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的传播,从被看见开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系列报道《古韵新风》播出湖北篇。孕育于长江流域的荆楚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独树一帜的色彩美学。极目楚天,大江奔涌,精华荟萃。
湖北的省会武汉是荆楚文化的中心,这里古称江城、江夏,浩荡长江在这里接纳了汉水,形成武汉隔两江分三镇的地貌。而有着“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就巍峨耸立于长江南岸,被称为“天下绝景”,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诞生了1800年的黄鹤楼,依然在江畔如灯塔守望,一代名楼,历经数度兴废重建,却始终是国人的诗意承载。眼下,黄鹤楼的新玩法越来越多,传统与现代碰撞,名楼也开启了“新生”。
2023年,湖北省全年接待游客超过7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7000亿元,创历史新高。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全国博物馆界“明星”之一、荆楚文化集大成者——湖北省博物馆,2023年实现观众接待量436万人次,远超2019年的历史峰值240万人次。“翻番”的客流中,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从全新展馆到数字观展、沉浸式演出、新潮文创……这届博物馆,是懂年轻人的。
作为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自1978年出土以后,40多年间,只奏响过几次。编钟每次奏响,都是国之大事。1986年为了采制编钟原音而奏响的一次。1997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经过特别批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我们又听见了曾侯乙编钟的声音。音色优美,宛若天籁。
占据C位的“礼乐重器”曾侯乙编钟,凭借一己之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它的音域横跨五个半八度,仅仅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基本涵盖了人类音乐所能使用乐音。《茉莉花》等许多耳熟能详的歌曲,它都能弹奏。“一钟双音”的独门绝技如何铸就?2400年前的乐队还能玩出哪些“花活”?一起去聆听千年礼仪之邦的文明回响。
在湖北省博物馆里,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着其独特的故事,蕴含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湖北省博物馆的新晋“显眼包”——顶起曾侯乙铜联禁大壶的小小 “神兽”,用两千多年的老蛮腰顶起了近半吨重的酒壶。古代工匠如何精准平衡,让神兽稳站两千年不倒?一起去揭秘古人的设计巧思。
位于湖北十堰的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被称为“云端的宫殿”,其始建于唐代,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达到鼎盛。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古建筑群气势宏大、雄伟壮观,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博物馆”。节目组利用穿越机视角,解锁“御风飞行”,一起穿越历史古建,感受武当山的玄妙神奇。
楚天大江,千年回响。浩荡江湖,孕育了荆楚文化的瑰丽浪漫,山川阔野之上,厚重的历史和文脉,绵延至今,从未断层。高山流水,江城落梅,荆楚大地的诗意和情怀,穿越古今,与数字化时代激荡出悠长共鸣。守护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湖北的努力和探索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