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冈网站
讲好红安故事,弘扬老区精神
2024-07-15 11:10:58   来源:今日湖北

1721012789311775.jpg

一一《青年董必武》出版暨组织编写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丛书工作座谈会在红安召开

 

7月13日上午9点,《青年董必武》出版暨组织编写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丛书工作座谈会在黄麻纪念园市民学校召开。

 1721012944292889.png


本次座谈会旨在纪念和弘扬董必武同志的革命精神。同时,推动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1721013007266683.png


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郭永安,武汉市委办公厅党办原主任、二级巡视员王世军,红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总工会主席熊孟元,湖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主任刘晓军,湖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党委委员、董必武故居纪念园管理处专职副主任袁珊红,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敦学参加座谈。部分会员、讲解员和学生代表们也积极参与。


 1721012973998818.png


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少怀介绍了拟组织编写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丛书的工作情况及初步设想。《青年董必武》作者董建国汇报了其创作过程及心路历程。郭永安深入探讨董必武思想的深远影响。与会人员交流红色文化研究的经验和建议。黄麻纪念园讲解员和学生代表分享了对《青年董必武》的读后感。

 

此次座谈会不仅为《青年董必武》的出版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也为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熊立功)

 1721012996942884.png

附:郭永安同志在《青年董必武》新书座谈会上的即兴讲话(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尊敬的各位家乡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以及两位青年小朋友:

 

大家上午好!

 

云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

 

今天,受董绍壬会长的委托,代表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回到家乡红安,很高兴与各位乡贤大咖共同出席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这次《青年董必武》新书座谈会。首先,我谨代表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对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成功举办这次《青年董必武》新书座谈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对新书作者董建国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对为本次座谈会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由衷地谢意!

 

作为一位己经离开家乡到武汉工作了22年的红安游子,此时此刻,可以用“近乡情更怯,归乡意更浓”来形容我的激动心情。

 

下面,我有三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会,是做得实的红色传承

 

大家知道,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讲好红安过去、现在、将来的故事,是“中国第一将军县”的时代使命,更是红安儿女薪火相传的历史责任。 红色是将军故里、传奇红安的底色,也是本色,更是亮色。比起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哈尔滨雪乡,红色才是红安的特色。所以说围绕红色做文章,谋发展,方向对,路子正。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更是强县富民之策。特别是以陈敦学会长为首的一班人,敏锐感知,顺势而谋,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充分发挥自己多年从政积攒起来的丰富阅历,视野格局,人脉资源,广交志同道合之士,结社创建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研究会的成立,将是一个连接红安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纽带,也是落实新时代“永葆红安红”这句诤诤誓言的生动体现。也可以说,创办红色文化研究会是开了历史先河,也是做了一件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好事、实事和幸事。

 

今年清明节回红安时,有幸得到熊立功主编赠送会刊给我,我在回汉的车上进行认真拜读,会刊里面的栏目设置,版面设计,包括刊登的红色故事等等让我很受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化思想工作中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句话归根结底就是说,传承传承,首先是传,如何传,怎么传,谁来传,红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就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我们也要与时代同行,要跳出红安看红安,并要及时创建研究会公众号,要志存高远去当好大别山地区三省十二县红色文化研究联盟的先行者和主力军,要小切口,多频次,全覆盖的进行文案策划,要与《中红网》,《党史天地》以及省市主流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多交朋友,要与时俱进地建好宣传渠道,整合路经资源,才能更好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安声音,让红色文化研究成果造福于下一代,激励和影响更多后来人。

 

二、出版《青年董必武》,是看得见的红色传承

 

《青年董必武》这本著作是中学语文教师出身董建国先生历经13年的时间,精心创作的红色文化研究之作,也是他日站三尺讲台,夜半三更伏案创作的一部心血之作。

 

他的这本著作全书22万字,主要叙述的是董必武同志从1911到1928年间,如何从一名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形成过程的69个小故事,其中分了15个章节,每个章节以4个真实小故事作串线支撑,而且章节环环相扣,文字逻辑清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是一部难得人物传记类的耐品之作。

 

我个人认为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文风朴实自然,故事可读性强

 

董建国同志采取夹叙夹议的语言叙事方式娓娓道来,语言表达生动流畅,画面感很强,塑造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包括方言对白真实可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记忆深刻。

 

(二)、封面装帧考究,庄重年代感强

 

流行的米黄色设计让一部人物传记类著作,显得庄重大气,具有厚重的年代感。加上董老那张头戴瓜皮帽的经典照片,以及烫红金的毛体集字“青年〞与烫黑金的宋体字“董必武”既相得益彰,更顾盼生辉,可以说新书封面设计独具匠心,也可见设计人员的设计艺术功底。

 

(三)、新书入馆典藏,传世阅读率强

 

《青年董必武》的出版。将来对无论是红色文化的研究者、传承者,还是对红色历史有兴趣者;书中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会让他们如饥似渴地去阅读,从中去寻找一位党之元老,国之元勋,人之楷模的董必武同志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以及“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红安精神的历史由来和时代内涵。这就是这本《青年董必武》出版后将来的传世价值所在。

 

所以说《青年董必武》既是一本记载过往的珍贵文献,更是一册面向未来的启示参考指南。

 

舍得舍得,先要舍,要主动与各大图书馆联系,争取列入馆藏目录,让更多人知晓著作,阅读著作,传世著作。

 

三、开展董必武思想研究,是抓得久的红色传承

 

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是2005年在时任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亲自关心下在武昌成立。第一届会长由省老领导李尔重同志担任。上个月,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在武汉中学成功召开了第四次会员员代表大会。成立这些年来,董研会在上级主管部门省委党研室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研究会的办会宗旨,恪尽职守,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学习研究董必武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传统,致力于组织和推动董必武思想在法学、农林、金融、统一战线等领域的研究、交流与合作等实践活动,务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先后组织出版了《董必武思想研究与实践》3集,出品并在全国政协礼堂分别举办话剧《董必武》全国巡演启动仪式、全国书法名家书董必武诗词书法展览,以及在北京、上海、湖北、江西、成都等地举办红船精神宣讲活动30余场次。今后,我们董研会要与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多合作合办、多联动联谊,把活动做实,把影响扩大。同时,也欢迎家乡有兴趣研究董必武思想的同志加入到董研会中来,共同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