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文化
长港,中国保存最原生态的运河
2019-12-11 11:11:38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周祝文

在湖北省鄂州市,有一个湖泊叫梁子湖,是全国十大名湖之一;在鄂州市,长江奔腾而过,自西向东横贯鄂州;在鄂州市有一条河叫长港,官方和民间齐称“百里长港”或“九十里港”,这条长港从梁子湖流出,经樊口注入长江,穿过几个乡镇,蜿蜒百里。这条长港两岸人丁兴旺,植被优良,九成以上处于原生态。这条长港,可能是千百万年自然冲刷而成;可能是多个朝代治水而成;这条长港,可能是当年孙权定都武昌(鄂州),命水军都督周瑜率军民开挖而成!

QQ截图20191211105339.png

   研究长港,就要研究长港的过去和现在;研究长港,就要研究过去的长港是否具备“运河”的各种特点。研究长港,就要研究它是否有作为“运河”存在的基础、条件,或作为“运河”存在的可能性甚至实在性。研究长港,就要把它和梁子湖、长江联系在一起,看它们的过去,看它们互为依存的条件。研究长港,不可能站在鄂州一个地方来研究,要把鄂(州)冶(大冶)及江夏(原武昌县,现江夏区)及环梁子湖周边的过去揉在一起研究。      研究长港,就要研究“武昌鱼”,看“武昌鱼”如何经梁子湖(母亲河)游向长港、游向樊口、游向长江,游向全世界。研究长港,就要站在发现历史的高处,把环梁子湖、把长港两岸、把长江结合起来,揭开这一段尘封的历史,认识到这是上天赐予我们鄂州市的最大的历史财富,这里会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集湖、河、江,集山、水,集一代代历史,一代代历史名人的大旅游景区。长港一旦确定“中国目前保存最好,还保存原生态的运河”的地位,其意义不可估量。按《华西都市报》资深记者罗道海来采访“中国现存最原生态的运河——长港”时,站在岸边所说:“这项研究一旦获得进展,长港不亚于都江堰。” 

              800里梁子湖训练东吴强大水军

长港就是周瑜为在梁子湖操练东吴强大的“水军”而挖通的。而东吴“水军”在历史上颇多记载。周瑜作为东吴“水军都督”,竟成为东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可见,当年东吴水军的地位之高、作用之大。长港系周瑜组织开挖,民间传说较多。笔者曾经多次沿现在的长港多次行走考证,发现了几个让人吃惊的现象:一是从磨刀砚到凡口,沿线大湾子,都是当年孙权帐下将军及文职官员的后代,比如太和镇子坛村,其湾中相关谱志就记载子坛,鲁子坛。鲁子坛就是东吴谋士鲁肃即鲁子敬的弟弟。二是把长港沿线的大湾摆布一联接,竟是最早的长港水域流向图;也就是说这些湾子最早就是由各位东吴将军把守的位置,最初是训练水军,有赤壁之战的故事,之后就是军事禁地之外,有保护都城(武昌)水系的任务。

              ①先谈“鄂之城”

   2012年,初冬时节,有幸参加“聚首鄂王城,共话金金牛”作家笔会,跟随作家们走进这座被称之为“楚之根,鄂之源”的鄂王古城。

  鄂王城遗址位于梁子湖上游金牛镇鄂王城村胡彦贵湾。如果没有金牛镇文化馆馆长陈国安的指点讲解,我们很难辨认出这个高出附近地面5至10米的红褐色土丘就是古城遗址。城址依岗毗地形而建,呈不规则长方形,有内城外城之分。内城位于城址央,南高北低状,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外城东南高、西北低,四面有城门。据说,南门和北门因城垣被毁,遗迹难寻。只有东城垣现存有两座城门,称作“大东门”和“小东门”。大东门保存完好,宽约5至8米,门口前有一口叫“三角塘”的小塘。听着陈馆长介绍,大家都感到十分好奇,“大东门”、“小门”、“三角塘”……这些当今武汉市的地名怎么在这里都有,难道是先人从这里移植过去的?我们还依稀可以看到城墙外护城河故道的轮廓,据说它与城墙东面的高河港相通。

