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文/图 杨豪)在鄂北大悟县三里城镇三里村,暮秋的红叶灼灼似火地在山岭上燃烧,田野上的金丝皇菊也开得一片灿烂,给这秋天增添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其实,这个城中村一年四季都有美好的景色,仿佛如三里城镇的后花园,给这个本来就是生态旅游小镇的三里城镇更是锦上添花。
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三月有樱花,四月有桃花,五月有荷花,六月有兰草,七月有牡丹花,八月有桂花,九月有菊花,十月有茶花。
但昔日,这里却是一个落后的贫困村,是三里城镇党委政府和三里村党支部共同开发产业齐抓共富的结果,而发展为今天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大悟县三里城镇三里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得益于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大悟县三里城镇三里村党支部以党建铸魂强筋,引领村庄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
2017年,三里城镇政府争取到区域协作市老河口市帮助三里村发展黄桃种植,提供价值120万元的黄桃苗,建起450亩的黄桃园;2018年,协调省林业厅下拨20万元,扶持三里村产业发展;黄桃基地种下的不仅仅是黄桃,更种下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希望。
2019年,引进孝感市良益生态农业公司在三里村发展金丝皇菊、太空莲等扶贫产业。老板周春林已培植200亩,栽种金丝皇菊100亩。
成立大悟良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200万元,流转抛荒的土地300亩,在四庙村种植太空莲和金丝皇菊,打造集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花卉培育及观赏、垂钓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此项目已成为大悟县2020年重点项目予以推进。
为此,三里村为搞这个产业园共投资2000多万元。
由政府提供种苗,政府投资建好基地,交给农民有能力种资金的大户管理,五年后等果树挂了果,产生了效益,慢慢收回,是为了真正带动贫困户。这一系列产业既能带动贫困户就业,平时,基地管理需要村民除草、打药、套袋等,带动110人以上就业。又能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7月7日,密雨如织,心里始终怀揣着老人安危的大悟县三里城镇三里村党支部书记祝良,沿着山路,挨家挨户走访村里60多户孤寡老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说起三里村孤寡老人的生活情况,祝良如数家珍。祝良说,他在三里村工作37年,先后担任过民兵连长、青年书记、村主任,从2014年开始担任三里村党支部书记。以省委编办驻村扶贫为契机,三里村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抓班子、强组织、促发展。三里村将培养年轻党员与发展产业相结合,将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纳入党员发展对象,着力构建“村党组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的工作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从2016年至今,共培养出11名党员发展对象、5名党员。
有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动村级经济稳步发展。
初冬时节,寒风习习。走进三里村兰草种植基地,数十个大棚有序分布,一眼望不到边。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一盆盆兰草整齐摆放在架子上,青翠欲滴,芳香四溢,充满生机。冯仁炎对自己的兰草爱不释手。
“输血,更要造血。”三里村书记祝良介绍,三里村为把兰草产业做大做强,提升贫困户的“造血”功能,进一步稳固脱贫成果,自2016年开始村里向合作社投入资金,支持产业发展。
过去是普通的塑料薄膜棚,现在换成了高级的智能棚, 自动调节室温。在恒温大棚里,种植着墨兰、蕙兰、春兰等多个名贵品种。笔者看到,温度计指示26.2℃,棚架离地约0.8米,水帘、换气扇、遮阳网一应俱全。冯仁炎指着一个铁箱子说,这是一个智能恒温设备,为名贵兰草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带动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种植兰草,2016年省编办扶贫工作队投入22万元帮助11户贫困户建立了11个大棚,又帮助外借10万元作发展资金,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支持。
三里村兰草产业越做越大,在能人大户带动下,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增长了,更加增强了村“两委”一班人的信心。
省委编办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剑说:“村里又召开了党员大会,选定一些能人,优先发展肉牛、小龙虾、黄桃等产业,形成扶贫产业多元化,为三里村脱贫出列提供有力支持。”为此,先后吸引30余户贫困户加盟肉牛、兰草、小龙虾、金丝皇菊、太空莲种养殖产业。
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委会直接分红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按投入现金的10%分红,并根据贫困户贫困状况予以分配。
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2017年省编办投入50万元建成1700余平方米高智能兰花房,常年使用20名贫困户的劳动力就业,人平务工收入在1万元左右,2018年镇党委政府投入400万元新建10696平方米兰草大棚,其中高标准智能兰草棚2个,普通大棚31个,由合作社承包经营,合作社每年按照大棚建设费用10%比例上缴承包费,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增60多名贫困户就业,成为促进村级发展、农民增收又一有效载体,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为让扶贫产业项目上缴收益惠及更多农户,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制定收益分红办法,根据村民困难情况划分8类5种标准进行分红。
村里有了钱,就能改善村民的福利待遇。村里先后为所有村民补充报销自付医疗费用的10%,对村里新考录的大学生进行奖励,为全村18岁至60岁村民购买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17年、2018年、2019年共分红18.6万元。同时,将部分扶贫收益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如今的三里村,产业基地红红火火,贫困户有了各自稳定脱贫增收的路径。
建立扶贫产业带贫机制,构建脱贫增收共同体,也成为驻村工作队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剑说:“下一步,我们在产业发展方面,将建立长效机制,主要是实行股份制改革,把村里资源变资产,投入的资金变股金,让村民成为股民,量化资产收益,制定分红办法,确保村民稳定增收和脱贫致富。”
4年里,三里村涌现出一批年轻的党员,先后在村里发展起兰草、小龙虾、肉牛等产业,辐射带动全村95户村民致富。廖伟是三里村的年轻党员,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后,一边在村里工作,一边摸索发展小龙虾养殖。
习近平总书记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三里村基层党组织带领下,三里村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安居乐业。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