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彭梅 ) 对于“家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家风是什么?我认为家风是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的行为。“勤俭持家不浪费”就是我家的家风。
父母是蕲春县“老三届”的毕业生,都是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如今虽然生活好了,父母亲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内衣、袜子破了,母亲一定会缝补着再穿;洗衣机、冰箱坏了父亲修修再用,实在不能用了,一些螺丝钉、螺丝帽都要下掉留着,以备日后修理其它物件时用。每次家里在重大节日餐馆聚餐后,剩菜他们都要打包回来,坚持只消费不浪费。我们家有几畦菜地,他们种上各种蔬菜,说要锻炼身体,家里吃的菜很少买,基本上能自给自足。
父亲是一个苦孩子出身,很小的时候自己的母亲就去世了。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他的父亲、哥哥、侄女都饿死了。他常摸着后脑勺的一块疤“忆苦思甜”。他告诉我们,6岁的时候,奶奶牵着他去讨米,看见地主家喂猪的槽子里有小红苕,饿狠了就去抢着吃,被地主婆推倒,父亲后脑勺砸在猪槽上流了很多血,从此留下了这块疤 。他经常教育我们:勤俭节约是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虽然父母亲很节俭,但帮助别人从不吝啬。在我的记忆中,亲戚朋友凡是经济上遇到困难的,他们总是力所能及,给予帮助。汶川大地震、新冠疫情发生的时候,父母主动积极捐款捐物,母亲常说要多捐几百元。他们经常教育我们:做人关键要有爱心,有责任心,要把省下来的钱用在最需要关爱的人身上。
父母的节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和两个妹妹,还有我的儿子。90年代末出生的小孩,从不乱花一分钱,还拣着他爸的旧衣穿。生活中我们都很朴素,姊妹三个的衣服都是换着穿。 尤其是我基本上不买衣服 不买化妆品 从不跟别人攀比。工作中,我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下班随手关灯,拔掉电脑电源,有时发现水管滴水主动拧紧,点滴小事中也体现着节俭精神。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勤俭节约不在一时,而在于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道德文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舌尖上的浪费”更是要不得。即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不应该浪费,更没有任何权利浪费!希望每个人都能树立节俭意识,培养节约习惯,自觉抵制餐饮浪费行为,让勤俭节约成为良好家风,社会新风。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