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艺早已被列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一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具有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使其与丝绸、瓷器一样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同时也与陶艺、水墨同时并列为中国三大传统艺术媒材。然而,无论是传统漆艺还是现代漆艺在当下的发展情况却令人不禁为之痛惜,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传统手工艺人才流失,再则普通大众对大漆缺少基本的认知,这对于漆艺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中国是漆文化资源的大国,盛产优质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国,面对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遗产,我们的漆艺发展应该在现代社会的实用领域里重拾曾经辉煌的地位,找寻遗落在民间里的记忆。
一、漆艺——湖北美术馆六大特色收藏体系之一
作为曾经的楚国的中心,湖北曾出土过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大量漆器,其艺术水平之高,令人震惊。有著名的虎座鸟架鼓、猪形盒、蛇卮以及九连墩出土的鹰形木杯,这都是楚国时期最著名的漆器。同时,湖北也是大漆艺术的重要发源地,是全世界最优质的天然漆资源原产地之一,并拥有楚汉漆器的历史文脉,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物质资源保障下,传统漆艺到现代漆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断层,没有继续去传承发扬漆艺传统。毫无疑问,身处荆楚大地的湖北美术馆应当有能力更有责任担负起复兴中华漆艺这一历史文化使命。
在这个历史文化背景下,湖北美术馆主动担负起把漆艺在这个地域重新发扬的使命,立志推动漆艺创作、传承漆艺文化传统。自2009年举办“造物与空间——中国当代漆艺学术提名展”之后,又成功举办了“大漆世界:材质·方法·精神——2010年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时隔三年后,“大漆世界:源·流——2013年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在湖北美术馆再次拉开了序幕,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法国、美国、越南6个国家的57位优秀漆艺家和7所高等院校教学团队的约300件漆艺作品参展,这次与上届展览不同之处在于,参展邀请的范围更为广阔,从单纯的漆艺家参展拓宽到了高校漆艺专业的师生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更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展览筹备之初,为了更好的对漆艺“现代性”梳理我馆组织了为期4个月的全国性范围的漆艺考察,从高校到艺术家漆艺工作室,还包括各地文物市场和博物馆的漆藏,这种大范围的实地考察在全国都是罕见的,是我馆近年实施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通过考察,湖北美术馆不仅掌握了第一手的漆文化资源,并抢救性购藏了一批明清及民国的精美古漆器,漆艺作为历史遗产与今天的再发展状貌共存一室,可谓是湖北美术馆的一大收藏亮点,这些优秀的漆艺藏品已成为了湖北美术馆六大特色收藏体系之一。
二、漆艺——找寻其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无漆不成器”,漆艺曾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方面。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与审美方式的变革,传统漆器逐渐走出人们生活,成为收藏品和展品。如何让大漆艺术融入现代生活,和社会机理有机结合,如何处理好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艺术的关系?
在2015年初,文化部项兆伦副部长来湖北美术馆参观漆艺展览时,对我馆漆艺藏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促成了全国漆艺传承与创新展示交流活动在湖北武汉的举办,配合活动的两大展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漆艺作品展”和“国际漆艺三年展收藏精品展”也在湖北美术馆拉开了帷幕。文化部非遗司举办此系列活动同样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漆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响应“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现代设计走进非遗”的号召,还要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探寻漆艺创新的思路与办法,搭建漆艺研究专家、设计专家与生产企业的对接平台,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国家品牌”的漆艺产品。
通过举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漆艺作品展”这一契机,全国最权威的20位的漆艺传承人的漆艺作品在湖北美术馆齐聚一堂,有来自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梁忠秀、扬州漆器工艺美术大师谢世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邹传志、绛州剔犀技艺传承人何俊明、嵌螺钿漆器工艺传承人李爱珍等。我们也通过此展览收藏了即具有代表性又拥有实用性的漆器:云雕作品《方盘》、《香道》;推光漆器作品《黑漆描金碗》;螺钿作品《大业有成捧盒》;楚漆器作品《蛇鸟座屏》、《双联杯》。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地域性,漆艺的研究方向及文化底蕴是不同的,但是唯一的共性都是在保留传统漆艺技法的基础上,并与现代设计加以紧密结合,并致力于打造属于各个漆艺领域中具有特色的漆艺生活用品,从而在生活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们值得庆幸的,漆艺在被广泛的群众逐渐认知的同时,政府也是大力扶持漆艺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在中国驻马耳他大使推动下,由省文化厅组织接洽,选出湖北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傅中望大漆作品《长寿椅》作为国礼赠送给马耳他总统府。作者傅中望馆长表示,《长寿椅》的树枝的形状和鹿角很像,呈现生生不息的姿态,于是用这一符号表达对“长寿”的理解,也体现楚文化在当代的一种转换。
不仅如此,湖北美术馆漆艺藏品中的漆平面、漆立体、漆装置、漆影像等35件作品还将代表中国作为中埃两国外交文化交流活动,于2015年12月赴埃及开罗文化中心举办“中国大漆走世界——湖北美术馆漆艺藏品埃及展”。从马耳他到埃及开罗,不难相信,漆艺作为文化载体将走出中国,走近世界文化,促进各国的文化交流。随着近些年漆艺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我们将努力促成这些藏品在国内外的重要美术机构进行巡展交流,把具有几千年积淀的东方漆文化介绍到各地,从而找回漆艺在当代中国文化和生活中应有的位置。这一系列举措,都意在用展览这一最直接的方式向大众普及漆艺常识,感受漆艺之美,通过漆艺了解中华文化。
湖北美术馆始终以文化传承为使命,并结合楚地两千多年的漆艺传统资源的优势,并带动漆艺多向度、跨领域的创新发展,致力于最终找回这一颇具精神性和中国味道的传统艺术在中国当代文化和当代生活中的位置。重新找回漆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让漆重回我们公众的视野,衔接传统漆艺和现代漆艺的断承。
三、漆艺——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当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社会,非遗保护要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地丰富发展,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漆艺是无法摆脱传统的,一旦脱离了传统这个本源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在创新的基础上也不能遗忘继承传统漆艺文化精髓。如果说中国传统漆文化精神是中国现代化漆艺生长的土地,那么创新精神则是普照的阳光,不仅要在中国传统漆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更要恪守漆传统文化精神。
虽然漆艺与其他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正经历着文化转型的阵痛,但转型同时会带来各种新的机遇降临。近些年漆艺在中国多元化发展的环境下逐渐开始好转,非物质漆文化遗产慢慢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人们对大漆的关注,不再是属于民间的古老记忆。为了使这逐渐失传的文化遗产回归到我们生活中来,让中国漆艺重新绽放异彩,湖北美术馆要做的还有很多,因为漆艺术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漆艺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