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郑秉顺、陈燕) 住院治疗腰椎疾病数周,终于痊愈出院,回家偶翻白居易的《病后逢春意转深》,“病后逢春意转深,东风处处动人心。身如柳絮随风舞,心似桃花逐水吟。久病渐知人事改,新晴更觉岁时新。从今莫负春光好,且把诗怀寄绿林”,一时间竟然讶异,如此准确地道出了我病后逢春时的喜悦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不禁小心翼翼的翻开2025年5月18日至6月5日的住院日记……
退休没几日,腰椎疼痛难忍被迫住院待开刀
2025年5月18日星期天晴天
下午二点半,陈燕把我送到中部战区陆军总医院9楼骨科三病区,在护士站办完了床位手续,住进了03病房306床,陈护士告诉我,这间房目前是男女混住,等其他病房调整了后在帮我调。晚上,在医院点了一份盒饭。饭后,护士站送来大小便留样瓶盒。
2025年5月19日星期一晴天
早六点护士站给我空腹抽了血,大小便取样。住院第二天刘姐带着侄儿庭君来医院看望我,让我非常感动。本来20多天前与刘姐一帮好友计划去俄罗斯旅游,5月23日刘姐打来了电话,我躺在病床上,吱语我在因故不能参加,引起了刘姐的怀疑?难道我是一名旅游叛徒?刘姐的一阵刨根问底,我讲了实话,刘姐听后唉呀一声,紧接着她就带侄儿庭君来医院看望我,我只能遗憾一次失去与刘姐结伴去俄罗斯旅游……友情令人感动:我的歌友群一是王先胜群、二是许小平群,他们得知住院手术,我一直没有参加活动,他们分别于我手术后的第八天和第十.天来医院看我,歌友美女们手抱鲜花、仪式感满满、LiLi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她虽然没有亲自来,但她让歌友们带来了她的一片情意,让人确实感动!红红和青苹果抱着鲜花与同她们一样美丽,她们的笑容和美丽滋润了我的心田……
上午医生查房后,主管医生开了4个检查项,CT、核共振、胸片、心电图,预约下午去做检查。惊喜的发现,作为一名军属患者,所有的检查都不排队,在叫号处的姓名前面标识[军]优先。检查完回到病房,旁边老王问我,你这么快检查完了?我回答:今天享受了军属优先。老王笑道,我检查时排了4个小时队。
2025年5月20日星期二阴天
上午医生查房后,没有什么事情,抓紧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了我天津之行的游记写作中。管床人员问我:你住院还这么忙?我说是自己没事,看看资料。
下午,我继续写作,15点半《天津三步曲、回忆难忘事》定稿,当天《今日湖北》发表,完成了一个心愿。发表后的文章发给好友王为杰,他非常满意地说已经收藏了。
晚饭后,继续写作《天下笫一关、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游记。一直到了晚上22点,护士站查房,我收拾笔记本电脑,洗澡后睡觉。
2025年5月21日星期三阴天
上午医生查房后,管床郑医生通知,安排周四上午手术,让我通知家属下午到医院术前谈话签字。
赶紧打电话陈燕,她安排好家务,下午到医院接受我管床医生郑小龙的术前谈话。
郑医生把我的手术安排情况,对照着人体骨骼图对我们说,诊断腰锥滑脱,手术:采用导航微创下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术。
我和陈燕分别在近20多张术前谈话记录上签字并按上手印。
医院走完相关程序。
管床医生最后反复强调,晚上十点后不允许喝水。
联想起退休那日,我郑重地将办公室钥匙串交给接任者,腰上却仿佛别上了另一串无形的钥匙,那打开的是腰锥滑脱痛苦之门。年轻时,因常伏案至深夜,腰背酸痛时便揉搓着,现在只得半是自嘲半是安慰:“这腰病,可是咱勤勉的徽章!”未曾想,岁月这把刻刀,悄悄把这份“徽章”雕琢成了狰狞的珊瑚礁。那日在老干部活动中心一记挥拍,腰肢骤然如被无形铁钳锁紧,整个人瘫软在地板上,再也无法动弹。
医生指着X光片上滑脱的腰锥,语气诙谐又凝重:“您这腰椎,快长成‘奇观’喽!”那滑脱之处,将神经挤压得无处容身。无奈,只得收拾行囊,踏入医院大门,准备一场对“脊梁”的精密“装修”。
亲情使人感到温暖:我住院第四天,一直封锁的消息被女儿的朋友圈“暴露”了,一下子震惊了我的几位姐姐,姐姐们到了医院一阵批斗我,这好比给我痛的伤口抹上了一层镇痛药,大姐80岁了腿不好,走路艰难,五姐也是才做了腿部骨科手术、四姐带孙女……一阵阵话语的安慰和叮瞩!这些亲情让我难忘……
四姐儿子汪洋笑着一副烂漫的脸,在百忙中来到我的病床前……大姐的二女儿和女婿带着马上参加高考的儿子汪言走到了我的病床前……陈燕的父母亲住在敬老院,让二女儿亲自到医院送来了二位老人的问候……陈燕的台湾小舅妈,也放弃了陪同二个孙女孙子高考和中考的吃喝做饭,把时间挤出来叫了外卖,急急忙忙到医院看望我……
这一幕幕的场景,让我如喝上心灵鸡汤,营养了我的机体,让我很快恢复了身体。当护士站的美女护士们看到我每天下地走路的时候,她们都会对我讲,大叔你真行,您最棒,您最帅!