   站在城址南部高台上,捡起一块破碎的泥质黄褐陶板瓦,望着岁月流逝后剩下几段淹没在荒草中的残垣,千年遗梦瞬间复活于眼前。

                                    ②“鄂”之来源

2011年,当时的鄂州市旅游局向社会征集鄂州旅游广告词,我投了一个:湖北简称鄂,鄂州的鄂。这个广告词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有采用,但没有还原我原作者的说明;再后来,还听到这是准作的说法,幸好我保留了当年QQ中投稿的证据,谁要打官司,我就能告诉他真实的情况。当然,这是笑谈,不在本文陈述的内容之中。

  湖北省的简称“鄂”,源于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郢州为鄂州治所(治所在今江夏)得名。而“鄂”字作为地名,最早见于记载的是西周时期,楚君熊渠占领鄂后将第二个儿子红封为鄂王。

QQ截图20191211105406.png

  鄂州这一带为什么称之于“鄂”呢?据考证:大约4000前,扬子鳄广泛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其时在山西汾河流域就盛产一种“汾河鳄”,而邻近汾河的“鄂侯国”(今山西乡宁县),以捕鳄为业,商纣王时封为三公,以“鄂”(古时鳄,鄂同音、义)为国号。由于古鄂国地近晋都,周成王时被兼并,不得已鄂国的遗民南逃至鄂里坂定居(今河南洛阳邙山),但此时的成周强盛,虎视眈眈,鄂国被迫再往南迁至今河南南阳一带称“鄂”或“西鄂”。周夷王时,周鄂交恶,周、虢联军出兵征鄂,鄂人只好再次南迁到湖北梁子湖畔的“鄂城”定居下来,史称“东鄂”。

                                   ③找“鄂”国都

  梁子湖畔,川泽交错,山林茂密,可火耕水耨,民食鱼稻,虽然周廷一时间鞭长莫及,谁料到楚国熊渠势力的强盛。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周夷王时,王室微,诸候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乃至于鄂”。熊渠占领东鄂后,封其第二个儿子红为鄂王,仍以“鄂”为国名。熊红称王不久,因畏于周厉王的征伐,虽自动去了王号,却选中了这块西依洪水墩、东临高河港、南连丘陵地,青山常绿,绿水长流的风水宝地,夯土高筑了这座规模宏大的“鄂王城”。

                                    ④追“鄂”变迁

   春秋时期,鄂王城作为楚国的国都经历了六世十多位楚王,持续时间200余年。楚试王熊通五十一年(公元前689年)卒,其子熊赀继位,史称楚文王。楚文王初立这年,便将都城由鄂迁都到郢(现荆州古城),鄂王城便成为楚国的别都和贵族封邑。楚康王时(公元前559年到公元前544年在位),曾先后封自己兄弟子皙和楚怀王母弟启为鄂君。在楚国长达八百年余年历史中,除去楚国在鄂王城建都的那段历史外,将鄂王城作为楚国别都,封邑和鄂县县邑的时间也有数百年之久。秦统一六国后,先后在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和今鄂州设县,县名为“鄂”。公元21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州,改鄂王城为鄂县。因鄂王城东南约10公里处有一座武昌山(今梁子湖区太和镇境内),遂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这也是武昌的最初来源。到了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设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此后,今之武昌多次被定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简称为“鄂”。

                                    ⑤探“鄂”习俗

  悠悠古城,承载着三千多年的鄂国文化;段段残垣,记录着楚地历史的深厚。踩在黄斑土地上,抚着“卷云”纹半瓦当,怀着对历史肃然起敬之情,来到鄂王古城墓葬区。陈国安馆长告诉我们,八十年代初文物普查时,在城外的西面和东面台地上发现了墓葬群和古文化遗址。最令人啧啧称赞的是在117座封土墓中,有一墓葬群坐西朝东,呈多个“品”字形排开。最西面的一封土堆犹“品”字头,高约5米,成圆锥状;东面两个封土堆稍矮小些,如“品”字底两“口”并排着。 就这样,这些封土墓成一堆、二堆、四堆、八堆、十六堆向东延伸。我们纷纷猜测,这难道是鄂国的墓葬习俗?“品”字头和“品”字底的封土墓是不是代表墓室主人的不同身份?当然我们无从寻找到答案,只有等待考古学者来考证。

