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冈网站
地球怎么了?
2020-05-09 10:00:54   来源:今日湖北

--来自红安的抗疫记忆

本网讯( 熊毅 通讯员 蔡晖)题记:从正月初三到4月8日,蔡晖一直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专班工作,这期间的工作是不间断的,大家都没有休息一天,可以说是参加了疫情防控的全过程。这个防控过程是漫长的,正因为“慢”,才有记忆,才有思考,有些记忆又挥之不去,工作之余,蔡晖如实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他这一写就发现根本停不下来,因为还有很多没有写,或者说暂时没有记起来,想要写的太多太多,比如,期间他看到办公室干部同事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了防控他们放下了一切!食堂阿姨,他们每天准备大量饭菜,忙忙碌碌,等干完卫生工作了又得准备下一餐饭菜,常常累的直不起腰,且基本不空闲;还有大量志愿者不畏牺牲,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为地区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等等,太多了,就只有止笔了。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没有出现人名。全文基本以时间为线索,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录,全文都是基于客观事实所写,没有夸张,没有虚构,是为疫情实录。 

按照惯例,再过几天就该放春节假了。小地方的春节是比较热闹的,在五湖四海谋生的人们纷纷回到家乡,与老人小孩团聚,街上人头攒动,脸上浮现的笑容是平常看不见的,幸福中夹杂着一丝轻蔑,人们背着大包小包,不知道装的是生活用品还是带回家给孩子的礼物,总之,都是鼓鼓囊囊的。马路被贴着外地牌照的汽车塞满,商场门口播放着喜庆的歌曲,中间插入打折促销的广告,带着几分滑稽,也让节日的气氛愈加浓厚。在停步驻足间,仿佛听到了家家户户的欢歌笑语,热气腾腾的饭菜混合着美酒的香味,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放肆地飘满整个街道,年味越来越浓了,是的,得换新的年号!

1月20日,还剩几天过年,但没放假,坐在办公室,早已没有心思工作,偶尔跑到门口,希望能够看到什么新鲜事。楼下不远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走近才听到谈论的话题,是关于病毒性肺炎的,中心思想大约是病毒影响较大,相关人员可能要被追责,在谈笑中,没有体现出人们对病毒的“敬畏”,病毒似乎对我们影响还不大。街上,人们仍然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之中,众多异地回乡打工仔,抑制不住兴奋的情绪,钱包逐渐失守,钞票不断投入到商铺老板的怀抱,安抚着老板饥渴的心灵。从众的消费就像发酵剂,让节日的欢乐气氛无限膨胀,节日的繁华掩盖了人们认为不值得关心的一切事物。人们不可能知道,危机四伏,几天后,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空气仿佛收紧了些,令人感觉诧异的是:街上人流比前几日减少了,没有以往节日的热闹声,有人戴起了口罩,稀稀疏疏的,不多,路人瞥见他们的眼神中并没有怪异的字样,但有一丝丝紧张。我并没有在乎,这些“标新立异”分子,过于敏感。事实证明,我是错的,缺乏对病毒的认知,缺乏对严峻形势的了解。

那天,我正在工作,办公室门外传来一句“要喷药了”,哦!是一个老伯善意的提醒,原来专员正在喷洒消毒液,我跑出办公室,发现大量办公人员已经离开座位,诧异地站在室外,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行动,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消毒液刺鼻的气味在空中弥漫:事态可能发生了变化,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街上,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药店门口聚集的顾客较平日也多了起来,一堆堆的,精明的老板早就嗅到了这一切,5毛一支的口罩现在卖2元,甚至没货了,我跟风买了几包,以示对生命健康的尊重!

