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严任荣)早就听说临县有个新发现的冰臼群,奇峰异石、风景优美,值得一探。看着朋友圈里频繁晒出打卡那里的照片,按捺不住好奇,趁着一个冬日暖阳的周末,和先生一起欣然前往。
按着导航指引,驱车近两个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尽管路途遥远、路况不熟,我们依然兴致勃勃。
由于是新发现的景点,景点附近没有任何指示牌和介绍,但这丝毫不能阻挡我们的脚步。跟随观光的人流,循着远处传来潺潺流水声,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景点。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闲信步,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攀数十米,豁然开朗”。恍惚之间,陶渊明眼中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就在眼前。
远远望去,湖水丰盈的冰臼群就像一面硕大的银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波光粼粼的湖水清澈透明,湖底的颗颗卵石清晰可见。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似乎在顽皮地捉着迷藏。天空白云朵朵,湖岸绿树染烟,远方青山如黛,湖畔村庄梯田,倒映在清澈平静的水面,宛如一道湖光水色的泼墨山水画。
望着这幅大自然的杰作,眼前似乎浮现出几百万年前的古冰川融水正沿着冰层的表层裂缝自上而下,在冰层的巨大压力下,呈“圆柱体水钻”方式,与下面坚硬的花岗岩石进行强烈冲击的万马奔腾的震
撼场景。
条条支流流淌着传说,块块冰臼承载着过往。这些在剧烈撞击中形成的一个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的冰臼,无声见证着一段段岁月的变迁,无言地向我们述说着曾经的故事。
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冰臼,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让世人惊叹!
怀着一颗虔诚的心,静静地坐在冰臼上,不敢随意走动,更不敢大声暄哗。目之所及皆是震撼,心之所向皆是惊叹。我默默地读着冰臼、读着岁月、读着故事、更读着历史。
忽然,一阵阵悠扬的歌声传入耳际。抬眼望去,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映入眼帘。身背统一的背包、手提统一的黑色塑料袋,在两位年长者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朝这里走来。
这个特殊的观光团立刻引起了我的好奇,他们是谁?从何而来?
待他们走近,“中国地质大学”几个大字在他们背包上格外显眼,好一群训练有素、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
也许是职业使然,面对这些可爱孩子,一种亲近感油然而生。“你们是地质大学哪一级?哪个系?今天来了多少人?”我悄悄的问旁边的一个小女孩。“我们是2021级地质系的,今天全班同学35人都来了”戴眼镜的小女孩轻声地说。“你们今天来干什么?”我好奇地问。“我们是来综合实践的”,小女孩耐心回答,回眸一笑间,两个甜甜的小酒窝在嘴角荡漾。
为了同一目标从远方奔赴而来的我们,带着不同目的在这里偶遇。于茫茫人海中,在无涯时间里,没有早一天,没有晚一步。
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在老师的召唤下,欢呼雀跃、开心合影;在老师的要求中,他们领取任务、有序分工;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看着这群时而爬冰臼、时而钻岩洞、时而趟溪水、时而攀山石的孩子们,没有抱怨、没有嬉闹,任凭汗水在脸上流淌,灰尘沾满他们身上。他们稚嫩的脸庞透露着成熟,坚毅的目光充满着希望,专业的动作显示出娴熟,坚定的步伐彰显出自信。
时间在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中快速流逝,转眼间,已是夕阳西下,孩子们开始收拾背包和工具即将返程。临行前,他们迅速散开,自发将景区的垃圾捡进带来的塑料袋里,捡拾干净后提着垃圾袋再次整队出发。
当铿锵的脚步声再次在山谷回响,当悠扬的歌声再次在山谷回荡,焕然一新的冰臼群已不再是来时的模样。跟随他们步伐,我们也踏上了归途。望着他们的背影,感受着他们的力量,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我相信这些沉睡已久的冰臼,终将在不久后醒来。这扇尘封已久的大门,定将在不久后打开!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