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文化
黄陂泥塑的当下表达
2018-01-21 19:35:38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图为:《木兰英姿》肖桂林

图为:《二程论道》肖桂林

图为:《江滩码头》陈兵

图为:《猴把戏》刘汉华 黄金波

图为:伊凡诺夫短篇小说《田野》插图冈察罗夫﹙前苏联﹚

图为:《完全的民众》乔治·格罗斯﹙德国﹚

图为:《德国孩子们饿着》凯绥·珂勒惠支﹙德国﹚

图为:《富岳三十六种景》葛饰北斋(日本)鲁迅藏外国版画选登

“黄陂泥塑黄陂人”作品展将于8月2日上午在省美术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湖北省美术院与黄陂区文化局合作,于2015年在黄陂文化馆举办了“黄陂泥塑黄陂人”培训班,由省美术院雕塑室全体艺术家定期赴黄陂进行教学培训工作。培训班采取传帮带的教学模式,经过近一年多时间,使学员们初步掌握了民俗泥塑塑造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为了展示此次培训活动的成果,举办“黄陂泥塑黄陂人”作品展,展出黄陂泥塑培训班教师作品和学员作品约60件。

作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黄陂农民泥塑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汉阳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和木兰山的神像就是它的代表作。黄陂泥塑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不仅有着显著的地域特点和时代印记,更是湖北雕塑史上的一段重要记忆。

1973年湖北省美工队(湖北省美术院前身)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在专业美术工作者的辅导下,黄陂县涌现出一支农民泥塑创作队伍。他们利用传统泥塑方式,创作出大批表现劳动生产、反映现实生活的泥塑作品,用“泥塑担”的形式,将小泥人送至田间地头巡回展出。在专业艺术家们的帮助下,泥塑培训班在黄陂得到了极大推广,当时几乎各个公社都举办了农民泥塑培训班,为黄陂培养了一大批泥塑骨干和雕塑爱好者。

1974年,湖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泥塑担》新闻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引起了全国关注。1978年,“湖北省黄陂县农民泥塑展”,继武汉、成都展出之后,又赴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在全国引起轰动。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很多泥塑骨干以优异的雕塑成绩分别考入了全国各大美术院校,他们在当年的泥塑培训和创作活动为报考专业院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黄陂泥塑运动也因此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黄陂农民泥塑运动虽然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但是它的根却来自当地的民间泥塑传统。站在雕塑史的角度而言,黄陂农民泥塑运动延续了中国古老的雕塑传统,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厚的研究价值。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黄陂农民泥塑,不再是人们记忆中尘封的历史,它将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现在人民的面前。黄陂农民泥塑,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体现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