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田一家三口共战疫情二十余天未见面:
本网讯,“打赢这场战疫后,我们再补吃团圆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出现了许多舍小家为大家的“夫妻档”,“父子兵”等家庭组合。在罗田,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三口都奋战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他们至今有20多天未见面。他们坚守不同的岗位,却担负着同样的责任,他们为守护这座城,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个家庭就是罗田县老年病医院院长张鹰及其家人。
今年58岁的张鹰,是有着近30年从医经验的医生,同时,也是罗田县老年病医院院长。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严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同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元月20日,张鹰接到县防控指挥部通知,要求将老年病医院作为罗田第二隔离区。张鹰二话没说,当天下午就将该院12位老年患者转移到罗田县万密斋医院。发动全院职工打扫卫生,腾出100张床位,为应对疫情做好了充分准备。老年病医院作为罗田第二隔离区后,张鹰负责后勤协调,食堂物资供应和食宿等。“作为一名医生,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作为医院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张鹰说。
在与抗击疫情的时间赛跑中,张鹰不但要处理老年病医院隔离区的日常事务,还每天两次与4位本院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阻击战的护士前往另一个隔离区给留观病人测体温。2月5日下午,张鹰负责给留观在宾馆的一家8口人测体温。当时,由于防护物资紧张,没有防护鞋套和防护眼镜。无奈之下,张鹰就从车后备箱里找到两只一红一黑的塑料袋套在脚上。随行的三里桥村干部方望松、瞿明建赶忙制止,并告知这种做法很危险。
张鹰摆摆手说:“时间不等人,顾不了那么多,看病人要紧。” 他头也不回走进宾馆,将一家8口人的体温测完做完登记后,再出来将防护服和鞋套等就地尽快焚烧处理。方望松感慨地说:“他将自己随时可能会被感染病毒的风险抛之不顾,真是太敬业了。”
自老年病医院被定为隔离区后,张鹰的儿子张天军,一直负责隔离区的污水和废物处理。废物和污水处理工作强度大,危险性强,防护服穿戴繁琐,忙起来甚至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散了架。虽然辛苦,但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因为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在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
除了张鹰父子俩,还有一个人坚守在防疫第一线。张鹰的儿媳徐聪是罗田县人民医院手术室的一名护士。元月21日,她从手术室调到感染科。在感染科,她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为患者测体温、抽血、打点滴。平常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动作,却在护目镜起雾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十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她不仅要为患者治疗疾病,还要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倾倒生活垃圾,甚至还要充当临时心理医生,疏导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她常常忙到深夜,周身酸痛、喉咙嘶哑、内衣湿透更是常事。
面对特殊疫情,徐聪与丈夫张天军担心将病毒传染给家人,都各自住在宾馆里,公公张鹰也一直坚持睡在院办公室。徐聪与丈夫张天军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夫妻二人多日未见,他们也只能偶尔抽空微信互相联系一下,互报平安。“我三岁的儿子丢在家里,一直由婆婆带着,他每天视频哭着要妈妈,而我却只能在手机这一端边流泪边安慰儿子”提起儿子,电话里,徐聪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平复了自己的情绪说:“孩子交给婆婆照顾,我很放心,目前还是要以工作为重。”因为,徐聪心里深深明白,在疫情特殊时期,她不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防疫战士。
张鹰一家三口都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已有20多天没有见面,甚至连年夜饭都没有来得及吃。他们互相支持鼓励,默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作着自己的贡献。 提起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后,第一件事想做什么?张鹰毫不犹豫地说:“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平安了,我们小家才能安稳幸福,等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第一件事就是我们全家补吃个团圆饭。”
向平凡致敬!
向所有奋战在防疫一线的“您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