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和众汇富:价值观与运势
2018-01-21 19:41:46   来源:浙江都市网

  和众汇富(北京和众汇富咨询有限公司),经过六年发展,和众汇富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证券投顾行业一线品牌,以产业资本和量化投资研究在业界著称,累计服务客户数万人,影响客户资产存量规模超过百亿。

  价值观的问题通常被我们归入“虚”处,认为太形而上,与现实生活相距太远。这种认识是浅薄的,价值观与一个人一生的运势、发展和成就息息相关,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一个人要什么和不要什么,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相当程度上是价值观在起作用。

  管理学大师吉姆·柯林斯36岁时拜访管理学巨匠彼得·德鲁克,后者给前者一个建议:你必须努力思考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你是想打造出不朽的思想,还是不朽的组织?

  


2.png

  这个问题往深了追究,其实是德鲁克先生在追问柯林斯这一生是要事功还是教化?这个问题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人所谓君子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人一生的精力终归有限,如果三者或两者选其一时,你要什么呢?你的选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处境、际遇和结局。

  中国历史上有个非常有名的故事:齐宣王与孟子和苏秦。

  

3.png

  孟子见齐宣王,苦心劝行仁政。宣王耍赖皮,用“寡人好乐、好货、好色”等与“仁”对立的行为偏好为难孟子。孟子引经据典用“与民同乐、藏富于民、家家和谐”劝诫,可谓曲尽周全。结果呢?未果!

  当时,齐燕交恶,齐宣王派兵取了燕国十城。苏秦见齐宣王,从天下形势和现实利害出发,指出齐国得十所小城,却得罪了燕国和秦国(秦国与燕国有姻亲)两个国家,非常不划算云云······齐宣王马上言听计从。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孟子与苏秦二人当时的现实处境——一介酸儒和挂相六国。问题来了,为什么苏秦能够功显于当代,而孟子只能传颂于后世?不只是孟苏二人,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在现世获取极大成功的大多是法家、兵家、纵横家之流,而被后世尊奉为圣贤的孔孟在当时过得相当落拓,其思想被扶正于庙堂已经是四、五百年后的汉代了。

  沿着中国历史足迹再往前进,魏晋南北朝时的竹林七贤,明末清初致江南七怪,清末民初时的思想丛林,凡对后世形成巨大影响的思想者,在当世过的大多是“形销骨瘦”、苦闷不堪!

  


4.png

  究其原因,我认为可以这样解释:凡切心关注民生、社会未来长远之命运前途的思想者,无不是医者——针对现世的“病情”开出治理世道人心的良方,不会计较短期的事功利益。而大多数民众和当权者是短视的,看中当下利益,着眼于当下的行动结果。事实上,圣贤教化与当下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必然存在着时间错位,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由此,无论是从投资还是其他角度,和众汇富分析出一个结论:任何人、组织若要功显当代,其价值观过多或少需要与社会当下的主流价值观相“苟且”;任何人、组织若要名垂千秋,其价值观需要与天道和人道相符合。严苛地讲,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绝对割裂的,有的先做到功显当代,在做到名垂千秋,比如:郭子仪、王明阳、曾国潘。这样的毕竟是极少数,从反面讲,此等命世人物的成功背景往往是乱世。

  如果跳出个体和中国的范畴,放眼整个人类历史和世界范围,国家、民族兴衰的背后也是受价值观影响的。所谓普世价值是极端的,是输出价值观的借口。莫说活在当下的人们不会一致性地选择同样的价值伦理,即使2500年前的几个教主在世,恐怕也得议论一番。

  所谓有容乃大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客观认识和对待价值观的灰度。这样的态度和胸怀是以修养的高度为前提的,否则就是“力小而任重,智小而谋大”,即使窃居高位,也是“德薄而位尊”,结局堪忧。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