                                     ⑥品“鄂”文化

  生于梁子湖边,长于梁子湖边的我,今天在鄂国的历史长河里逗留,寻觅到了鄂人遗下的道道履痕,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激动。因为文化寻根意识的产生和强化,它标志着民族文化的更新和日臻成熟。据有关资料记载,古东鄂国被楚国消灭了,但其遗民子孙仍以鄂为姓,他们与“处谿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汉书•严助传》)的扬越人共同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并保留原有的一些习俗、语言,形成了楚越的“鄂”文化。目前,“鄂”文化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只能找到一首歌曲名叫《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悦君兮君不知。”汉朝刘向在《说苑 善说》中解释:春秋时期,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女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就是上面的歌谣。歌中唱出了越家女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歌词声义双关,委婉动听。

  诗中的河可能就是鄂王城下的高桥河。高桥河发源于大幕山北麓,全长64公里,由南向北流入梁子湖。这条河长年川流不息、碧波荡漾,河两岸春观麦浪滔天、夏赏荷花娇艳、秋看棉花如银、冬视黄花遍野,好一幅人间仙境,鄂君岂能不游?面对英俊萧洒的子皙,摇橹越女岂能不歌?

  《越人歌》是我国最早的译诗,它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视到古代楚越文化的交融,鄂文化的见证。不知梁子湖畔太和、涂镇、金牛的方言中,讲话多带发语词,那种快重的胶着语是不是鄂语系的延续?

                                  孙权狩猎白雉山

                 ①以武而昌,孙权马背上得天下

  湖北之根,武昌之源。;这就是鄂州;湖北简称鄂,这就是鄂州的鄂。

  鄂州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百湖之市。帝尧时为;樊国;,夏时为鄂都,殷商时为;鄂国,春秋战国为楚鄂王封地,三国时孙权称帝在此,同曹操、刘备三分天下,故鄂州别名吴都,古武昌。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浙江富阳人,生于江苏徐州,公元229年(黄龙元年),孙权在武昌(即鄂州)称帝,建国号为吴,天下十三州中豫、青、徐、幽四州属吴,9月,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公元252年(神凤元年)四月,孙权病逝,享年71年,其在位24年。

                    ②孙权主要施政手段在鄂州有较多展现

 一是富国强民。推行屯田,在古梁子湖(号称800里梁子湖)周边设军屯,屯田3万亩,面积遍及现在梁子湖区,鄂城区的长港、杜山、泽林、碧石及现在武汉市江夏区、大冶市金牛镇等地,屯田兵且耕且战,规模可观,多用牛耕,耕作技术在当时已较先进。

 二是兴修水利。开凿从梁子湖到长江的九十里昌港(后称90里长港),既用于灌溉,更用在梁子湖操练水军。其后在建业,又开凿运河使南京成为当时一流帝都,后为六朝古都。

QQ截图20191211105425.png

  以武而昌。公元229年,孙权在鄂州南郊筑坛祭天称帝。传有黄龙蟠于江心矶上,遂改元黄龙。由建业迁富户千家籍武昌,使鄂州时有人口10万。孙权在西山建避暑宫、读书堂,九月迁都建业后,大将陆逊辅太子孙登留守鄂州,为吴陪都。公元265年9月,吴末帝孙皓自建业迁都武昌,次年12月还都建业,才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童谣。公元280年,吴亡,三国归晋。现鄂州留有吴王城、武昌楼等遗址,更有开挖昌港(长港)、赐名白雉山等民间故事。

                                ③孙权善骑射,喜狩猎

  北宋大学士苏轼在鄂州、黄州等地的故事很多.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其经典名作。他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均写于鄂州、黄州,而作品中着墨最多的是三国孙郎、周郎这些英雄故事,足见苏轼是何等敬佩这些英雄儿郎,也为后人研究鄂州增添了佐证。

