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记者可夫、通讯员郑爱华、涂辉、汤金锁、马赛虎、段丽娜) 7月16日,成都市气象台更新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东部新区的大部分镇(街道)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正午时分,一商场门口,在附近上班的小林擦着额头的汗珠,穿过热浪来此排队等候入场,她脚边放着滑雪板,背包里塞着厚实的雪服,这不是行为艺术,而是2025年夏季最潮的消暑方式:冲向室内真雪滑雪场。在她身后蜿蜒的队伍中满是身着潮牌的年轻人。高温之下,00后排队滑雪的魔幻场景背后,藏着一家湖北公司的“冰镇黑科技”。
1000多公里外,湖北科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刚挂断电话,对会议室里焦急等待的团队比了个“V”字手势:“昆明的滑雪场订单,拿下!”会议室爆发出欢呼,这是他们今夏再次拿下的新雪场建设合同。
冷生意在热浪中崛起
当全国多地持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一种“反季节经济”正在疯狂生长。曾经属于富豪游戏的高端滑雪场,如今却以平民化姿态席卷各大城市商圈。从广州到乌鲁木齐,巨型玻璃幕墙后飘着真雪的室内滑雪场,成为今夏最火爆的网红打卡地。
这股浪潮早有预兆。2023年专利数据库里,“室内滑雪”相关专利申请量激增45%,其中关于滑雪平台结构、雪道改造技术的创新尤为突出,而冬奥会掀起的冰雪热,让资本嗅到了持续变现的可能。
“去年这时候我们还在尽力跑订单,今年电话被打爆了。”科利节能的技术员一边调试着新型保温板样本,一边指着车间外排队的货车,“保温板日产3000平方米仍供不应求,生产线三班倒都忙不过来了”。
市场嗅觉敏锐的科利节能,早在冰雪热潮萌芽时就悄然布局。2024年初,当多数建材企业还在传统赛道厮杀,科利已组建专项研发团队,针对室内滑雪场特殊的低温高湿环境展开技术攻关。
冰雪黑科技修炼手册
走进科利节能的实验室,眼前景象令人恍如置身科幻片:一块布满传感器的岩棉板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左侧零下5℃的低温环境飘着人造雪花,右侧却用高温喷枪灼烧表面。
“这是我们研发的‘抗冻耐烤’神板!”研发总监敲了敲正在承受极端测试的板材,“普通保温材料在雪场低温潮湿环境下容易结露变形,而我们这个——”他指向显示屏上的结构图,“缓冲组件像弹簧床一样吸收冲击,就算外板被撞变形,里面的岩棉芯也完好无损”。
专利证书墙上的两项专利格外醒目,那是专为滑雪场设计的岩棉夹芯板组装结构,通过独创的缓冲组件和防松组件,解决了雪板撞击导致的保温层失效问题;还能像“乐高积木”般实现板材的快速拆装,让雪场建设周期缩短40%。
更核心的是他们的“聚氨酯岩棉复合板”技术——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其热传导系数低至0.022W/(m·K),不到普通建材的1/10。简单来说,就是能把冷气牢牢“锁”在雪场内,让电费账单不再吓哭运营方。
“雪场老板们最怕什么?是看到融雪和天价电费!”研发总监笑着展示测试数据,“用我们的板子建雪场,保温性能提升30%,一年光电费就能省出一台压雪车”。
滑雪场里的科技与狠活
在浙江绿城天台山新开的超大型室内滑雪场施工现场,科利的技术正在经受严苛考验。零下温度的环境里,工人们却只穿着轻便工装作业——这得益于科利的快速安装技术。
“看这个‘卡扣式连接’设计,像不像巨型乐高?”项目经理举起一块近2米长的板材,板身一侧的滑动柱精准滑入另一块的安装槽,随着“咔嗒”声响,连接机构自动锁死。传统需要螺栓固定的工序,现在徒手就能完成。
保温黑科技:聚氨酯岩棉复合板如同“暖瓶胆”,内外双层的密封条和封堵条形成多重密封,将冷气牢牢锁住,同时阻止外部热空气渗透。
抗压神技:岩棉夹芯板中的缓冲组件如同“减震气囊”,当滑雪者撞击护墙时,能吸收70%以上冲击力,防止岩棉芯材受压失效。
极速安装术:滑动柱+弹簧锁扣设计实现板材“盲插式”安装,比传统施工效率提升3倍,让滑雪场建设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10个月。
管道革命:针对雪场制冷系统,创新采用外露式管道支架,维修时无需挖雪破墙,掀开侧墙防撞垫即可检修。
这些技术细节看似枯燥,却让科利在行业内一路狂飙。去年底,单月拿下8个省级重点项目;2025年上半年,订单覆盖全国10多个城市。
“以前建雪场最头疼返修,现在我们的板子坏了都能‘局部手术’。”施工的工人演示着更换损坏板材:用特制工具顶开连接块,抽出旧板换新板,全程不到十分钟。而传统工艺遇到这种情况,往往需要砸墙重砌。
热经济下的冷思考
随着科利节能的聚氨酯岩棉复合板荣膺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突然站到聚光灯下。但总裁保持清醒:“滑雪产业不是一阵风,要想不被吹走,技术护城河必须越挖越深。”
他们正将战场延伸到更前沿领域,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智能调温板材,能根据使用强度自动调节表面硬度的黑科技。科利的技术溢出效应开始显现,其高效密封结构被北方冷链物流基地争相采用,快速拆装设计受到多家装配式建筑企业青睐,技术专利的交叉应用,让科利在多个赛道跑出加速度。
夕阳西下,武汉梦时代的冰雪世界里,刚结束滑雪的年轻人涌向更衣室。他们不知道,身后流光溢彩的滑雪场墙壁内,层叠的岩棉板中埋藏着数千个传感器,正实时监测着温度变化;更想不到那些看似普通的连接件里,藏着科利十几项专利技术。
“我们的梦想,是让滑雪不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科利研发负责人合上满是设计图的手账,封底上贴着一张便签,那是技术人员在万达雪场调试时写的打油诗:“你在南方的雪场翻飞,我在湖北的工厂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