随着防控1号文件封城令的出台,1月23日武汉封城,陆海空各出入境口关闭,严禁一切人员往来,公路层层设立关卡,并交给公安交警执勤值守。从此,武汉,一个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与世隔离了,没有人去武汉,同时大量外地人口滞留武汉,他们在离境交通口均被劝返,甚至当天去汉的,也不能回家过第二天的“年”(大年三十)。

1588988904641961.png

封城,自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一切扑朔迷离。

“年”就这样“过”了,年味不浓烈更不低沉,与平常吃家常饭没有更多的不同,大年初一的回村拜年也在家乡群的通知下取消;按照乡俗,大年初二应该去舅舅家拜年,以示对“天上雷公,地上舅公”古训的尊敬,家乡人风雨无阻,对古训顶礼膜拜,即使是遇上地震山洪,或者鬼子架枪拦路也阻挡不了人们去舅家拜年的赤诚之心,这时候不乏有人“顶风作案”,完成了规定动作和必需的礼节;好在自家亲戚都明理知义,大舅的一句:“今年的拜年免了”,我才长吁一口气,感叹舅舅们识大体!就这样,所有亲戚以电话拜年代替了传统的走访式拜年。

不能出门的日子,只好宅在家。那时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将整个窗外的景物涂成灰褐色,窗外偶尔传来鸣笛声,简短清脆,街上行人稀少,人们都“明白”武汉封城的含义,那绝非儿戏。时值寒冬,气温较低,我烤着起暖气,欣赏着时代的伟大作品---抖音,叹河南的硬核防疫,外面的世界还很遥远,我们是安全的。一个不经意的电话改变着这一切,是外地朋友打来的,“怎么感觉你不够重视?”原来戴着面罩打麻将不是虚构,更不是笑话,是活生生的事实,事态变化较快。我不禁出门了解情况,街上三三两两还有不少行人没戴口罩,我明白:人们还没有足够重视!回到家中,向家人讲述了外面的所见所闻,劝告家人注意防范。

形势严峻起来,随即,地区采取了与武汉同等措施,封路休市,各离入境路口均有交警执勤,并设置路障,切断了与外界的陆上通道,街上除一些定点超市和药店在规定时间营业外,其他店铺统一关门歇业,超市的人数较平日大幅减少,人们嗅到了危险,购买完货物不再闲逛便急忙回家,此时,地区内人口是可以流通的,只是限制出入境,也就在此时,我被抽调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专班工作。

1588988958906149.png

指挥部的办公室设在应急局,那是一栋老楼,没有电梯,办公室在五楼,一个宽敞的会议室,一个大椭圆桌,几十张会议椅将桌子绕成一圈,如果大家将椅子坐满,且正襟危坐,很有些战乱时期,敌方攻占了我方阵地,召开紧急战时会议的模样,此处命名为指挥部可谓合情合理,加上靠近外窗口的几台工作电脑,设施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一群不畏牺牲干革命的党员干部,让这个办公室再添光辉。

指挥部刚开始运转,一切是新的,一些工作还没有理顺,但大家兢兢业业,竭心尽力将每个环节考虑得细致入微,刚开始,我负责开具调拨单之类的函文,较以往工作新鲜且有创意,心情倒是愉悦。

天气环境与新冠病毒关系暧昧,那段时日,天空阴沉沉的,如一个灰色的大盖子,让人压抑烦闷,寒风呼啸而过,你甚至会担心病毒随风,穿过口罩的缝隙直达心肺,让人防不胜防。街上,上班的人们行色匆匆,平日的笑容收敛了,口罩上方的一线眼睛中希望与疑惑并存,或许,再过几日,过完正月十五,一切会恢复常态吧!毕竟封城这种事———稀奇!