    亲射虎,看孙郎,词人遥想当年孙权射虎时一显身手,是雄姿英发,更是少年英雄。苏东坡到黄州后,多次乘船往江南游兴。他对三国时孙郎、周郎倍加喜爱,更因东吴建帝都于鄂州。当时鄂州到处都是孙权旧地,流传着孙权的故事。试想孙权建都后,他会往哪里狩猎?考察鄂州的历史地理环境,最佳骑射之地只有一个,那就是东南30里的白雉山。

                                 ④帝出宫东南30里狩猎

  《三国志》中描写孙权出宫,往东南30里狩猎。吴建都鄂州时,孙权正是英雄少年英姿勃发,宫殿建成在现西山周围,出宫门东南30里,按方位和距离测算,即今位于鄂州东南边15公里的白雉山。看三国时期鄂州地形和地貌图,800里梁子湖占去一半面积,鄂州仿佛一片泽国,而东南白雉山,位于现碧石渡镇之东南、现汀祖镇之西。狭义的白雉山由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方圆50里,则形成一张巨大的雕弓。

 白雉山对于最喜骑射的孙权来说,不能不是一种很大的诱惑。此地融山、水、溪、谷于一体,方圆50里,正是骑射者的理想之地。孙权建都鄂州,北是长江天然屏障,西是梁子湖无边水域,虽有峒山、龙山、武昌山、沼山等,但较之白雉山,面积小,而且梁子湖是孙权操练水军军事禁地,他显然也不会动不动去打扰。民间传说孙权在鄂州称帝前,就常在白雉山狩猎,当时这里叫白纡山。有一次,孙权挽弓射一白色巨鸟,突见白色巨鸟长啸振翅而飞,同行官兵称这是白雉呈祥,孙权遂将白纡山改名为白雉山,封白雉山为皇家狩猎之地,并在孙姓亲属中选派人镇守。现白雉山下的港边孙、尹志孙、高底屋孙、底下屋孙等孙姓后代,其族谱记载均称是孙权之族人,为帝守业在白雉山周围。

  此外,从广义地形地貌上看,白雉山北起凤凰山,与铁山垴、高峰山、东方山、黄荆山、西塞山等诸峰相连,平均海拔在380米以上。民间传说白雉山、东方山、西塞山本是一条古龙化身,白雉山为龙头,东方山是龙身,西塞山属龙尾,在龙身与龙尾之间有一片腹地,就是如今的黄石市区。白雉山山形酷似一尊端坐莲台的弥勒佛,与对面形似童子拜观音的五卦山,被民间称为佛山仙山,又与北侧凤凰山形成龙凤呈祥之势,堪称帝王之地。

在白雉山脚下杨岗村有民间传说:湾里有一巨富叫杨光富,人称顺老板,此人42岁发迹,有传说他是在外经商发了横财,亦有人说是他在白雉山上捡到一条玉带,乃孙权狩猎时遗留之物,价值连城。传说杨光富从鄂城回杨岗湾可以不走别人的路。除了大买田地,他还大兴土木,单是建房就建了近18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花园、天井及堂屋、厢房等, 用糯米砌双层青砖,青砖里筑的是土,确保房屋坚不可摧又冬暖夏凉,现杨岗仍有少量几间老宅及古迹遗址。杨光富为全湾出资修建的老井、石板路至今仍然完好,老井里的泉水冬天喝了不冻牙、吃肥肉喝了也不拉肚,一度曾被当地群众视为圣水。当时所修建的地下水道有一人多高,两人可在里面并排走路,抗日战争时期,里面还能躲人走人。现因年久失修堵塞过半,但作为全村主要下水道仍继续发挥着作用。

                                  ⑤白雉山下,孙姓后人

现白雉山下孙姓人有1000余丁,据其族谱记载:一是从建业迁于此;二是为孙权族人;三是为皇家狩猎场。最盛时,孙姓后人有3000余丁。 白雉山下孙姓后人代代相传为军人后代,习武之风盛行,且历代均有武举及第记载。白雉山周围一带村庄,无论是汀祖镇的杨岗、杨王、谢华伍,还是碧石的金文武等村,武术文化传统极其浓厚。这些村庄主要流行岳家拳、洪门拳、孔门拳等,尚武之风盛行,名师高徒众多,传下许多武功奇技及疗效显著的医药奇方,不失皇家遗风。族人性格血性,抗战时期白雉山下孙姓族人,自发抗日,杀日本兵,杀汉奸,在鄂冶两地名声很响。时有日军调重兵炮轰和火烧港边孙,造成该湾50多人被炸死,史称长港边孙惨案,港边孙姓人全部外逃,到日本投降及解放后才陆续回来

