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门网站
他“融”出老百姓满满的安全感 ——记湖北省京山市公安局新市派出所社区民警廖承枫
2024-10-16 16:06:00   来源:今日湖北

1729065854131182.jpg


在荆楚警界,提起廖承枫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廖承枫从警30年来,真心为民,以自己的大爱情怀,默默抚养死囚遗孤15年,无私资助60多户困难家庭。他积极多方奔走,相继为300多个贫困户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他还授人与渔让人学习一技之长增长谋生的本领。

 1729065885590040.png


他真情助民,以诚感人,先后扶持帮助过192名失足人员走上自食其力的创业之路。并督促引导32名吸毒人员远离毒品,回归了家庭。

他真诚爱民,甘于奉献,扎根基层,主动与居民交朋友,与群众打成一片。在他的带领下,新市城区三角洲社区从一个众人皆知的治安混乱社区脱胎换骨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全省平安社区,他因此也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有事找廖承枫”,这已经是新市城区三角洲社区居民们的平安共识。“为我所用〞,也就成了社区民警廖承枫的警民融合密码和平安法宝。为此,当地老百姓曾先后3次联名上书为他请功。

廖承枫同志曾先后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机关模范爱民、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等荣誉,并作为湖北基层民警代表先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亲切接见。

特别是在201712月,廖承枫同志被破格提拔为京山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后。20241月,他又主动请辞了领导职务,毅然决然地回到自己熟悉而喜爱的社区警务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英模社区民警的忠诚本色和使命担当。


 1729065903277410.png


一、为我所用,“融”出社区平安帮手无处不在

197211月出生的廖承枫,19938月参加公安工作。曾分别在京山市公安局石龙派出所、永隆派出所担任管段民警。2000年调至新市派出所工作,便主动要求到全所治安最复杂、管理难度最大的新市城区三角洲社区担任社区民警。

三角洲社区是京山市旧城区中心,商贸繁荣,人口流动量大。并且大部分为老旧小区,有残疾人700多人、低保户500多人、留守儿童480多人、空巢老人220多人,这些群体经济条件差,抗风险能力低,历史遗留问题多,辖区治安隐患多。为了尽快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廖承枫同志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楼幢之间,登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愁。那个年代刚刚兴起了小灵通,也成为社区民警廖承枫的“三件宝”(摩托车、小灵通、照相机)之一,陪伴着他用脚步丈量和熟悉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无论是基础工作还是防范工作,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警务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因此,社区民警廖承枫就从服务群众入手,上门帮群众办理户口和身份证,并且在办好后送证上户。这样一来一往,与社区的居民接触多了,彼此就熟悉了,感情就深了,得到了群众认可后,很多居民就自愿加入到社区防控工作中来,变成了社区工作的平安帮手,让廖承枫同志的社区警务工作开展的如鱼得水。

辖区的张师傅早年因企业改制夫妻双双下岗,独子又因意外遭遇不幸,在儿子生命消逝之际,老两口大义捐赠其器官救助了5位濒危患者。张师傅一直为此在互联网上撰文发声,成为网络上小有名气的“话事人”。为了把张师傅纳入到警务团队“为我所用”,廖承枫同志“三顾茅庐”,主动上门与张师傅咵天,并邀请他一起走访因父母涉毒涉诉、判刑劳教而留下的“事实孤儿”。在加深张师傅对社区民警工作理解的同时,也深深触动了他那份深藏内心的父爱。张师傅因此也被廖承枫同志发展成为了三角洲戒毒中心的社工,并全身心投入到关爱帮扶辖区特殊群体的公益事业之中。

如今,三角洲社区已拥有一支160多名公益组织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吹哨”队伍。他们长期志愿义务照顾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保护未成人、帮扶困难群众、开展应急救援、化解邻里纠纷等大情小事,通过正能量的爱心传递,让更多的居民群众理解支持并自觉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居民的主动参与填补了社区工作的服务盲区,既融洽了干群关系,又成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平安帮手,有效探索出新时代警地融合、警网融合、警民融合的京山模式,真正实现基层治理与社区警务工作融合双赢。

“星光不负赶路人”。自廖承枫同志担任社区民警以来,三角洲社区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从全市治安重点整治部位一跃而成为全省安全文明社区的“华丽转身”,并实现了纠纷调解无积压、矛盾解决无上访两个“零指标”的平安业绩。因此,200611月京山市公安局三角洲社区警务室成为湖北省首家以个人姓名命名的民警警务室——“廖承枫警务室”,

20078月,廖承枫警务室被湖北省公安厅评为“全省社区警务建设十佳示范岗”。《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公安报》、《湖北日报》、《派出所工作》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了社区民警廖承枫的先进事迹。廖承枫同志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他的家庭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荆楚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20241月,荆门市首批“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典型工作站也在廖承枫警务室挂牌。


1729065931657409.png

 

二、知人善用,“融”出全局民辅警比学赶超

201712月,廖承枫同志从社区民警的岗位上被破格提拔为京山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的领导岗位,这是上级党委和领导对他的关心和厚爱,更是对社区民警工作的重视和肯定。

廖承枫同志作为先进典型,深知树立典型、培养典型、典型引路在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自担任政工室主任以后,一直致力于在全局全方位树立重视典型培养的意识,营造出全局上下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他的推动下,市局党委经过充分调研分析,最终选定部分全局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的单位和个人素质较高民警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为了选优配强基层所队班子,廖承枫同志还经常利用双休日时间深入基层派出所,与民警们交心谈心,做足“民意调查”,确保做到知人善用,公平公正。