事与愿违,各地新增病例大面积增加,导致医院病床数远远不足,不少体育馆、高校等相继被改为方舱医院。作为“震中”,武汉使出了浑身解数,开建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计划用十天时间竣工并交付工作;“小汤山医院”招工信息传遍朋友圈,即使每天高薪酬劳,也少有人敢冒风险,参战的工人们如同敢死队,奔赴工地,一面与无形的敌人作斗争,一面修建防御基地;医院建设采取电视直播方式,近千万在家群众便成了监工,相信建设质量是可以通过各级质检的。十天时间,两所大型医院,这是战争动员,是上万民工的英勇无畏!事后得知,一些修建医院的英雄们并没有收取报酬,他们每天只睡几个小时,遇到物资缺乏或者时间紧迫,裹腹的只有“来一桶”,身体消耗达到极限,但他们没有退缩,直到胜利完工。

1588989002740969.png

病毒并没有因人们的英勇善战而退缩,2月5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近3万例,湖北达2万例,且各地确诊数还在大幅度攀升。形势越来越严峻,各地防控级别提高到最高等级,防控压力巨大。武汉告急!黄冈告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防疫物资奇缺,湖北各地不断传出消息,医护人员缺口大,且口罩等医疗物资面临断供。那时,很多医生在工作期间甚至不饮水,以减少上厕所次数,只为了节约一套防护服;医护人员不够,便实行轮班制,一次只能睡几小时………为了找到防疫货源,尽快解决物资供应问题,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轮番上阵,利用自己一切人脉关系,与全国各地医疗物资供应商沟通协调,购买防疫物资;当时口罩酒精等物资最为缺乏,一些供应商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有时不讲诚信,延迟交货时间,并将物资卖给高价购买者,工作人员的心情常常因找到一个大订单而欣喜若狂,又因货源被抢走而跌入低谷,但这不影响下一次的热血沸腾。

1588989038918658.png

办公室各领导、同事每天忙碌不堪,大家不顾生命危险,与全国各地来往人员零距离接触,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物资供应。短短几天时间,便组建了一支50余台的应急运输车辆,不断运回的物资,大大减轻了防控压力。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司机们都随时出发,带着期望与叮嘱,奔赴全国各地,他们和押运员一起,不畏严寒,忍冻挨饿,同时冒着生命危险,忍受着外地人对湖北的偏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冬到春,将物资纷纷运回指挥部,保证了地方的防控物资供应,让防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他们是英雄!

由于领导的信任,我同时负责开具防疫物资车辆的通行证明,纸质的函文只需要打印,简单方便,且只针对指挥部应急运输车辆,所以与司机们较熟识,司机和押运员回来后,我常询问,通行函是否畅通,提货函是否高效,以改进工作方法,务必让他们安全顺利回家,他们的回答经常是满意的。在交流中,感觉到更多的是心酸与无奈!

1588989086146596.png

当时,全国各地严防湖北人口,湖北人就是“一颗颗行走的炸弹”,好像这颗炸弹是随时准备爆炸的;司机预计2天的往返时间,因卡点阻拦等各种情况,时间常常翻倍。一个司机朋友回来谈了路上的经历,他端坐在靠近窗口的椅子上,嘴角微微扬起,炯炯有神的眼睛残留着一丝愤怒,落日的余晖让古铜色的脸变得沧桑,他越来越激动,以至于扬起了手,原来在安徽金寨处卡点,执勤人员死活不放行,他们担心通行函和物资的问题,毕竟特殊时期,大家都心惊胆战;在押运员和他们反复沟通后,最后才要求验货放行,验货是在执勤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的,一辆大卡车,好几吨货物,由司机和押运人员几个人,从车上一件件搬下来,验货无误后,再一件件搬到货车厢里,随着事情讲述的结束,他的眼神随之和缓,没有刚才的光芒,手也从空中慢慢落了下来……是啊,一个卡点便是大半天时间,正常时期,多大点事呢!但,谁又做错了什么呢?当谈起路上状况时,另一押运朋友显得更加激动,他眼珠始终睁得大大的,语气中的愤怒将我们听众带到了当时的场景,在他们拉货回来,路过上海处卡点时,查验通行证明且经过反复沟通后,执勤人员还是坚决不放行,对于湖北省车辆采取一律劝返的方式,常人看来这是无理取闹的,为了湖北地方而运输防疫物资且手续齐全,司机和押运员身体健康,都进入地界了,怎么就回不去呢?我想或许是高度紧绷的神经加上无比巨大的防控责任吧!后来,押运员有些生气了,要找当地指挥部协调解决,几经周折,在卡点负责人到来,查验无误后,才给予通行。一直讲到最后,押运员朋友的语气还是铿锵有力,眼睛仍然睁得大大的,只不过脸上多了一丝自豪。当然,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司机押运员们吃住都在卡车上,他们以干粮充饥,物资不足,只有泡面了,有时候一天就一桶泡面,还没有开水,没有人给湖北车辆人员提供开水的,商店没有营业,卡点拒绝司机下车,只能干吃。卡点执勤人员看见“鄂”来了,人人喊“狼”,似乎看到了“恶魔”,一下子绷紧了神经,他们用扩音器大喊:“只允许一个司乘人员下车,请在距离卡点10米处摆放好证件返回车辆”。他们派人员带着消毒液检查完毕后,退到10米远,等司机拿好证件返回车厢,再用消毒液将放证件的土地消毒消杀,这才放心让司机通行。尽量减少与“湖北”的物理接触是当时的惯例,司机去提取防疫物资时,对方同样是摆放10米远,让司机和押运员来提取验收。

