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300余件阳逻化石木标本仅存百件
2025-03-04 08:58:12   来源:湖北日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汉阳逻陆续发现相对完整的化石木标本300余件,被认为是中国“被子植物化石木群的重大发现”,对“研究全球被子植物有重要意义”。眼下,据不完全统计,这批标本仅百件获得较为妥善保存。


“阳逻化石木的产出地为阳逻砾石层,地质年代属于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早期,距今500万年至100万年,其中至少9个树木属种在武汉首次发现,以武汉命名,如武汉樟型木、武汉楸木等。”2月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退休教授李长安在一次野外调查后呼吁,阳逻化石木群对地球植物演化、武汉地区的古环境研究以及科普教育有重要意义,加强阳逻砾石层和阳逻化石木保护迫在眉睫。


化石木通常是高大乔木的石化部分残留体,远观为木,近观是石。从化石木中可获得大量当地、当时及一段年代的古气候资料,如光照长短、雨水多少、植物群落组合、地球环境变迁规律等。


1989年,湖北大学齐国凡等专家教授对阳逻化石木群进行研究,测算认为化石木年代距今2000万年至250万年,树种研究揭示长江中下游在250万年前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引发学界轰动。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曾题词,提出建立永久性的陈列室。


时光荏苒,记者走访获悉,在阳逻挖掘的化石木标本约百件在湖北大学、新洲博物馆等地保存。


在湖北大学,现存约80件化石木标本分别藏于该校地质标本陈列室和博物馆。在新洲博物馆,十余件阳逻化石木标本展陈于一处玻璃房内,上书“新洲之根”。馆内工作人员介绍,它们是2010年前后搬运至此,化石木本身并非文物,考虑到和新洲的联系,才专门开辟展陈地点。


李长安补充,阳逻砾石层是长江中游晚新生代的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地质遗迹,由此命名的“阳逻组”是湖北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其中一处剖面还记录了6500万年前新洲地区的地质变迁,对武汉市的古地理、古环境、古人文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眼下,随着城市的开发,阳逻化石木的产出地数处剖面被铲平,多处地质遗迹已不复存在。


“阳逻化石木标本的重要性与其目前保存和保护状况很不相称。”李长安呼吁,应全面搜集散落的阳逻化石木,在化石木产出地区建设地质遗迹园区,对阳逻化石木和阳逻砾石层进行一体化保护,进一步在全球发挥其科研科普和文化价值。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