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近年来,黄州区积极探索新时期社会治理路径,紧紧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这条主线,不断夯实综治中心平台建设,按照“系统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实体化运作、实战化指挥”要求,扎实推进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不断开拓创新,主动做好综治维稳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主要作法是:
一、搭建工作平台,夯实工作基础
社会治理难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近年来,不断向外学习借鉴,积极探索工作路径,形成了搭建综治中心工作平台,开展实体化运作工作理念,牢牢牵住综合治理工作牛鼻子,完成了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的“华丽转身”。
1、统一标准,建设三级平台。按照区委政法委制定的《黄州区综治中心规范建设实施方案》(黄州综治办[2017]13号),全区集中财力物力,统一规范建设区、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区、乡镇综治中心面积不少100平方米,分设“四室一厅一平台”,即综合协调室(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治安防控室(心理咨询室)、矛盾纠纷调处室、指挥调度室、群众接待大厅和综治信息平台(网格化管理平台)。村(社区)综治中心面积不少于60平面米,设立“三室一平台”,即矛盾纠纷调室(法律服务室)、群众接待室(心理咨询室)、治安联防室和综治信息平台。全区共建设区、乡镇级综治中心10个,村(社区)综治中心110个,共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
2、系统管理,实化工作职能。根据《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规定,赋予乡镇综治中心相应职能,提升政法综治工作权威性。乡镇级综治中心负责统筹调动各方面力量,组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享有指挥调度权、分流指派权、督查督办权、考核奖惩建议权。村(社区)综治中心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承担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治安巡逻、护路护线、平安法治建设宣传、重点人员服务管理、防范处理邪教等工作任务。
二、整合综治力量,建设过硬队伍
1、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以区、乡镇两级综治办主导,区、乡镇两级综治办全体人员进驻综治中心,作为综治中心工作队伍的主体,统筹组织协调中心工作运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乡镇综治中心主任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乡镇政法委员担任常务副主任;乡镇政法办公室、网格管理中心、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民政办、信访办、国土所、规建所、安监办、城管执法以及乡镇社会事务办等为成员单位。中心内设办公室以综治人员为主,村级综治中心调解主任、治保主任分别负责矛盾纠纷调解室、治安联防室具体工作。建立和规范乡镇、村两级网格管理员和治安巡逻员“两支队伍”,强化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发挥作用。
2、派员常驻,强化统筹协调。根据工作需要,乡镇综治中心将司法、信访等与群众接触较多的部门整合到中心办公,由相关部门派员常驻,并在中心负责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工作。公安、民政、人社、安监、卫计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进驻大厅窗口集中办公,派驻人员一年内不得换人。
3、统一管理,提升工作质效。乡镇综治中心对派驻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考核。派驻人员在中心工作期间,实行“两不变三归口”:人员编制在原单位不变、人员工资在原单位不变、组织关系归口中心管理、年度考核及评先评优归口中心实施、工作津贴(奖励工资)归口中心评定后交由原单位发放。通过统一管理,增强派驻人员的认同感、责任心,提高工作效能。
三、完善工作机制,保障有序运转
1、定期会商研判机制(联席会议)。乡镇综治中心根据各个阶段综治维稳工作情况,定期分析形势、研判问题,提前进行风险评估,适时作出工作部署,确保将各类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2、分流指派机制。根据属地管理、首问负责原则,对承担的工作任务或接待的群众来信来访统一进行分流指派,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实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流办理”。
3、协作配合机制。由乡镇综治中心牵头协调、强化指导,各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协作,自觉融入中心工作,形成协调联动合力、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合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合力、群防群治工作合力。
4、督办查究机制。坚持重点案件督查、督办、登记销号和通报制度,对所有承办事项实行跟踪管理,随时调度进展情况,督促工作措施落实,并将办结情况及时反馈当事人。对工作不力、激化矛盾,酿成重大恶性事件的责任人,严格实行责任倒查。
5、应急处置机制。乡镇综治中心制定完善了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健全应急指挥体系,组建应急处突队伍,加强日常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拉得出、冲得上、处置得好。
6、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的导向作用,实行中心对派驻部门及派驻人员工作考核与综治委对成员单位综治考核“捆绑”衔接,凡派驻部门在中心考评中未评为先进等次的,原则上该派驻部门不得评为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增强派驻部门参与中心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强化实战运作,创新平安建设
坚持以乡镇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强化各项工作实战运作,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
1、强化治安巡逻,净化社会风气。根据工作的需要,调整专职治安巡逻队,巡逻队人数扩充为71人,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队员占45%,每个乡镇配置专用巡逻车一台,全天候开展治安巡逻,重点加强了重点片区、学校、仓库、码头、重点设施等巡逻巡查密度,延长了夜间巡逻的时长,全区“两抢一盗”的发案率显著下降,出现了全区历史上最好的平安和谐势态。
2、整合多方资源,做好矛盾化解。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采取“综治办人员+综治信息系统+有关部门派驻人员”方式,有效整合公安、司法、民政、人社、信访、维稳等基层力量,建立有统一规范的“综治维稳中心”,调整整合了137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把调解力量下沉到村、到小组、到户,实现了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理在小。同时督促各村(社区)规范调处记录台账,周排查、旬上报。乡镇综治中心根据实时情况,对长期遗留、可能激化的问题进行提前预警、协同多部门分析研判,从而实现对社会风险面的严格把控。今年以来,全区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945起,有效调处率达98.45%,维护了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3、广泛发动群众,掀起扫黑除恶高潮。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万余份,悬挂横幅1350余条,每个村民小组刷固定油漆宣传标语3-5条,设立扫黑除恶宣传专栏440余块,制作户外大型宣传展板60余块,单位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扫黑除恶宣传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二是畅通多条渠道,广泛收集线索。认真开展涉黑恶线索大排查,进乡进村进企业走访座谈收集线索,畅通举报渠道收集线索,在辖区内设置“扫黑除恶”举报信箱245个,每半月进行一次开箱检查,将收集到的信息上报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目前,各乡镇共收集各涉黑涉恶线索共57件,为公安机关开展侦察打击提供了有力保证。
4、延伸平安网络,创建平安校园。由乡镇综治中心牵头,公安、司法、城建、市场监督等部门共同参与,每月开展一次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深入到辖区内各校园及周边,进行安全排查整治。通过治理行动,协助学校对交通、摊点占道等问题进行清理整顿,设置校园平安创建岗,以点带面地创建“平安班级”、“平安年级”、“平安校园”,帮助各校加强学生的平安教育、法治教育,以“平安知识进课堂”、“法治教育进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遵纪守法的社会观念。
5、做实“雪亮工程”,提升治理水平。坚持以强化人防、完善物防、提升技防为抓手,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大力整改,全区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在主要交通要道和路口改造升级高清探头250个,织密了全区的治安防控网。为进一步提升了全区社会面管控能力,目前正在启动新一轮“雪亮工程”建设,计划投入1200万元,实现全区视频监控全网覆盖、深度融合、综合应用,努力平安黄州长级版。
(记者熊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