1588989138776809.png

为了健全防控体系,做到全省防控一盘棋,2月26日后,实行办理电子通行证。刚开始推行电子通行证的时侯,大家多少有些不适应,古法办证用指挥部红头函文,打印盖章就好了,而电子通行证手续繁多,需要在终端查验通过才给予办理,终端审核面向整个地区,这时审核人员的责任就大了,且面向整个地区,即使特事特办,一个证件办理下来常常需要翻倍时间,这大大压缩了物资运输的效率,好在此时物资供应较多,战争即将胜利。

因各地情况不一,外省与湖北防控政策有些许差异,导致很多“怪事”不断,当夸界交通卡口不让通行时候,只能在边界处交接货物了;比如,江西九江等卡点无法通行时,司机是无能为力的,这便是上级指挥部才可以完成的事!路途遥远加上忍冻挨饿,卡口的种种情形,无形中加剧了司机和押运员的心理负担;在疫情防控的中期阶段,由于担心传染病毒给家人等各种原因,有些司机是不愿意外出的,但绝大部分司机和押运员都勤勤恳恳,尽心尽责,顺利完成了防疫物资运输的任务,他们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值得我们学习!

一些不属于医疗物资运输车辆前来开具通行证明,领导有责任担当,特殊情况也给予办理了,这实属不易。那时,给外地友人提供一点帮助,他们便是非常感谢的,与湖南友人最有缘分,常帮助他们顺利通行,他们也邀请我们去湖南做客,非常友好客气,我想,大家都是一家人。是的!那么多兄弟省份在疫情期间给予了湖北人民极大的帮助,一批批医护人员前来支援湖北,他们那一句句:武汉加油!湖北加油!发自肺腑,声音饱满且悲怆,震撼人心,这给了湖北人民无限的力量! 

1588989165323910.png

除了购买物资,指挥部同时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在爱心力量的驱使下,全国各地的群众村民、企业家、老板等自发组织捐赠,防疫物资从全国各地纷纷捐来。从这些爱心捐赠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人间温暖、大爱无疆。山东省栖霞市捐来了整个家底,我们可以从捐赠来的物资想象到那动人的场景,村长一声吆喝:湖北在打仗了,我们要支援物资!如是,家家户户用不久前丰收在仓库的苹果,将农机车、小货车纷纷装满,送到集中运输地点,那里,一小伙在做记录,另一小伙子唱道:陆家镇赵家村赵福海捐来苹果十箱、鸡蛋100个,山北镇李家湾李国庆家捐来苹果15箱………就这样,一箱箱水果装满大货车,组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乡亲们不断前来送行,司机在一声声叮嘱声中离开,他们日夜兼程,驰往湖北各地。苹果运来时,只见每箱苹果中都留有一幅画,是小朋友的作品:带着口罩逆行的医生护士、七彩的阳光……不失童真、毫无矫揉造作,上书: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看到这可爱的天使作画,志愿者搬运工一个个热泪盈眶,当画传到办公室时,我们物资保障人员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是辛勤教师的谆谆教导!是治疗心灵创口的良药!是挺直了的民族脊梁!社会捐赠从来没有停止,湖南捐来一辆辆负压救护车,特别是海南,一队队运输车辆远道而来,那一车车南瓜、土豆,各种蔬菜,可是农民伯伯们辛勤的汗水啊!

