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由湖北省经信厅主办、湖北大学承办的“生物制造产业科产融合对接活动”在武汉举行。极目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湖北生物制造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稳居中部第一。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岩藻糖基乳糖、酵母蛋白等3款创新产品成功入选工信部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
活动现场,还通过视频形式展示了10个省级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等,发布了部省高校79项创新成果和企业47项技术攻关需求,现场达成26项合作签约。
在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爱涛看来,标志性产品为生物制造行业提供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案例,起到了引领和带头的一个作用,将更多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做大做强湖北省生物制造产业。
面向未来,湖北还将以政策协同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推动部门联动发力,在研发投入补贴、技术改造扶持、产业化项目落地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以创新突破构建协同攻关体系,打造“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创新联合体,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空间布局打造联动发展格局,强化“一核多极”布局,推动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市州、生产在园区”的产业协同模式。
会上,湖北省经信厅还解读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当前,湖北食品工业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期,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发展是实施产业倍增战略的关键路径。相关方案旨在实现规模实力跃升突破、产业结构高端转型、企业主体加快壮大和生产经营数智升级。
具体来说,将打造10家年营收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中国食品行业百强企业,强化“链主引领、梯队发展”的企业生态。重点培育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5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