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邹德祥)今年9月启动的“人才服务月”活动中,罗田县聚焦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金融服务等“关键小事”,着重开展人才政策宣讲、人才健康关爱、人才子女入学服务、人才安居保障等十项活动,做优做实做细人才服务工作,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9月22日《黄冈日报》报道)。
罗田县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正因为从“关键小事”着手,将点滴温馨和关怀直接送到专家人才手中,才能让人才丢下“包袱”安心工作。办好热乎乎的“关键小事”,才能暖人心,用真情感动人。
今年1月,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关键小事”专班,针对重点领域、重点政策、重点民生、社会敏感四大类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列出了涉及出生、入学、就业、生活等50项清单,绘制“关键小事”办理流程图,确定办理程序,落实人员安排,完善组织架构。这一举措,也备受各方好评。
所谓“关键小事”,“小”在切口,“关键”在意义。看似“关键小事”,实则是“大事”。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面对或经历这些普遍受人关注的民生“小事”,如:冬季取暖会不会加重雾霾?小区垃圾分类如何确保到位?畜禽养殖粪便排到哪了?租房子会不会遭遇黑中介?到商超消费有没有质量保证?再比方说,托幼难题得到及时解决了,中小学学位供给增加了,“断头路”“瓶颈路”打通了,辖区充电桩覆盖率提高了……
现实生活中,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公众眼里的小事,汇聚起来后,对一座城市而言,却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应充分认识到“小即是大”——普通公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恰恰是“国之大者”,是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狠抓实干的重点任务。
对“关键小事”不能不闻不问、避重就轻、一笔带过,应入心入脑、全程介入、跟踪服务、落细落实,把每一件“关键小事”都当做大事、要事来办。
通常情形下,“关键小事”是民生、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群众关心的事,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通过这些可感可得的关键事情,把群众最关心、最关切、最期盼的‘关键小事’做好、做实,及时把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及时把各种呼声、期盼化成办事的决心和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就会不断走深走实,群众获得感就会越来越强烈。
办好“关键小事”,胸怀“国之大者”。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人民群众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牵挂。
社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这些民生实事,一桩桩、一件件均系于小小一方社区之中。
小事实做,让群众舒心;小事真做,让群众放心;小事大做,让群众安心。解决生活“小事情”,赢得群众“大满意”。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党员干部要以“关键少数”为重点,以上率下,全员行动,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企业心声,关注百姓民生。从“小切口”入手,实现作风“大转变”,推动服务“大变化”,促进效能“大提升”,满足民生“大需求”,激励干部“大干事”。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