1588989200215287.png

1588989209750841.png

捐赠物资方越来越多,海外华人和远在他国各校友会将够买的口罩等物资集中起来,排除万难,包机空运回国,你可以想象得到,那一架架在机身上画着国旗的客机,载着一颗中国心,就像一只飞鸽,坚定地飞向祖国大地,是多么地让人自豪!商人们纷纷打来捐赠电话,希望给予家乡一点帮助,有的捐来大米,有的捐来帐篷,有的捐来善款;其中不乏老红军战士,他们将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给了家乡,用于疫情防控。家乡人出钱出力,一些老板不断伸出援手,捐赠各种所需防疫物资;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不分昼夜地在仓库帮助搬运物资,分发蔬菜;一些志愿者还主动联系捐赠方司机,用自己的车辆将物资从各地接运回指挥部。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切变得有条不紊,物资源源不断运到仓库,分发给一线抗疫。

1588989234223184.png

1588989245678188.png

暮冬时节,天气尚冷,北风最后的倔强,使窗户抖动得咣当作响,不经意间,窗外一片灰白色,混混沌沌,哦!原来下雪了!大块大块的雪花,漫不经心地飘落,一丝犹豫,一丝疑惑,似乎想看看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街上没有行人,没有车辆,一切都是静止的,除了那2020年初来乍到的雪花,它们不知道世界被按下了暂停键,不明白为什么没有人陪它们玩耍,并让它们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窗外大雪纷飞,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在竭尽全力工作,人们进进出出,霍霍作响的空调声,伴随着轻快的步伐,让办公室变得更加温暖。这里有即将退休的老人,有五个月身孕的妇女,也有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干自己手头的工作,没有一个人退缩。

防控工作是很辛苦的,因为在特殊时期,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细致入微,强度非常大,大家起早摸黑,一日三餐都吃在指挥部,常常饭后便迅速投入战斗,每天工作基本在14小时以上;我们几人负责车辆通行,为了应急运输,不论三更半夜,随叫随到。生活物资缺少,食堂的阿姨只能尽力而为,吃饭便成为了一个既定程序,应急队伍操练唱歌了,大家就知道要吃饭了。很多人吃了一个月泡面早餐,以至于经常坏肚子,因为确实没有其他替代品;或许是过于劳累和营养状态不佳,小伙子们爬完五层楼,尽喘粗气,但没有人喊苦喊累,大家都憋着一股劲,直到抗战胜利后,大家才说:是很累。是的!的确很辛苦的!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在战时状态下,参加了疫情防控战争,就像实现了因读书而荒废的当兵梦,一次上战场的经历,让人生从此得到了升华!不畏艰险!不畏牺牲!

1588989286992558.png

后来,去过一次商场,那里大门紧闭,只留下一人通道,有四个人把守门,他们或坐或立,神情倒是坦然。在检查完毕后,我便进去了,里面安安静静的,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许多货物被一扫而空,几名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来回闪动,耀眼的白色使商场显得愈加空旷;一些社区代购者在采集生活用品,匆匆忙忙……此刻,你的心情会变得急切,以至于考虑到要屯集物品,想到亲朋好友,也想到了食堂当时的无奈,想到巧媳难为无米之炊。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吃饭问题进行了总结,分两种情况:被动吃饭和主动吃饭,当饿了且饭菜可口时,是主动吃饭的,夹着食物主动向口中送,急切地想多吃点;不太饿,且饭菜不可口时,吃饭是被动的,按照长期总结的一套熟悉的流程,将饭菜送到嘴里,机械地咀嚼,不情愿地吞下,不吃是不可以的,得吸收营养,当然此为笑谈!

