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上网,荆门城区一90后男青年发现了一条快速来钱的法子——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自己“做大”后,还拉拢同学孙某等3人入伙,一步步走向深渊。4人先后落网,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惩处。
案情回放
今年3月,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开展网上巡查时,发现一10位数的QQ在多个论坛(包括荆门本地论坛)、QQ群打广告,称可提供海量法人、车主、股民等隐私信息。经初查,民警发现该QQ号为荆门城区一李姓男子(1992年生)使用,其通过该QQ号多次出售公民信息,遂于4月26日立案侦查。
很快,民警挖出李某及3名同伙,于6月1日收网,先后将李某及其同伙抓获。在嫌疑人使用的电脑、网盘中,民警查获全国各地各类法人、车主、业主、股民、医疗设备等公民个人信息数据约100G,达1亿多条。直至被抓获时,4人已售出公民个人信息500余万条,非法获利5万余元。
经审查,4人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供认不讳。该团伙以李某为首,李某是最早在网上非法获取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嫌疑人,发现有利可图便邀约孙某等3人入伙,并传授提高知名度和推广销售渠道的技巧,算是师傅。有买家看到发帖便会通过QQ与其联系,商谈好价格后,买家通过支付宝、微信、QQ红包等付款,收到付款后将公民个人信息通过QQ传给买家。其所倒卖信息的价格是300元5000—6000条,买得多还可优惠,最少100元起卖。
据了解,这些信息来源基本为“零成本”,李某的信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之前在荆门一证券公司上班时,将公司的一些股民信息私自保存下来了;用一款搜索软件搜索一些信息;有时在一些销售的论坛上下载版主分享的信息。孙某等3人倒卖的资源均来自李某。
目前,此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警方提醒
遇个人信息泄露应主动报案,如果遇诈骗造成经济损失可打110报案,对于泄露个人信息的商家,可到工商部门投诉。如何防范信息泄露?技术上可采取如下措施:
1.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 2.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3.网购最好去大型购物网站;4.不同网站最好设不同的密码;5.网银、网购的支付密码最好定期更换;6.尽量不在网上留真实信息;7.设置专门用来注册网站的邮箱或手机号;8.不要向QQ、微信上的陌生网友透露真实姓名。(记者 杨涛 通讯员 张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