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自然馈赠的活力之源:2、天门琼浆,穿越千年的地下甘泉浪漫之旅
2025-09-01 17:46:18   来源:今日湖北

本网讯(记者可夫、通讯员薄莎) 汉水碧波荡漾处,一场跨越万年的地下水脉浪漫之旅正在展开——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大地酝酿了数万年的自然精华。

清晨的阳光洒在江汉平原天门市多祥镇,汉水如镜面般反射着金色的光辉。在湖北省润泽天然饮用水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深处,正从地下200多米深处汲取着清澈的泉水。

这不仅仅是水,而是穿越了漫长地质年代的自然馈赠,是江汉平原鱼米之乡的生命之源,更是蕴含着这片土地千年故事的地下琼浆。

1756719889527452.png 

地质奇迹,万年的自然酝酿

江汉平原的地下水资源极其丰富,第一次用有限元法分区、分层预报的十年可开采资源量高达139.89亿立方米/年。

这片土地下的水脉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研究表明,江汉平原孔隙水潜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和HCO3-Ca·Mg型为主,承压水也同样属于这两种类型。这些专业术语背后,是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的溶解,少量来自于盐岩溶解的科学真相。这意味着江汉平原的地下泉水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

2012年,江汉平原江陵凹陷深层更初步探明存在大量富钾卤水资源,检测表明卤水富含钾、溴、碘、硼、锂等多种液矿资源。这些发现证实了江汉平原地下水的矿物丰富性。

1756719905880570.png 

历史长河,人与水的千年缠绵

《尚书·禹贡》记载“江汉朝宗”中这样形容长江与汉水如诸侯朝见天子般奔向海洋的景象。这种对水的敬畏与赞美,早已深植于江汉平原的文化基因中。

相传大禹治水不只是神话传说,“大禹历经千难万险,导汉水入江,实现了江汉朝宗”。这场治水行动,奠定了江汉平原人民与水共生的智慧。

自古以来,江汉平原就有“两湖熟、天下足”之说。肥沃的土地得益于丰富水资源的滋养,人们逐水而居,既得水利,也受水害。

在月河畔,“月河是乡亲们生活用水之源头,地表水充沛,每家每户利用简易的抽水设施,就能解决生产生活用水”。这种依赖与利用,体现了人类与地下水资源的和谐共生。

1756719921992127.png 

水之守护,传承千年的智慧

江汉平原的先民们深谙与水平共处之道。他们善于疏浚沟渠,用于航运和灌溉。与黄河平原上的洪水不同,江汉平原上的洪水通常是缓慢移动的,古人可以控制。

江汉平原还与湖泊/湿地系统相关联,可以作为洪水的蓄水池。因此,大禹治水的方法——疏浚河道将洪水引到“海”,即古云梦泽中,是可行的。

“人民逐水而居,古来如是,既得水利,也受水害”。这句民谚道出了江汉平原人民对水的复杂情感。他们通过智慧与经验,学会了如何与水共生。

在地下水资源利用方面,江汉平原的居民也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他们通过简易的抽水设施就能获取生产生活用水,展现了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卓越能力。

1756719938354618.png 

现代萃取,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今日的江汉平原,对地下水的利用已经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湖北省润泽天然饮用水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正是这一结合的典范。

他们从地下200多米深处汲取泉水,经过精心工艺处理,保留水中天然的矿物质成分,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江汉平原的“好水”。

这种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既是对地质资源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像歌曲《一湾蓝》所唱:“为什么我总有点浪漫感?因为我生在清清的一湾蓝”。

这首歌巧妙呼应了“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境,既承载着创作者对鱼米之乡的童年记忆,又记录下水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可喜成就。

1756719954722825.png 

水之浪漫,流淌在文人墨客的笔尖

江汉平原的水,滋养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唐代诗人杜甫曾赞叹:“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描绘出江汉平原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色。

清代诗人也有“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的佳句,表现出江汉平原水天一色的诗意画面。这些诗句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水资源珍贵性的诗意表达。

在现代创作中,水仍然是灵感之源。歌曲《一湾蓝》的创作者肖应泽感叹:“我是在龙窝湖边长大的,对母亲河长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儿时的龙窝湖水碧天蓝的景象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

这种对水的深情记忆,不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是集体文化记忆的一部分,体现了水在江汉平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1756719969908669.png 

未来之水,可持续发展与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江汉平原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今天的开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力求在利用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歌曲《一湾蓝》的创作背景就是“长江大保护背景下,以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质持续向好的趋势为创作源泉”。这反映了当代人对水资源保护的共识。

江汉平原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为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我们在利用这份自然馈赠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它,让后代也能享受到这大地酝酿了数万年的自然精华。

湖北省润泽天然饮用水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里,清泉依然从地下200多米深处不断涌出这些水分子曾见证过大禹导汉水入江的壮举,曾陪伴过月河边嬉戏的儿童,曾滋养过江汉平原万亩良田。如今它们带着大地酝酿了数万年的自然精华,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不仅是诗人的想象,也是江汉平原水资源的真实写照,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永恒追求。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