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影壁。周美娇 摄
“绿影壁原是明代襄阳王建在府门前的照壁,本应称绿照壁,只因原来的襄王府早已不存在了,也就无所谓门内、门外之分。襄阳人习惯称绿影壁,于是沿用至今。”襄阳王府导游向记者解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襄阳王府绿影壁。
坐落在襄阳城内的明朝藩王府邸襄王府的主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子、被封为襄宪王的朱瞻。他的封地原在长沙,史称长沙王。因为宪王支持因“土木堡之变”被俘的明英宗复辟有功,英宗当权后,同意长沙王迁到襄阳居住,兴建襄王府,约在1440年建成。府邸占地约4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据《襄阳府志》记载,当时的王府占了襄阳城的十之二三。襄王府在明嘉靖年曾遭遇大火,后来虽然经过重新修建,但是仍然不及往日的风貌。1641年张献忠攻破襄阳,王府被毁,仅有照壁幸存下来并保存至今。
明朝襄王府门前的照壁,用绿矾石刻砌而成,远远望去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屏幕,故名“绿影壁”。绿影壁始建于1440年前后,距今570多年。绿影壁最能展现襄王府的历史遗韵,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全壁壁身面北而立,宽26.2米,高7.6米,厚1.6米,壁心由62块绿泥片岩拼镶而成,整个影壁用绿泥片岩和汉白玉拼砌而成。壁分三堵,中间略高,主画面雕巨龙两条凌空腾飞,争戏一颗直径达36厘米的玉珠;左右稍低,各雕一蛟龙飞向中堵,大有夺珠之势,整座壁面雾海茫茫,群龙争跃。三堵壁均为汉白玉石镶边,雕饰有流云飞龙。三堵壁参差有致,精妙在其破除了长方形的呆滞,动静交合,气势非常之壮观。影壁造型别致,雕刻也甚是精美,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飞龙已超过90条,由此可见,明朝工匠技术妙不可言。
据史料记载,襄王府绿影壁上的夜明珠“材质为稀有的萤石,外形光洁无瑕,黑夜中有皓月光辉”。可惜的是,宝珠不知何年被人盗走,绿影壁上只能看到夜明珠镶嵌的痕迹。
绿影壁几经沧桑,壁身略有倾斜。1993年政府部门仿照当时的建筑风格,在绿影壁北侧修建襄王府大门和大殿,对绿影壁进行了抢修。如今的王府连同维修后的绿影壁逐渐恢复本来的样子,作为旅游景点迎接着中外游客前来游玩观赏。
襄阳绿影壁与大同九龙壁、大同文庙五龙壁、北京北海九龙壁并称为我国影壁四绝,堪称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和建筑艺术的瑰宝。(记者周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