                                   ⑥苏东坡与白雉山

   白雉山有苏东坡喜欢的山水、寺庙,这里还是当时非常大的一个冶炼中心。传北宋年间,苏东坡被眨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常来隔江相望的西山灵泉寺,品一品江南清茶、吃一点和尚们做的油炸饼(东坡饼),偶尔试试禅风。

  一日,苏东坡听说白雉山有位灵鹫主持,才智非凡,就与友人一道急忙赶往白雉山。早有僧人飞报,灵鹫大师整衣下山亲迎,远远见苏东坡就双手合十:东南西北中,五方焕彩。意思是你们大驾光临,使白雉山蓬壁生辉啊。大师把东字冠在上联之首,东坡先生回复时只有选择以;坡字放而下联之冠了。可苏东坡是谁,他一指白雉山岭趁还礼之机,吟道:坡壁岭崖谷,一体流芳。 灵鹫大师微微一笑,指了指黄州方向,又出一联:东来紫气绕黄坡; 化紫气东来成语,巧嵌东坡名于首尾,真乃神僧呀。苏东坡恭恭敬敬答道:西迓祥云萦白雉。因佛教源于印度,从西边传来,故他借下联说出心中感受。

 二人相视而笑,携手上得山来。途中,苏东坡向灵鹫大师请教自己所想问题,大师摇摇手说,您看禅寺门上的对联就知晓天机了。原来禅寺门口楹联挂得非常奇怪,只在寺门右边挂了半副楹联,曰:灵鹫主持,主持灵鹫寺,灵鹫呈祥灵鹫寺。 望着这半副楹联,苏东坡愈想愈不对头。原来此联看似简单,其实不好对。灵鹫既是大师之名,又是寺名,且为鸟名。据说,才高八斗的苏学士硬是没对出下联,这半幅对联至今挂在白雉山灵鹫寺内。这也仿佛长港,有一些未解之谜等待进一步去研究。

               再说长港

     长港的传说很多,一说“九十里长港”是猪婆精拱出来的。这个传说流传最广。为什么说猪婆精拱出来的呢?说明当时长港水系是个秘密工程,老百姓不知晓,这是军事禁地,直到后来朝代演变,才发现这里有一条“河”,谁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只能编一个神话说是猪婆精拱的;二是我之前说到孙权在白雉山狩猎,为什么只往东不向西?而且《三国志》及其他历史记载中都没有武昌城西部的情况,也只能理解成这是当时天大的秘密,是军事禁区;三是回头看赤壁大战中,东吴的水军在哪训练的?从哪调出突然袭击曹军的?其实都没有交待清楚,后来的历史研究者也是各持观点,这也应证了当年孙权,周瑜训练强大水军应该是有一个基地的,这就是800亩梁子湖,而连接梁子湖与长江的就是东吴经营多年,由周瑜组织开挖的运河——长港。四是最神奇的“武昌鱼”的故事,武昌鱼的发源地是梁子湖,而最优质、最正宗的是在长港与长江的交接处:樊口。所以我们都称“武昌鱼”为“樊口鳊鱼”。一条鱼的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这条鱼又游出了后来那么多的文化故事,这梁子湖、长港、长江就应该一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站在冬天的门楣,手持着光阴的碎片,面对颇有几分沧桑的古鄂国都城,想问一声:承载楚文化古老历史片段和文明印迹的鄂王城,这长港什么时候能在保护的前提下,扯开这厚重鄂文化帷幕的一角呢?