廖承枫同志在政工室主任岗位上,非常注重人才梯队培养,及时出台激励辅警考警的优惠政策,专门组织全局辅警考警考公培训班,比如带薪一个月进行培训等,全局先后有100多位德才兼备的基层民警得到轮岗、提拔和重用,其中有21名辅警通过招考成为正式人民警察,为京山公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

青年民警刘丹,是武汉大学毕业生,2021年考入京山市公安局工作,一直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廖承枫主任在一次基层调研时发现了他,便主动与之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发现他在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优势,便将其调动到网安大队负责资金链配侦工作,充分发挥他在互联网领域里的特长。仅在半年时间里,他就在一起重大电信诈骗案件侦办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后得到上级部门领导的肯定和称赞。

京山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潘超,曾是一名某品牌纯净水机构的送水工,后到社区警务室当志愿者。在廖承枫同志的鼓励下,连续七年参加招警考试,最后圆梦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并在工作两年后得到了提拔重用。

廖承枫同志积极探索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新方法新路径,主持开发了京山公安“智慧党建”APP,打造了“公安心向党、警秀新京山”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品牌赋能公安中心工作。特别是持续发扬亲民爱民惠民的优良传统方面,积极发挥政工部门专业优势,争取多方支持成立了京山市公安局“金盾慈善基金”,成立五年来,先后帮助了40多位重病民辅警家庭,这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同时,坚持每年推进暖警爱警“十件实事”。开通了警医协作绿色通道,开展了“导师制”青年民警成长工程,促进京山公安与湖北警官学院达成教学基地合作计划。联系市委综治办、平安办、文明办、中志协等部门,以“红纽带”党建引领为牵引,创建京山市“承枫义警”品牌,广泛发动志愿者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平安成果,共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走深走实。

三、上门家访,“融”出居民参与治理蔚然成风

2024118日,廖承枫同志重返警务室干回社区民警老本行,开启了他为民服务的新征程。他的初衷就是主动融入到群众中间去,与居民群众打成一片。因为只有赢得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才能更好地走好新时代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这些年来,采取主动登门家访,一直是廖承枫同志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秘诀法宝。通过上门家访,他不仅走进了百姓的家里,更走进了百姓的心里。

“让老百姓的事情由老百姓自己商量着办,是我们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和出发点,也是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时代要求”。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做的。

62岁的社区居民江女士,在老西街水巷1号有一栋5层私房和一间20平方米小平房。因小平房长期无人居住,又影响了水巷旧房改造施工,新住户们便认为平房属于违章建筑,应该无条件拆除,以确保旧房改造工程顺利进行,并普遍认为江女士是阻碍旧房改造的“钉子户”,双方因此闹得不可开交。

社区民警廖承枫获悉情况后,通过深入走访原住户了解到。原来,江家是率先在此建房,后搬来的住户们又不知情,所以就闹出这个乌龙事件。加上江女士老父亲在邻居们心目中具有极高威信,同时受到良好家风熏陶的江女士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所以就出现双方一度僵持不下的局面。弄清了事由的廖承枫同志就上门找了6个老住户,请他们以老邻居身份出面协商沟通,让老邻居们来分别说服新住户,并协商落实每户补偿江家50元,42户共补偿2100元的补偿方案。于是老邻居们又请回江女士在水巷协商,现场向新住户讲述江家父母亲当年在水巷第一个建房,为大家挖水井、铺设水泥路面的感人往事。事理说清楚了,误会消除了,气也顺了,江女士当场便同意将平房拆除,还将邻居们给的补偿款宴请了大家。就这样,一场久拖不决的拆迁纠纷化解于无形之中。

廖承枫同志十分注重从源头上去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譬如社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乱停乱放、阻碍消防通道等民生问题。位于城中段西段劳保小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没有物业管理,公用设施老旧,下水道经常堵塞导致污水横流,邻里之间也因为居住环境问题纷争而报警。

“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

廖承枫同志便牵头组织召开业主协商会,业主代表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围绕污水管道和停车场改造问题决策共谋。经过多轮磋商,警务室广泛征集大家意见,发动9家志愿商户筹集到3万余元资金,对小区污水管道进行改造,城管部门将院内违章建筑全部拆除,重新规划停车线,并安装监控门禁,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廖承枫同志的倡议下,小区50多户业主自发组建了业主群,还投票选出两名热心老党员来担任楼长义务管理小区,昔日的“老破小”三无小区逐步变身为和谐宜居家园。

廖承枫同志还邀请资深律师、退休法官、名望乡贤等组成了“义警易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室,用足用活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创新“五诊五解”工作法。

今年以来,三角洲辖区警情、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4.3%58.3%,刑事案件破案率85%以上,治安案件查处率90%以上,共化解矛盾纠纷50多起、预防处置突发性、涉众型苗头问题12起。 

三角洲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表示:“廖承枫同志在老百姓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近年来,他先后稳妥解决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缺位、校园环境集中整治、特殊群体管控等一系列基层治理难题,从源头上化解了潜在矛盾风险,为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

从警30年来,社区民警廖承枫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坎上,以山海可平的执著,无问西东的付出,大爱于心的情怀,因地制宜地探索了“用三宝、制三簿、熟三情”到“三融三进三圈”社区警务工作法的转型赋能,并以“甘为老黄牛”的奉献精神诠释了一名扎根基层、深耕主防警务英模民警的初心和使命。(郭永安)


上一篇: 歌声嘹亮
下一篇: 没有了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