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周锐 袁生根 刘琦) 春华秋实,墨彩飘香。值此国庆佳节之际,由浠水县总工会主办、县美协承办及浠水老年书协、鄂东书画艺术馆、湖北瑞松书院等鼎力协办的2021"一席珍奇一一黄席珍从艺六十周年个人艺术展”在浠水县工人文化宫展馆拉开帷幕。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王佑安倾心题写展名"一席珍奇“,作家周锐、思齐和书法家张汉兴先生为黄老画展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黄老学生胡希城送来了墨宝祝贺:"桃李满天下,堂前又种花″。本次展览主要展出了黄席珍近60年创作的山水系列、花鸟系列等120幅精品。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昭先生(也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策展人)、县总工会副主席怀军、李思藕先生、著名摄影家曾欣先生、著名画家李智庸先生、书画家周应德先生、画家董懿先生等,以及来自各地的藏家、朋友和艺术爱好者600余人共同见证黄席珍从艺六十年的再度"归来″。开幕式由县美协副秘书长陈燕林主持,县美协主席胡笛先生、著名画家王金石先生、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姚科寿先生等分别致开幕辞。本次展览得到了县人大、县总工会和浠水融媒体中心、浠水在线、鄂东书画艺术馆和湖北瑞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刘琦对此次个展活动进行了全程记录并在浠水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
墨海翻扬,墨香四溢。展览现场,人潮涌动,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观看。穿行于幅贴之间,宛如置身于艺术长廊,使人感受到了黄老先生三尺讲台之外独特魅力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气质。
陈沆状元、闻一多先生故里,长江之滨、泰春山下、天然寺旁,孕育出很多能人异士,而这方钟灵毓秀的水土恰好是书画家陶冶性灵之所。黄老先生早见慧根,总角之间,已识艺概,声名播于乡梓。而最为称道和赞赏的,则是他、黄席珍先生的勤奋与善学,古人云:资学兼长,则神融笔畅。 他的画,主要表现在对家乡山水的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乡情的眷念。一角山石,一叶扁舟,一片枫叶,一棵松树,一行文字,无不蕴含其浓浓的情思。他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审美追求一并融入他的彩墨和笔法世界里,于空谷幽泉中令观者感受到那份久违的清新和远离尘嚣的宁静。冥冥之中,仿佛天籁。他早年自学绘画,有着很强的造型能力,与大多数文人墨客一样,也是一位"一生好游名山"之徒。我陪黄老和陕西王庆新(了石)等书画大家多次徒步穿越庐山三迭泉、大别三角山、薄刀峰、天堂寨、泰春山、白莲河等名山大川,来吸取大自然的营养。他热爱生活,钟情艺术,他的聪明在于不囿成法,能巧妙地将自己的所学所长于生活感悟结合起来进行解构,重组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在传统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涵咏自如的契合点。其笔触起伏宕迭,吸古出新,厚重亮丽、憇静细腻且脱俗清新,充满激情、充满个性,其中不乏率意天成的神来之笔。
黄老先生今年八十有五,面容清癯却目光坚毅,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由于黄老先生几岁时父母双方因病过世,自幼在叔父家长大,他格外珍惜叔父的养育之恩,他从小就勤奋好学,酷爱书画,乐善好施,诚实谦逊,德艺双修,为广大受众者津津乐道。1958年考取师范学习三年后,先后在黄州堵城、浠水巴河、兰溪等地教书育人。参加工作后,以工作之暇苦心研练,从不懈怠。魏,晋,唐,宋,以致近代各家书技无不精心研习,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尤擅行、篆、隶,偶写草、楷,其书法,博采诸家风范,溶集于一炉,具蕴有欧柳之神骨,又兼含羲之之飘逸,更突现张怀之奔放.偶有汉隶之倩影.他时常遵奉:"世之瑰丽,常在于险远."之训.从而,在书法创作之长路上,上下求索,形成了自己别具风韵的书艺风格.
观其书画作品写意用笔泼辣,传统笔墨技法扎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注重现代意识的融汇开拓,构图布局气势恢宏,墨色浓淡有致且题材丰实,线条优美,再现生活情趣之盎然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更擅工笔,其笔法细腻,线条扎实,用色讲究。其构思巧妙、酣畅淋漓的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常受到观摩者的啧啧称道。
明代大家董其昌在《画旨》中谈到: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
传统的中国画以宋以后主要流行写意,所谓有"我"之境。这种对主观绘画的描写,触及到了艺术的核心,开出了灿烂的中国绘画之花。其实古人早就说,画鬼容易画人难。鬼是意想之物,没有标准,人人可画;人是客观存在,实有之物,画好难上加难。
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自从走上艺术道路以来,他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渠道和方式学习提高。比如经常听资深教授上课吸取经验,平时认真阅读有关学科的杂志和书刊反思总结,利用互联网取得知识的源泉,利用参加书画展的机会与同行广泛交流获真知,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积跬步,不以至千里;不积小流,不以成江海”,不断探索书画艺术的奥秘,促进自己进步。
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姚科寿先生感言:美术有美德,才感召这么多人驻足观展。黄老先生八十有五,从教师退休到专心习画,他不抽烟不打牌,守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不浮燥,潜心作画,乐此不疲,学贵有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观摩他的画作,寄情山水花鸟之间,雅俗共赏。承学任伯年,兼蓄诸家之长,师古不宜古的又有自己的绘画语言,他作画时不抄手机不抄自然,信手拈来,花鸟鱼虫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用笔生动,墨色丰富。他还善于用反衬法(一个是浅衬深,一个是深衬浅),在深兰灰和宗黄生宣的深底上,用白粉画鹭鸶和仙鹤,利用色彩明度差反衬主题,恰到好处。他的卡片小品尤为生动灵活,耐人寻味。与他长期深入生活亲近大自然,才是他创作的勃发灵感。
他不太强调结构,很重视意与神也是他的绘画特点,从于心,游于艺,画自己真性情的流露,源于自然又升华于心中的意象。
总之,黄老不求名利,不计得失,不擅张扬,笔耕不辍,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的治学精神赢得了我们的学习和敬重!祝贺黄老先生个人画展圆满成功!祝福黄老先生艺术长青!健康长寿!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