防控工作渐渐走上正轨后,早起上班的心情便不像前些时日,精神显得更放松些,有时太阳早早升起,阳光洒满大地,那金黄色的线条,让温暖滋润心间,生活也便多了些期待。每天,我佩戴好工作证明和口罩,来到小区唯一出行通道,作为一个大的通道,卡点是有五人值守的,隔离板边有一顶帐篷,用来遮风避雨,执勤人员轮流换班,每天的面孔基本是新的,我行色匆匆,常常在探寻、审查、疑惑的眼神中,完成了体温等检查登记才离开。街上,每个进出口都支起了帐篷,行人非常少,街道空荡荡的,任何一辆车一个人或者说一个活物,便显得醒目甚至突兀,行走的人们就像逃出笼的小鸟,随时都要被送回笼子里,电线杆上吊着的喇叭使劲地喊着防疫的方法措施,它根本不理解“疲劳”这个词语的含义。桥梁等主干道作为重要关卡,是需要交警执勤的,警车横摆,加上护栏路障,将宽敞的路面挤得满满当当,仅留下一辆车道通过。旁边同样安置一顶帐篷作为露宿的工具,这里24小时有人把守,车车查通行证,人人测量体温,不符合条件便劝返,不讲人情没有特例,不管是否领导干部,只有对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

1588989333965421.png

夜,是静止的,不见昔日的人流涌动,眼前隐约晃出一个人影,定睛一看,什么也没有,车水马龙被凝固了,霓虹灯不再闪烁,一排排临街店铺闭门歇业,黑黢黢的,让夜更加可怕。橘黄色的街灯因缺少人的活动,显得没有灵魂,它们空洞乏力的眼神,像是在召唤着人们的归来。偶尔走在街上,你会感觉到无比的落寞!多么熟悉的人群身影不见了,恼人的街头乱象此时也会变得可爱起来,此刻,你会感觉像在梦游,但事实是,这是真的!春暖花开、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等是多么美好的词汇啊!

各广播电视台轮流播放着防疫政策及确诊病例数,被迫宅在家的人们接受着一切关于疫情防控的新闻,单一的信息输入,似乎加剧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晚上回家路过住宅区的时候,偶尔会听到争吵声,那该是由家里小孩子学习问题引起的,疫情期间,全国各级学校暂停开学,熊孩子在家可想而知,我想在家关闭几个月,他们不爬防盗网的应该不多了吧!有时,在家甚至可以听见楼上摔东西的声音,得发生多大的矛盾才能有如此的冲动?才可以让家里的物品,振动钢筋混凝土的楼板?那时候,烦躁、不安、紧张、绝望会占据着人们的心理,一些人多少会有些绝望!

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电视台播放了一次具体确诊家庭,人们紧绷的弦似乎一下子到了极限,那天深夜回家,就得到了楼道口的一个老人嘉奖,他大声骂起来:是谁?这么不要命?简直是………也许人们白天睡够了觉,晚上在外活动的生物自然会被“盯上”,后来,我利用微信给他解释清楚,他家也表示理解,原来他家里有3个小小孩和好几个老人滞留,且不知道我在工作,能够理解那时的心情。

办公室最为紧张的时刻,应该是有人疑似被隔离,并可能与我们有接触史,听说后,大家后都担心起来,这时领导便过来安慰,并说明情况,让大家减少了顾虑。那晚我们都去医院做了检测,结果倒是幸运,没有一个人被传唤隔离。后来,一个司机和我聊天,“事后想想还是非常担心的”,谈话中带着欣慰,“我们与全国各地来往人群都有接触,那时人人自危,我们没有被感染,已是万幸,不然后果……”  是啊!中年人拖家带口,生命健康便是责任!

