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幅明
关于“史前”这一概念,东西方的表述不尽一致:西方指耶稣诞生日之前,即公元元年之前;中国则指成熟国家形态形成之前的原始社会。按照中国的表述,商周甲骨文已不属于史前书。
百年来,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全国各地发现了不少史前书,最具代表性的有12种:
1.河南舞阳贾湖甲骨契刻符号
距今八千年前,早于殷墟的甲骨文卜辞四千多年,领先于素称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纸草书,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2.仰韶文化刻画符号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其刻画匀挺酣畅,有一定深度,以简单线条的排列穿插组合为主。
3.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
大约距今六七千年,可分为图像记事和几何记事符号两种类型,表现了如编织、渔猎等具有生活意义的内容,并已出现部件组合式的构形。
4.湖北宜量杨家湾大溪文化刻画符号距今六千年前,大体以简约直笔为主调,由单纯线条折合交错而成,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5.浙江杭县良渚文化刻画符号
距今四千六百年前,其画痕挺劲而带崩裂,有的线条纤细,状如游丝,在结体和书写特征上比较接近古汉字风格。
6.山西襄汾陶寺朱书陶文符号
距今四千五百年前,属于夏代文化,出土的扁壶鼓凸面有朱书“文”字,扁平面另有两个符号(左右两弧笔画成的一个圆圈,笔迹近乎菱形),应是用毛笔之类工具所书。
7.山东菖县陵阳河文化符号
大约距今四千五百年前,属于大汶口文化,造型结构严谨,繁简有致,线条勾勒洗练清晰,有以形图示意的特征,与殷周时期一些表意字的构形特征非常接近。
8.山东邹平丁公山文化符号
大约距今四千二百年前,属于龙山文化晚期,刻画纤细流转,有的笔画两侧边缘带有剥痕,在结体及其书写上已具有成熟文字的味道。
9.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符号
距今四千年前,属于龙山文化,陶器符号大都刻在大尊和卷沿盆的内口缘上,皆各自独立成形,看上去有文字的感觉,有些结体颇与商代甲骨文字相近。
10.江苏高邮龙虬庄南荡文化陶书
距今四千年前,刻写在一件泥质磨光黑陶盆的口沿残片上,陶片内壁一共有8个刻画符号,纵向两行,每行4个符号;横向看则排为四行,每行两个符号,左边一端的符号局促紧凑,右边的符号则舒展呈横势。
11.江西清江吴城一期文化符号
距今三千八百年前,属于商代早期文化,有些形体在结构上接近郑州、台西、小屯等商代遗址上的陶器符号乃至甲骨文字形。
12.河北藁(gǎo)城台文化符号
距今三千五百年前,属于商代文化,构形更趋于理性,其形体来源取材广泛,直观性较强,更有早期文字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