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作者:周晨冉)晚上八点多,一个声音洪亮、语速急切的声音在罗田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大楼楼道里响起,“吴队长,你好,我是老叶!又有一大批捐赠物资马上到罗田,还得麻烦你找几个志愿者来帮忙下货,感谢感谢!”原来是物资协调组工作人员、县卫生健康局财务股股长叶从军正在给爱心支援者团队召集人吴勇打电话安排物资下货进库事宜……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特别是湖北省全域实行“封城”措施以来,医疗物资短缺成为各级防控指挥部面临的严重问题,全国医疗物资市场犹如一场暴风,各路组织均在暴风中探路寻物,罗田县物资协调组在组长县委委员、副县长王风华、张卫兵及县委委员、统战部长熊庆同志的带领下,整合政府办、卫生健康局等部门有关人员,全力打好这场物资保障战,叶从军正是这场战役中先锋者、探路人、主力军。
一、“一家五口,四人参战”——是丈夫、是父亲,更是一名防疫工作者
叶从军是一名退伍军人,今年44岁的他在基层医疗卫生战线已工作21年,其中从事机关财务工作已有10年。在此次战役中,局领导班子考虑其工作经历,让胆大心细的他具体负责本次疫情防控物资接收捐赠、调度、保管、发放、公示工作。
早七晚二是叶从军同志参与防疫工作以来每天的作息时间。一天的工作往往是从手机里的上百条信息的确认及回复开始的,从各种信息及电话中筛选出真实有效的物资信息,逐一落实后续对接措施是一天工作的主要内容。
到了晚上,要对当日的物资对接情况与小组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和汇总,并根据各单位、乡镇、医院需求拟定分配清单。期间,还要跟踪物资运输车辆动态,安排上下货物、进出库房人员。
叶从军说,每一天就像是打仗一样,只知道自己一直在不停讲话、不停奔跑,手机更是不敢离身,生怕错过任何重要信息。妻子余维是县妇幼保健院一名医生,疫情以来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共计接待病人120多人次,共完成手术78台次(平均每天4台次)。66岁的父亲是退休后义水学校从事安保工作,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参与学校的安保和体温监测工作。在家的儿子也没闲着,在叶从军的动员下,他主动加入各个志愿者及爱心组织微信群,帮忙向外部传递罗田需求信息,争取外部物资捐赠。
叶从军母亲也没闲着,她要为家里的几位“战士”提供后勤保障,她说“一家五人,四个人都在忙着。家对于他们,特别是儿子和儿媳来说完全就像是宾馆一样,每天清早出门、半夜回家,让我这个负责后勤的人饭菜真的很难准备,这么多天了见上一面打个招呼的机会都少,疫情以来一家人没有一起吃个团圆饭。我每天都从电视上、网上关注着疫情情况,在这么艰难的时刻,家里有这么一群能作为、能奉献的人也挺骄傲的。”
有人问叶从军,“你一家都在抗疫一线,你怕不怕?”,叶从军说“说不怕是假的,但疫情在前,我们责无旁贷,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更何况我是局机关的一名党员干部,我不上谁上?只是我也担心我的家人,父母身体不好,对病毒抵抗能力差,真的很危险,但为了保障防控物资,我别无选择。”
二、“保障物资就是保障生命”——是工作、是责任更是一场特殊的战役
疫情大面积爆发正属春节期间,绝大部分工厂都已停工,医疗物资奇缺是全国上下面临的共同难题。罗田地处大别山深处,是黄冈地区仅有的两个未通火车及高铁的地区,如何快速争取到更多有效物资,是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必须首先攻破的难题。另外,在“封锁令”的现实背景下,采购到紧缺物资,并将捐赠者们的每一笔捐赠物资送至受捐人手中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在这些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中,叶从军既是联络员,又是调度员;既是装卸工,又是保管员,确保每一笔物资都能顺利落地、第一时间送至需要的地方。
1.搭起班子。面临数以万计的捐赠信息,如何快速对接、迅速落实捐赠,并对纷沓而来的各类物资进行合理分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人手,光靠物资组10几个人肯定不行,运送、搬运都是大问题。于是叶从军开拓思路,由物资组统一协调,依托团县委、罗田全媒体及掌上罗田等微信公众号,在全县范围内迅速组建起爱心志愿运输车队,动员51台各种车辆及数十名车主免费到各地运输爱心物资。物资运回了,但大宗物资卸载也是问题,叶从军再次发动爱心志愿人士,组建了爱心搬运服务队50多人。
