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健康
 阳春《墙外行人》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在荆州召开 
2018-11-07 13:55:31   来源:今日湖北

  


  2018年11月3日,作家阳春十年文学作品精粹、二〇一八中华文学年度图书奖获奖作品《墙外行人》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在湖北荆州召开。著名文化学者、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总编辑何大猷,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今古传奇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中华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杨如风,职业出版人、传奇书局主编、《中华文学》杂志社副社长、《墙外行人》特邀编辑池的,诗人、辞赋家、《成都晚报》文艺副刊编辑杜均,诗人、《中国诗影响》诗刊总编辑、《影响者》人物杂志主编、《中华文学》特邀副主编陈华,著名书画家、作家、《中国书画导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华文学》杂志社特邀副社长黄金亮,专栏作家、诗人、《今古传奇》人物版副主编闻立,作家刘明国,诗人、《中华文学》特邀副主编胭脂小马,《中华文学》编辑部主任蒋茜,作家、湖北省赤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景良,以及2018年度中华文学奖部分获奖者到会并先后讲话。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共70余人受邀出席了研讨会。据悉,该作品研讨会是凤凰荆州2018文艺大典暨第五届全国文学艺术家创作交流研讨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华文学杂志社和传奇书局共同主办,著名诗人、作家、中华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杨如风主持。

  


  会上,杨如风致欢迎辞,作家、诗人阳春介绍了《墙外行人》的创作情况和后期的创作方向。《墙外行人》是他写作生涯中,最接近自我的一本书,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最真实的阳春。但从下一部作品开始,他可能会越来越远离自己,“将从直面自我,转向关注身边的人、远方的人,关注更多的个体和生命。”《墙外行人》解决的是“我与自己”的关系,未来他将去解决“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世界”的关系。

  池的介绍了图书出版情况。《墙外行人》的出版选择南京大学出版社,是缘于阳春的“南大情结”和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这是阳春作品跟南京大学出版社做的一个完美的双向选择。《墙外行人》从交稿到下厂印刷,历时108天。新书一经问世,就被国内外多家媒体广泛宣传,受到全国各地的读者青睐。

  杜均指出,阳春的文章里,有川味、京味、海派味、湘味,还有荆楚味,他的文集就是他的味道江湖。文章题材大都来自生活,准确地提炼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他的散文创作在不断寻求突破,他在文章艺术结构方面呈现着多样化的努力。总体来看,题材别致新颖,语言华美典重,充满迷人的沉思与怀旧的情怀,承续了中国传统散文的手法,又融入现实的纹理,创造出一种整体的和谐圆融的美感。他的散文一如其人,温润如玉,充满温情关怀和人文观照,他观照当下,探索当下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巨变。

  陈华认为,《墙外行人》从散文随笔、诗歌札记,到文学评论,从亲情友情、乡土情怀,到人生百态,不再是单纯的一本文集,而是活生生一本教材。这本书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物真、情真、人真。看他的文字会中毒,而我需要从自己更多的写作中才能找到解药。

  黄金亮指出,《墙外行人》的出版,对于作者来说,应该是欣慰的而不仅仅是欣喜的。这些文字是鲜活的,它们紧紧包裹着作者本人。本书给他最深刻的感觉是孤独而坚毅,阳春在不同的城市留下了匆匆的脚步,而正是这种行走铸就了他面对孤独的坚毅。

  刘明国认为,阳春作品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力透纸背,更接地气,连人脉通天灵。通过阅读十易其稿的《墙外行人》,能看到一个真实的阳春;立志追求文学、淡泊名利,九死而不悔的阳春;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万家事,谋万家利的阳春。

  闻立指出,《墙外行人》中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乡土情结、选择性写作。颠沛流离中的孤独与无奈,让阳春得以沉淀自己,酝酿安定生活的力量。阳春的乡愁情结不是现代性的田园牧歌和乡村挽歌,相对较短的乡村生活经验和相对较长的城市生活经验,让他的情绪把握很有分寸。同样,阳春的大散文,避开了当下流行的模式和套路,从那些返璞归真的文本里,我读到了他的纵深和厚重。

  胭脂小马认为,阳春的作品是一种慢慢渗透的美,悄悄地留在读者心中,直到被其完全占领,使我们的眼睛饱含泪水。以至于我对他是一种完全没有质疑的渴望,对他下一篇到来的文章充满了期待。《墙外行人》的创作特点有三:理想的优美人性、文字中饱含深情、本心创作。

  蒋茜认为,阅读是阳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而写作是他握在在手心里的光芒,所有他曾经留意过、触摸过、思考过的,终不负他,它们成为了他困顿时的领悟,词穷之际的灵感。它们千里迢迢地来,只为不辜负他对生命曾有过的那份天真与好奇,那种认真与善意。

  马景良指出,《墙外行人》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文字精准而细腻、全书弥漫着真情实感。譬如,《我的母亲是一位诗人》就极不简单,几十行诗写尽了母亲的一生。阳春是一位生活的观察者,也是一位细致描写的大家。

  杨如风在会议总结中提到,一个人是否优秀,他所到之地能够因他自豪,因他而更加光辉灿烂,这就是最高的评价。阳春是一位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人完全相符的作家。他的身上有一种一般作家难以拥有的学术气质,这种独特的气质能够让他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也能够让他成为一位“站出来”的大师。如果说阳春现在的作品是六脉神剑,能一剑封喉,那他希望阳春在未来能练成大无相功,招招致命。最后,杨如风用七句话表达了他对阳春其人的认同, 阳春是“七个人”:

  一个生而有趣,交之有益的人。

  一个年轻而成熟的人。

  一个善良而温润的人。

  一个十分感性又十分理性的人。

  一个可以成为大师正在成为大师的人。

  一个真正的君子。

  一个杨如风一看见他就想拥抱他的人。

  会后,阳春向与会作家、诗人热情签赠了图书,并合影留念。

  阳春,祖姓欧阳,楚人后裔,作家、诗人,一九八三年端午前夜生于四川省威远县。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二〇〇〇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发表作品六十余万字,入选多种文学选刊、年度选本,有部分作品被译介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二〇一六获中华文学奖散文类一等奖,二〇一八年出版文学作品集《墙外行人》(南京大学出版社),获二〇一八中华文学年度图书奖。先后担任《今古传奇》杂志编辑、西祠胡同网站主编,现任《中华文学》杂志特邀副主编。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