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宜昌网站>美食特产
宜昌建设茶叶强市
2018-01-21 10:31:54   来源:三峡宜昌网

  6月15日,宜昌市召开茶叶产业发展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齐抓共管,上下一心,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做精、做优、做强宜昌茶叶产业,加快建设茶叶强市,为实现“两个率先、两个进位”奋斗目标,加快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主持会议。市领导李亚隆、张建一、宋文豹、廖达凤、马学军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国斌作《关于推动全市茶产业转型发展有关情况的通报》。

  黄楚平指出,茶既是国粹文化,更是产业支撑;既是开放媒介,更是城市名片;既是绿色资源,更是富民支柱。宜昌是农业部规划的“鄂西武陵山和宜昌三峡名优绿茶区”、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全省领先,综合效益全省第一,品类齐全,良种率高、标准化进程快,茶珍品世代辈出、茶文化底蕴悠扬、茶韵味绵延流长,既有产茶的自然环境,又有制茶的人文环境。要深刻认识茶产业的经济地位、文化韵味,认清茶产业的现状态势、发展趋势,站在“五大发展理念”宜昌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宜昌实施的高度,抢抓“大国崛起、和平外交”、国家“一带一路”、复兴茶马古道和宜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宜新欧”、“宜蒙欧”国际物流新通道建设,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行动,加快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技术全程应用等重要机遇,立足宜昌实际,敢于承认差距、善于查找不足,从高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政府、企业、茶农携手同心,开拓奋进,拥抱茶产业转型发展春天,加快建设茶叶强市。

  黄楚平强调,要敢于向高标准进军、勇于向名茶看齐、善于向文化借力,瞄准“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湖北第一”目标,按照“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兼顾白茶黄茶”发展战略,做精做优茶叶品牌,推进嫘祖文化、屈原文化、土家文化等元素与茶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茶叶和旅游观光、养生文化、现代科技等联姻,把茶叶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的价值发扬到极致。要走好转型之道、振兴之道,实现“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工业化、营销市场化、产品优质化”。要提升品质,打好绿色牌、生态牌、安全牌、组合牌,大力发展有机茶、锌硒茶,着力提高产品质效。要用好全国茶叶市场从“名茶”到“民茶”调整机遇,做精精品茶、做优大宗茶、做细小种茶、做好夏秋茶。要坚持龙头企业和龙头品牌两手抓、两促进,全力打造中国茶叶现代技术集成基地。要创新营销,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开拓市场。要加快转型,推进茶产业链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创造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

  戴贵洲充分肯定宜昌茶产业发展成效全省领先、发展理念全省领先。他表示,省农业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宜昌茶叶标准园(区)建设、茶叶品牌建设,扶持茶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茶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茶业机械化、茶业信息化和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力助推宜昌打造全国茶叶现代技术集成基地,加快建成茶叶强市。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在主持会议时说,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加快建设茶叶强市的意见》,认真研究部署,细化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建立推进工作的台账、时间表、路线图,特别是茶叶主产县市(区)要把茶产业发展作为书记工程、一把手工程,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据了解,茶叶是宜昌市六大优势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全市茶叶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二位,茶产业综合产值全省第一,拥有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中国茶业百强企业”、4个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了绿茶主导,红、黑、黄、白多种茶类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2015年,茶叶为茶农人平增收达到3916元,占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是广大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