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在从阿联酋迪拜飞往中国广州的国际航班上,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紧急救援:一名肯尼亚籍旅客突发急性胸痛晕厥,生命垂危之际,同机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魏捷教授与李文副主任医师挺身而出,利用专业医术和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成功化解险情,挽回生命。
这场万米高空上的生死救援,不仅生动诠释了中国医生的仁心仁术与责任担当,更凸显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人民医院 一院好人”的优秀文化。

11月25日,当时执飞CZ0384迪拜至广州航班的乘务组成员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魏捷和李文医生发来感谢信,他们怀着最诚挚的敬意与感激,向两位医生在旅客突发病情时的挺身而出与无私帮助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据了解,魏捷与李文此前在突尼斯参加中非医学发展论坛活动,于11月23日乘坐CZ0384航班回国。飞机起飞约一小时后,机舱突然响起紧急广播,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当时,正在休息的两人赶紧起身,并赶到该乘客身边。
现场,一名45岁的肯尼亚籍男性乘客双手紧捂左侧胸口,人趴在座位上,双眼紧闭,表情痛苦,呼吸急促微弱。魏捷和李文俯身用英文询问病情,李文则协同机组人员取来机上的急救设备,为该乘客测量血压、心率并实施吸氧。
通过简短沟通,得知该乘客胸痛、胸闷发作,一个月前曾有心脏病发作史。结合其典型症状,两位医生迅速判断其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此时离航班抵达广州还有5个小时,而该乘客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关键时刻,魏捷教授想起自己随身行李中常备的“急性心梗急救一包药”,于是返回座位取药。与此同时,李文医生守护在该乘客身边,一边辅助其吸氧,一边用英语进行安抚,并辅以中医内关穴按摩以缓解症状。
取来“急性心梗急救一包药”后,两位医生立即指导该乘客嚼碎,并饮用温水送服。经过约15分钟的综合处置,包括紧急用药、持续吸氧、穴位按摩和心理疏导后,该乘客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意识恢复清醒。他缓缓睁开双眼,抬起头来望向身边的两位中国医生说:“better now,Thanks(现在好多了,谢谢!)”。
尽管该乘客症状缓解,两位医生仍未掉以轻心。他们叮嘱机组人员让该乘客平卧休息,并密切观察其状况。在后续长达5个小时的飞行中,机组人员定期监测该乘客的生命体征。航班降落广州前,两位医生再次来到该乘客身边评估,确认其胸痛已消失,但仍有头晕。为确保安全,两位医生建议机组联系广州地面救援,安排该乘客落地后立即送医进一步检查。
飞机平稳降落广州机场后,魏捷、李文向机场医疗120医护人员详细交接了该乘客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临别时,这名肯尼亚籍男子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再次诚挚道谢。后经核实,该旅客送医检查后身体已无大碍。
“收到该乘客平安的消息,我们很高兴。”李文表示。此次救援,得益于医务人员和机组人员的果断决策和判断,也展现了中非友谊在紧急关头的温暖传递。
作为资深急诊专家,魏捷教授出差时习惯随身携带“急性心梗急救一包药”,也是预备周边人突发疾病的不时之需,没想到这次在国际航班上派上了大用场。据悉,“急性心梗急救一包药”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的常备药品,其中包括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等,用于心梗患者急救,后续还可为冠脉介入治疗节约时间,最大限度地挽救心肌细胞。

魏捷教授与李文副主任医师参加中非医学发展论坛

魏捷教授与李文副主任医师深入突尼斯医疗机构访问交流
人民医院,一院好人。近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大力弘扬“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理念,坚持党建领航、文化育人,连续四届获评“全国文明单位”这一最高荣誉。在院党委的鼓励和培育下,近年来涌现了80多位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在飞机、高铁、地铁、路边等地英勇救人的“好医生、好护士、好学生、好职工”。他们以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训练有素的职业素养和高超精湛的医疗技能,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并获评中央政法委“见义勇为勇士”“湖北好人”“湖北省三八红旗集体”“武汉市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直是国内“目击者施救”的最早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医院成立“天使在身边”急救技能公益培训小分队,面向社会,特别是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开展包括心肺复苏术(CPR)、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操作、气道异物梗阻、溺水等急救技能免费培训。目前“天使在身边”急救技能公益培训小分队已针对地铁、机场、社区、校园、养老院等公共场所开展了40余场公益急救技能培训,受益人数逾2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