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由环保、公安执法人员组成的督察组连续开展联合执法“零点行动”,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这是荆门市创新联合执法机制、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的一大亮点。
为强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荆门市还创新督察督办机制:市领导身先士卒,对县市区分片督办。同时紧盯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清单六类问题,特别是未整改销号的问题,成立4个重点问题盯防及现场检查组,实行专班驻点督办,制定重点盯防方案,一个问题安排1-2人盯防,每天检查督办,每天向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进展情况,专班驻守直至整改结束。
创新重点流域治理机制。加大对省重点考核断面天门河的整治力度,成立指挥部,制定作战图,挂图作战。对流域内禁养区畜禽养殖污染严格实行“三个一律”,即一律不能直排污水,天门河流域养殖场污水排放必须严格控制,发现一次直接关闭;流域内400米范围内不再进行养殖,生猪出栏之后,一律关停;凡年底前关停不到位的乡镇党委书记一律免职。
创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机制。针对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的现状,除采取加大洒水频次、对建设工地停止施工、停止渣土运输作业等一般性措施外,还采取了减少公务车辆出行、实施人工降雨等措施积极应对,收到良好效果。在11月两次重污染天气中,启动了城市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和IV应急响应,发射火箭弹32枚。同时,对东宝、荆门高新区·掇刀等地进行重点督办,集中关停小矿山、小膏粉厂138家;覆盖裸露矿山12万平方米;在207国道复线建立两个清洗场,建立常态化机械清洗机制;对已经关闭的小石膏矿、小煤矿等小矿山全部拆除设备,封锁现场,严防死灰复燃。 (记者 章辉 通讯员 毛凯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