1588989407180577.png

物资供应渐渐大于需求,防控工作仍在继续。随着形势的扭转,一切变得明朗起来,越来越多的地方防控等级降到中风险或者低风险区域,朋友圈藏不住人们的兴奋劲,纷纷发表可喜可贺的动态。

春天的脚步临近了,阳光不似冬日时的妩媚,不时刺射下人们抬头偷看它的双眼,大地气温回升,万物已经蓄满力量,它们憋着最后一股劲,只等待造物主的一声令下,便可破土而出。街上,工作出行的人们脱下了厚重的棉袄,身形敏捷起来,柔和的春风抹去了人们脸上阴郁与沉板,眉头舒展开来;蜷缩一冬的身体,被造物主召唤,人群中渐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新闻播报,不断有地方物理解封,交通在慢慢恢复,指挥部工作的节奏变得和缓起来。那时的空气是祥和的,大家隐约感到将有好事发生,也常有人打听解封的消息,我提前得知,12日晚将有重磅信息推出,那天我较早躺在床上,笃定地打开手机,期待着……终于,在第二日凌晨12时28分,解封消息被推出来了,这是一颗重磅炸弹,炸飞了缠绕在人们心间的疑云,拨云见日;这是一声惊蛰春雷,打开了压抑着人们心灵的魔障,万物复苏,春暖将花开,我逐字逐句地查看每一句话,兴奋了一整夜,急切地想看到第二天街上的情形:人们生机活波,谈笑风生,这不正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吗?

1588989459783958.png

新增确诊病例数不再增加,住院病人也清零了,地区阻击战争趋近尾声,援鄂医护人员也完成了伟大的使命,他们得“回家”了,地区举行了最高规格的欢送仪式。那天,街口,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早早地在等候,有老人有小孩,有在疫情期间被救治好的病人,即使雾蒙蒙的天气也不影响人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分明是幸福的,饱满深情。人群中不时有人抬头张望,一次疫情让大家成长了不少,没有推推嚷嚷,没有嘈杂,来到这里,只为了看一看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1588989488172822.png

随着一声悠长的警笛声,两列警用摩托车出现了,他们是开道车,紧跟着一列警车和载着医护人员的中巴车缓缓向人群驶来,巴车里坐满了医护人员,他们穿着鲜红色的志愿服,眼眶一样是红红的;不一会儿,便听见鼓声震天,夹道欢送的人群,挥舞着鲜艳而灵动的国旗,使得这个送别加上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大人孩子们喊着:您们辛苦了!人群中不时有人高喊:谢谢您们!感谢声欢送声此起彼伏,一些援鄂医生们本想喊出些什么,但声音似乎发不出来,只是不停地挥着手,沧桑疲惫的的脸庞被幸福所掩饰,泪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襟……直到车辆远去,他们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欢送的人们。这里,留下了他们的亲人,也留下了他们永恒的回忆。

        1588989534242959.png

4月8日,武汉解封,全国疫情防控战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人们欢声雀跃,庆祝胜利的到来,社会秩序正在走向正常的轨道。但,病毒仍在蔓延,海外疫情持续恶化,意大利求助!医疗资源紧缺,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美国告急,每日新增病例数以万计……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疫情牵动着地球村里的每个人的神经,大家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人可以置身其外;作为整体,各国正在加强合作,共同抗击疫情,相信不久,病魔终将驱散,人类会重新焕发生机。

后记:这次疫情是一次百年不遇的灾难,国家及家庭都蒙受巨大损失,我们痛心不已;疫情又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思考,大家在疫情期间彼此成长,后来,大家似乎都变得“成熟”了,但是,我们将要为未来做些什么?未来又将是怎样的呢?


编辑:晓颖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