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网武汉5月18日电(方政军 董长贵) 鄂东罗田县有一支活跃于民间的艺术轻骑兵,名叫“雅韵艺术团”,他们活跃在广阔天地,无私奉献,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这个艺术团主要活跃于乡村,开始搞一些自娱自乐活动,或参加一些婚庆之类的活动。后来受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重视,竭尽全力提供帮助和支持,村里的春节文化娱乐、安置点入户开业庆典等事宜交给他们,并且代表村出席镇政府文艺宣传和广场舞竞赛活动,比如匡河镇落令河大桥通车庆典等。艺术团的成长壮大,得到镇政府和文化站的重视,多次受镇政府委派参加县文化局和宣传部组织的人民医院、灯光球场、大别山宾馆等处的赛事,其中灯光球场广场舞竞赛,他们荣获二等奖,还得到过两位知名教授的赏识。对于他们来说,最成功之处不在于这些,而是队伍的扩大,项目的增多,团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宣传部的扶持和指导。他们的人数从10来人到35人的小团队,后来达到140余人的大团队。人员从村内发展到外村,又从县内发展到县外,英山和浠水的民间艺术团队主动要求与其结盟;表演项目从单一的广场舞,增加到多种传统戏曲的表演、10多种乐器的演奏和时尚歌曲的演唱。他们先后进行了各种竞赛、庆典、慰问、春节娱乐,受邀去英山、浠水、黄冈、咸宁等地进行友好访问演出。曾经连续唱过半年的黄梅戏曲约二十余本,截至目前为止,该团共进行了大大小小的90余次活动,每次都是凯旋而归。
雅韵艺术团的负责人(团长)是位退休教师,名叫周运鹏,虽然年过古稀,却有着中年人的气魄和干劲。他毕业于黄冈师范学院,历任小学校长,擅长管弦乐器的演奏。任教任职时的他,为了潜心于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放弃了自己的爱好。退休之后,他决定去实现自己的第二个梦想——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活跃乡村文化事业。他刚一退休,就重拾喜好,发挥余热。他通过邻居和朋友,了解附近是否有喜爱文艺的人,分别进行走访、登记。然后着手研究方案、做工作拉人、按各自的专长进行分工负责,组建艺术团。他的得力助手有汪锡文、汪赤光、陈华烈、毛静梅、郑三毛和方丽,乡贤张家政帮助出谋划策,自己的妻子更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表演项目有广场舞、黄梅戏、锣鼓队、管弦乐队、腰鼓队及其他文艺表演等八大块。乐器除了锣鼓系列,还有萨克斯、长号、小号、二胡、笛子、唢呐、腰鼓、快板等。队员中有专攻一项的,有掌握两三项的,更有样样齐全、多才多艺的。
为了团队的发展壮大,周团长费尽了口舌和心血,他跑了不少路,花了很多心思,经历了风霜雨雪。他家为大家免费提供了无数饭食和茶水,自家贴补3万多元作为生活、旅差和乐器添置等方面的费用。
要做成任何一件事,没有一帆风顺的,周老师也不能例外。开始的时候,有人瞧不起他,认为他不是专业人才;有人进来了又想退出,不想干这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行当;有人怀疑他个人捞了好处,否则他不会这么吃力卖命。自己酿的苦酒只有自己尝,他只好忍气吞声,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给人看。当时有人为他抱屈,说:“吃力不讨好,你这是何苦呢?”他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做事不愿半途而废,为了这事,我甘心情愿受屈、当苕。”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他以自己的人格和魅力、多方面的技艺才能和大量的付出,慢慢地征服了众人,让大家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干,不求索取。
事业做成了,影响力扩大了,凝聚力自然也增强了,支持者也越来越多了,从民间到村镇县各级领导,从个人到集体单位,都予以支持帮助。所以该团队自2015年成立到现在的6年里,始终活跃在乡间,也登过大雅大舞台,方圆三百公里,无人不知匡河镇的茶园村有个雅韵艺术团。
有人说雅韵艺术团演奏的节目都是雅韵。听起来是调侃,但想起来也有真实正确的一面。的确,该团演奏的无论是传统戏曲还是新时代的歌曲,无论是唱的、演的、还是奏的,说是雅俗共赏毫不为过,不愧是大别山中的文艺轻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