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文化
文化的力量 | 从传统文化符号到湖北新名片
2018-01-21 19:33:56   来源:湖北新闻

长江云报道(湖北台记者 王毅涛)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传统文化正通过不同的方式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经济新业态、湖北新名片。

比如,说起道教胜地,您就会想起武当。这个端午小长假,武当山景区再次成为全国十大最热门景区之一。武当山,不仅很好地保护了道教古建筑,传承了道教文化,还着重开发了现代养生文化,太极理念、武术养生、道家文化,一张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带活了一方经济,赋与武当文化新的内涵。

再比如,说到炎帝,现在海内外不少华人都能很自然地想起湖北的随州。这也得益于湖北在传承中的创新。从八年前开始,每年都会在随州举办世界华人 

炎帝故里寻根节,号召炎黄子孙共祭中华人文始祖。“寻根节”,成为湖北走向世界 又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就在今天,在保护中开发的咸丰唐崖土司城址世界文化遗址公园正式开园迎宾。唐崖,这座偏居一隅的深山“小故宫”,成为闻名世界的恩施新名片。传承创新土家文化,恩施女儿会、恩施大峡谷、恩施玉露茶,这些灵秀名片,今年将给恩施带来300多个亿的旅游收入。

那么说到端午和屈原,您会想到什么?

三闾骚谈诗社,成立于明清时期,由乐平县农民自发组织而成,诗词内容大部分是凭吊屈原,诗歌的唱法,是代代相传下来的,您刚听到的,就是70岁的农民诗人卢学俊,从他爷爷那里传下来的。

屈原故乡的魅力,不仅来自屈原的千年光环,还来自穿古越今再出发的力量。三闾骚谈的社员们,白天拿锄勤耕作,晚上握笔写春秋,他们坚守着屈子遗风,30年间,作诗填词4500多首。作品在韵律、修辞上,延续楚辞的风范,内容却紧跟时代,关注经济建设、民生福祉。

在秭归,像这样的诗社有24个,社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诗会友,还引来了海峡对岸的郑愁予、余光中、萧萧等著名诗人。

因为诗赋成风,秭归有了“中国诗歌之乡”的新名片。“人文秭归”,成为秭归旅游的新亮点,每到端午,秭归都会举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成千上万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