全面管控物资,在叶从军的建议下,指挥部设立两个出入仓库,实行轮转,降低仓库人员工作强度,便于清点库存及对外公示。另外,为了提高物资分配效率,叶从军每天晚上和杨志专主任加班加点制定物资分配清单,第二天由仓库保管人员下发一线。通过几天的运作,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在前期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内选工作人员、外纳社会贤士,设立物资接收采购、物资分发调度、数据汇总上报、志愿服务搬运、志愿服务运输、物资分发仓库保管等六个工作团队,明确“八步工作法”,即:物资组采购组接受物资---派志愿车队运回----志愿者搬运下货---验收入库---入库报数据团队汇总----报调度团队分配各需求单位----各单位建立消耗台账----反馈数据团队汇总公示公开,顺利保障了物资的接收与发放。截止目前,爱心车队出动爱心任务92次,爱心志愿者已完成物资装卸任务106次,共计下货500多吨。
2.找准路子。在接收物资方面,叶从军没有经验可循,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学、边试边改。
他说,春节前物资保障我们主要靠“抢”,要抢在物流关闭前紧急采购,最为关键的是采购到了部分非医用N95口罩、体温枪、水银体温计,这为后期全面铺开防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春节后物资保障的重要工作是接受捐赠,1月23号晚,在上海平安保险工作任高管的叶从军的同学罗水权主动联系他,一方面了解家乡疫情情况,另一方面也想为防控疫情贡献一份力量。叶从军与他一拍即合,当晚就建立起了上海老乡支援家乡物资捐赠群,第二天就对接到了第一批物资,口罩18000个,防护服2500套。正是这个“第一批”让罗田物资接收抢得了先机,也让叶从军了解了市场、解放了思想、搞懂了流程、摸清了方向。
3、吹响号子。接收捐赠架势拉开后,物资组会同县总工会、商务局、卫健局、工商联、红十字会、慈善会等各大职能部门及多家定点医院,全面发力。一方面,广泛征求物资需求情况,另一方面迅速发布、更新“求助信”,借助微信及QQ等媒介最大范围向外传播。叶从军从“上海老乡支援家乡物资捐赠群”这第一个爱心群开始,犹如出了膛的子弹一样,第二天就建立、加入了1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群组织。
随后在领导的支持及参与下,迅速联系全国各大城市罗田商会、罗田籍商人及罗田籍学子,对接各大高校校友会、基金组织等爱心组织,到第三天就发展到28个爱心群,到现在他已有60多个爱心群,不间断发布更新的需求信息,不断吹响“罗田需要您的帮助”“罗田急需以下防控物资”的战“疫”号角。
三、“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你”——是公开、是透明更是一份爱心的传递
捐赠信息发布后,很多爱心人士开始关注小城罗田,踊跃为罗田防控捐资捐物。叶从军说自己曾经是个军人,性格比较刚强,但是在接受物资捐赠过程中总是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罗田县平湖乡古羊山村一个村民通过网络上求助信息落款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找到了叶从军,打电话告知要捐赠2017年外务工工厂发的7个口罩,说密封很好,他自己检查了一下,没有变质,想要捐给一线人员;罗田县凤山镇龚家河村的一名爱心人士,在外出采买过程中路过物资组仓库,发现仓库发货人员太辛苦,一定要捐赠1000元,给防控工作者补充营养,还想加入爱心志愿者,帮忙搬运物资。叶从军当时也在现场,他告诉爱心人士欢迎加入志愿者团队。但发货这是防控工作者的工作,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需要破费。推辞了三次后还是拗不过这名爱心人士,只能把此善款转交给红十字会;罗田县三里畈镇的一位老人把自己种的2万斤大蒜,捐给了一线工作人员;还有一名安徽的退伍军人,付费一万元请工人收割,捐赠了15吨包菜给我们一线医务人员。
最为感动和令人振奋还要属罗田籍商人代表卓尔集团闫志先生、居然之家公司汪林朋先生、千方科技夏曙东先生对于家乡的无私付出,他们在了解罗田需求以后第一时间主动对接,千方百计帮助罗田解决物资紧缺难题。
争取物资是首要,但对接收捐赠及使用情况进行公开公示也是指挥部要承担的责任,而让每一笔物资从源头到归处都清楚明白,“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你”是物资保障组的责任。
叶从军说,从接收第一笔物资开始指挥部就秉承着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经过县慈善会、县红十字会、各对口医院或直接通过县指挥部,都必须按要求一一进行公示。有一次,物资组工作人员收到了一个匿名快递,打开一看是1000支水银温度计,但未留有效联系方式,无法找到捐赠人,工作人员只能一一跟有可能的捐赠源联系,多方打听才找到了捐赠组织,随即进行公示。目前县指挥部接收捐赠情况及流向均全面对外公示。
在防控疫情工作中,像叶从军这样的探路者还有不少,他们中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年轻志士,也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伏枥老骥,正是这样一群人搭建起了防疫最坚强的爱心堡垒,凝聚起全民抗疫的坚强决心。战“疫”还在持续,物资保障也不能有丝毫懈怠,前路或许依然充满暴风雨,但探路的脚步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