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罗仁泽 张建华报道)近年来,蕲春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统筹推进河湖综合治理,以打歼灭战、啃硬骨头的姿态,强化“三大”举措,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全力推进河湖提档升级,河湖面貌实现全面改观。
县河长办领导深入株林镇督办小微水体治理。通讯员供图
系统谋划促治理
该县坚持“大河大湖同治理,沟塘渠堰同保护”,统筹谋划,系统治理。治理过程实现水域全覆盖,不留死角,让蕲春的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按照“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思路进行综合整治。针对蕲河城区段防洪标准低,县城雷溪河、铁箭河、十里河排洪不畅、污水横流等现象,该县将“四河”治理列为重大民生工程,把安全放在首位,努力改善和打造宜居宜业的优美水环境。在资金投入上,采取“项目争、政府投、社会筹”的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投入资金16.5亿元,治理河段14.8公里,完成生态护坡8万平方米,浇筑堤顶路面7.6公里,河堤绿化25.5万平方米,安装截污管道6.1公里等;整合移民项目、农业农村、水利设施管护等项目资金1330万元,通过加强检查督办,完善奖补、逐个核实销号等措施,全面完成了小微水体整治任务。
大员上阵清“四乱”
近年来,先后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了29处“清四乱”任务。如赤西湖10万平方米围堰连片鱼塘的“四乱”问题,尽管是历史遗留问题,但该县不讲客观、不畏困难、不怕矛盾、不讲价钱,连续啃下了西马口湖、赤西湖、蕲河等几处硬骨头。在清理“四乱”过程中,书记和县长亲自安排部署,分管副县长现场办公,一线解决围堰养殖户鱼苗销售、破坝连通协议签订、后续利益保障等难题,以真心真情感动群众,让群众从坚决反对到理解、支持,为破坝连通争取主动,扫清障碍。
全县基层河湖长培训现场。通讯员供图
创新机制提效能
去年以来,投资80余万元,完成了河湖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一张图+巡查APP +问题整改督办”为手段的河湖督查体系。全县18名县级河湖库长、314名乡镇级河湖库长、749名村级河湖库长通过“一张图+巡查APP+问题整改督办”河湖巡查方式强化履职尽职。实现了河湖“四乱”问题早发现、早识别、早整改。出台《蕲春县乡镇(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考核实施办法》,此制度的实施,严格了河湖库长履职考核,强化了考核结果应用。为提高人员素质,该县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县、乡、村分管领导、水库管理人员四级联动培训。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全县共计印发小水库培训教材近1000份,培训10期2200人次,有效地提升了水库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为防洪保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管护方式上,该县通过严把用人关、严控调度关、严抓巡值关、严格考核关等方式方法的创新,使全县174座小型水库基本实现了水库工程管护制度标准化、运行监测智能化和管理管护规范化,确保了全县小型水库“建得起、管得好、保安全、生态优、长受益”目标。
“花香自有蝶飞来”。从2020年至今,湖北恩施州及武穴、浠水、团风等县市水利和湖泊局先后来蕲春考察学习小型水库管护工作经验,小型水库管护工作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如今,整治后的“四河”,通过城市空间与长江岸线交织互动,构建生态护岸体系,完建截污纳污体系,改善岸坡美化亮化体系,提升了城市整体功能和风貌,既满足行洪要求,又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现成为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治理好的小微水体已全部纳入乡镇村网格化管理,形成了“塘堰有人看,沟渠有人管”的小微水体管护格局。2021年该县被湖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评为“河湖社会共治及河湖长制宣传培训突出地区”、黄冈市河湖长制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全市第3名),龙泉庵生态清洁小流域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