整理成排水良好、通行便利、设施齐全的弥猴桃种植基地,于当年3月底完成了原生弥猴桃苗的栽植。
为了确保弥猴桃藤树快速生长、快速嫁接坐果,更保证绿色生态,公司不惜加大投资,从内蒙古采购羊粪,仅第一批就采购了120吨,赶在第二年春季前完成了追肥。为了防虫防病,公司作出了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刚性规定,完全采取电网灭虫、生态防病的手段。这年春节刚过,许多农资经营商主动找到该公司,愿意以低于市场价30 %的价格为该公司提供化肥,均被该公司拒绝。
在种植园步入正常管理后,江洪宇便将精力用在了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他经常走进农户,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外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还安排3万元费用促成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武汉木兰山、英山等地参观学习,使一些不太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群众逐步转变了思想,由不理会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拥护。公司还拨出专款,让江贤木等五个智障农民专门在本村及周边村收集垸前屋后及道路上的羊粪,以担为计量单位,按公司技术员要求,铺埋到弥猴桃基地。这一举措,既为公司增加了农家肥来源,又解决了严重影响自然垸落牲畜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使全村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改观。
由于公司在肥料使用、除虫防病等方面严控标准,使该公司种植的红心弥猴桃、黄心弥猴桃、软枣弥猴桃等多个品种均保证了个大、形美、可口,从而获得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其产品被过往游客亲睐,还进入了中商超市和武汉、北京等大城市的水果市场。管理跟上了,产品就逐年提高了;产品质量保证了,销路就畅通了。公司的年收入每年都以30%的速度递增,实现了良性循环。
公司发展了,村民也受益其中,村民江仲桥说:“我今年60多岁了,从基地建成以来,就在这里务工,每月能挣到3000多块钱,一年能干8个月,收入两万多,而且是按月发工资。”村民汤君喜说:“我在基地做活,剪枝修枝,施肥除草,采摘装箱,家又在附近,还可以兼顾家里的农活和孩子,真的是一举两得。”村支部书记祝娜说:“基地建成以来,公司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金11万多元,工资50多万元,真正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当初,美丽乡村建设怎么也推不动,弥猴桃基地建成后,村民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又有务工收入,从而看到了希望,不再反对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猪圈、牛栏等‘脚屋’,而是主动拆除,按村庄规划异地重建。村里在退出的场地上修小广场,建小绿地,加宽道路,整治环境,使美丽乡村建设得到快速推进。”
采访结束的时候,公司总经理江洪宇表示:“现在基地已进入正常管理阶段,我的精力将主要用于产品质量控管、产品销售和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上,努力把规模搞大,把质量搞强,把效益搞好,让乡亲真正享受到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红利。”(闻可 程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