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流锋生前照片
贵州遵义市浩浩荡荡的队伍将陈流锋骨灰送回李市镇
乡亲们在彭河村村口迎接陈流锋
乡亲们在陈流锋老家追悼
直到遗体打捞上来时,他还保持着奋力向前游的姿势。
可是,陈流锋,这位38岁的荆门汉子,却再也划不动四肢,再也无法自己回到沙洋县李市镇的彭河老家,再也无法低头亲吻家中的妻子和10岁的女儿了。
6月13日凌晨,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乐耕村洛安江大草河边一辆轿车因操作失误,从约8米高的河边悬崖坠下,落入河水中,车上一位年轻女孩也随车坠河。陈流锋发现危情后,奋不顾身地从8米高的悬崖跳入河中救人,年轻女孩最终获救,陈流锋却因体力不支,不幸壮烈牺牲。
小车坠下8米悬崖 他第一个跳入水中
6月13日凌晨,洛安江大草河河边依然有三三两两钓鱼的人。大草河宽约100米,河面看似平静,但深不可测,河中杂草丛生。据说这儿是钓友们常去的地方,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总能吸引钓友们在此垂钓。
13日凌晨1时左右,一辆中华三厢轿车因操作失误,突然向大草河冲去。车穿过杂草灌木,从约8米高的河边悬崖坠下,落入河中,车上一位年轻女孩也一同坠河。岸上惊恐的群众疾呼,“完了完了,车上还有一个娃娃!”
千钧一发之际,在离事发地点不远处钓鱼的陈流锋奋不顾身,第一个勇敢地从8米高的悬崖跳入河中救人。岸上的人们手忙脚乱,此起彼伏的呼救声,惊动了附近村民。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河水冰冷刺骨,河面上暗淡无光,车徐徐没入水中,车中的女孩慌乱地呼救着……
河水中的陈流锋在黑暗中借助岸上的手电筒灯光准确判断出人和车的方向,边游边向女孩喊话,以缓解女孩的紧张情绪。随着陈流锋逐渐靠近,女孩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这时,附近的村民也闻讯赶来参加施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女孩终于得救了。然而,陈流锋因体力不支,慢慢沉入冰冷的大草河中,再也没有起来。
6月14日11时,直到陈流锋的遗体被打捞上来,他还保持着奋力向前游的姿势。
骨灰送回故里 乡亲村口雨中相迎
6月25日上午9时30分,天色阴沉,细雨霏霏。
在219省道李市镇东风桥段,20余辆来自遵义的车有序地排成一排停靠在路边,来自遵义的护送队伍与来自李市镇的迎接队伍缓缓汇成一支更大的护送队伍,人人胸前戴着白花,许多李市镇的乡亲们抑制不住悲痛之情,默默走在队伍中,送陈流锋最后一程。
“党员的楷模,人民心中的英雄——陈流锋”“见义勇为陈流锋同志凯旋归故里”在乡亲们护送陈流锋骨灰回家的路上,一条条巨幅挽联倾诉着大家对陈流锋的不舍与怀念。
到了村口,一群早已在雨中等候多时的乡亲迎了出来,不少亲邻隐隐抽泣,哭成一片,悲伤笼罩着整个彭河村五组。
纵然有亲人、乡邻和战友的万般不舍,陈流锋还是听不到这些痛彻心扉的呼喊,他的遗照静静躺在花圈中,照片中的他沉默地看着前来追悼的人们。
追悼会期间,陈流锋的妻子紧紧抱着女儿,在陈流锋遗像前泣不成声,连声呼唤着陈流锋的名字,现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掩面啜泣。
当兵特别刻苦 一向关心战友同事
“陈流锋不顾个人安危,勇救他人的举动,是他一贯的作风,是他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通过长期的工作锤炼出来的习惯!”彭河村村支书田敬松说,早在2005年9月,一次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子的农田,当时排水涵洞受杂物阻死,水不能畅通。由于水太深,风浪又大,无人敢下水除杂物。在关键时刻,就是年轻的陈流锋带领三名村民下水,不顾风吹浪打,下水除掉杂物,使水流畅通,及时排除了水患。
而其战友也称赞陈流锋,称其在部队就学习刻苦,体贴战友。
1995年在江苏徐州某部队受师医院嘉奖1次,1997年11月被授予优秀士兵称号并受连嘉奖1次,1998年12月再次受连嘉奖1次,1999年因工作突出,关心体贴发病战友,陈流锋在士官选取考核中以优秀成绩选中……
据护送陈流锋骨灰回家乡的遵义代表团介绍,陈流锋同志在当地从事卫生事业以来,工作积极、关心体谅同事。
家人生活拮据 政府正申请相关荣誉
陈流锋走了,留下了六十多岁的双亲、妻子和幼女。
据了解,陈流锋是家中独子,父亲陈中云与母亲周运子皆已60多岁,32岁的妻子杨琴在家既要侍奉双亲,又要抚养10岁幼女陈玉婷。家中耕种有5亩责任地,每年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全靠陈流锋在外务工挣钱,供给年过花甲的父母及10岁女儿的生活及读书等开支,日子过得十分拮据。陈流锋走后,痛失亲人的悲痛尚未散去,如何养家糊口的阴影就袭向了杨琴。
目前,鉴于陈流锋的英雄事迹以及作为共产党员的一贯表现,根据《贵州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陈流锋生前所在的工作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惠民医院正向新蒲新区政法委举荐陈流锋同志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李市镇镇委研究,决定授予陈流锋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