    这些我想起的童年的故事,因为姓周,周姓追宗总不忘提到三国名将周瑜。我那个塆子叫做舒滨,大部分姓舒,住在水边,塆子称舒滨。这水边在40多年前还可直接称梁子湖水系边,但现在沧海桑田,梁子湖、三山湖、碧石湖,原来的统一梁子湖水系已不多存在。过去塆里人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在一起聊天是最多的活动。记得有个“百送公”,名字应该叫“舒百送”,老人家读了几年书,喜欢逗我们小孩玩。记得曾经又一次他问我:中国最有文化的人是谁?我答不上来,他就告诉我是李pie(谐音,大冶方言就是很白),其实他说的是李白,他把“白”字读成大冶方言“pie”,很搞笑。这个笑话几十年后,有一次我说给鄂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一些领导听,把他们笑得前仰后合。“百送公”的知识很丰富。记得还有一次,他告诉我:说海里有一种乌龟跟五卦山一样大。我那时上五年级,学了地理、生物等基础知识,知道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抹香鲸,可长到40吨重。他说海里的乌龟跟五卦山(碧石境内与大冶交界的一座山,海拔260余米,古时被称为鄂冶四大名山之一)一样大,我不相信,跟他辩论,“百送公”最后说,他是听老先生说的,老先生说错了。

   “百送公”给我留下的最大的印象的说我们周家祖上风光,说周瑜在梁子湖上练水军,战船一千多艘,说长港就是他带人挖出来的。挖通了长港,周瑜的战船就可以经长港到长江,还一把火把曹操的战船烧了。我读初一的时候,教地理的老师是刘树堂。刘树堂老师后来当过碧石渡镇教育组的组长。他跟我们讲京杭大运河,说京杭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我从那时知道什么叫运河,上课发言时,我说最早的运河是周瑜开的长港。刘树堂老师半天没有回答我,只是说:我还要了解一下。

  本来跟刘树堂老师这个师生间的小插曲过去了30多年,2004年我又调回碧石渡镇担任党委副书记,还分管了文教卫等方面的工作。刘树堂老师有一次因为有事找我,聊着聊着,刘老师突然说起我读书时说:是周瑜开了长港,中国最早的运河是长港。刘老师是当一个笑话说出来的,他还说:“我这几十年都在想这个事,我感觉有一些道理。”就这一次对话,我在未来的10年里,一直带着这个课题在思考、在了解、在探索、在研究、在收集、在寻师访友、在探求真相。

  是啊!三国东吴建国是公元222—280年共59年,隋朝建国在公元581—618年共37年。如果是周瑜修了长港“运河”,那这条“运河”就应该早于京杭大运河360年。

  促使我全心全意研究《长港,中国保存最原生态的运河》这一课题的是2011年。当时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余立国同志来鄂州市调研工作,我有幸参加接待。余立国部长提到:鄂州是吴国古都,但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历史遗迹。我向余立国部长汇报了鄂州众多的三国遗迹,并且第一次向他提出:鄂州市最具价值的、最活生生的三国时期遗迹是九十里长港,这是孙权在鄂州市建都以后,水军都督周瑜秘密操练水军,开挖的连接梁子湖和长江的运河。我把余立国部长请到长港岸边,看到原生态的长港,余立国部长说:“我是大冶人,从小也听说过这个故事。三国文化、三国历史是鄂州、大冶两地都要共同研究的。九十里长港,可能真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如果是,还是中国保存最好的运河。”

QQ截图20191211105445.png

                    后记 

对长港的研究,仅仅是一个开了一个头,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假设要求证,有许多疑惑要解开。2013年,我率领的一个社科研究团队完成过一篇社科课题,6万多字,在我们的层面上论证过长港是否运河?是否为周瑜组织开挖?这个社科文章还获得当年鄂州市社科研究三等奖。但是遗憾的是,在市委、市政府确定要建“樊口公园”时,有识之士询问当年这一研究文章,却多方寻找,竟然没有结果。激情之下,又凭记忆竟新撰写了以上这些文字,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后来者真正揭开这一历史面纱。

 

  周祝文:湖北省作协委员,鄂州市作协理事;鄂州市社科专家库成员,鄂州市三国文化研究库成员,有多篇社科文章在各级报刊发表)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