勋章竟成礁石,那是积劳的印记
2025年5月22日星期四晴天
早上07:30,手术室的推车到了病房,手术护士将我从九楼送达六楼。六楼手术室真大呀,一排人躺着,等待术前的各种消毒、检测、打针。大约不到二十分钟,我就推到了手术室,一进去,我一眼认出了那位美女护士,我与她开玩笑的说,你戴的护士花旗帽好漂亮,她把我手臂拍了一下,消毒,一针见血打入一针留置针,另外一位男护士在左手臂消毒,他说这个针是打入动脉,有点痛,先打一针麻醉后再打入,男护士技术非常熟练,也是一针见血。我夸了男护士,他反而夸奖我,来到手术室的病人都紧张得连眼睛都不敢睁开,你还一直与我们讲话开玩笑……男护士话音刚落下,麻醉师在我头前问我,你的体重多少?我回答84公斤,其实,我这个体重可能误差有一公斤。麻醉师在与我讲话的过程中,我就没有知觉了……等再次在手术室醒来,感觉嘴巴喉咙痛,美女护士讲你手术做好了,是徐主任亲自给您做的,我问她现在几点?她回答下午14:40分,我的手术前后共耗时整整7个小时。
2025年5月23日星期五
手术后的第一个夜晚,因为有麻醉的作用,加上病床上还带了麻醉棒盒、导尿管,二个球型引流管,血压、呼吸、氧气管等设备,这一夜除了身体出了大量的汗水,三件衣服都湿透没换的了,只有从三件中找一件感觉干一点的披在胸口上。头发的汗水把枕头一下渗湿透了,找护士站换了一个枕套……下半夜终于通气了,陈燕喂我吃了小米粥……
2025年5月24日星期六阴天
术后的第二天,神经、伤口痛开始在身体一阵阵的反复出现,腿、腰部以下剧烈的麻痛,这种感觉比痛还难受……
尿管拿了,还是不停地在床上排尿,这种方式,如果不是病人是体会不到的……
随着护士的监控,不时来床前侧身检查,每侧一次身,痛得让人撕心裂肺……
一天没有睡觉,眼前浮云一片,㬹开眼睛又感觉头晕目眩……
2025年5月25日星期天阴晴
术后第三天,这一天比第二天还要难过,加上医生又开了检查项,陈燕这一天最难,她把病床从9楼推到一楼,分别给我做了二个检查,核磁检查台高,如果有三个男的也抱不动我,考验智慧和毅力的一刻,我自己站起来了,走上检查台,然后慢慢平躺下去……第二项检查我又是自己在床上平移慢慢爬上检查台……一天人下来所有痛的感觉又在加剧,“神经痛”、“腰部麻”、“腿部堵”,伤口内的引流球拆除了,晚上发烧了,这是医生最怕的,当天加了抗生素,吊针从早上一直打到第二天凌晨二点半……
2025年5月26日星期一阴
术后第4天,所有的术后反应比第三天加剧,神经痛加剧……房间不知谁又把空调高27度,我是汗洗头发、汗洗胸前,陈燕不停给我擦洗,没用呀,空调没有起作用。
发烧今天反而退了一点,37度。又是一个难眠之夜,我一晚上没有合眼…….
2025年5月27日星期二阴
术后的第四天,发烧终于降下来了,可能是三天没睡,在打吊针过程中我打开耳机听“音乐”不知不觉睡觉了,这一睡醒了,感觉人好舒服,术后的三道鬼门关,被我的“乐观”打败,预示着我会一天比一天好。
脊梁“装修”,只记得手术室麻醉前的交响
2025年5月28日星期三阴雨
术后的第五天感觉非常好,不管是伤口还是各种痛都减轻了好多,身上也不烦燥了,慢慢的学着下地走路。
医生听了不高兴了,尽管嘴巴在批评我,但每天二次查房,徐主任、魏副主任每次都为我翘指点赞。
2025年5月29日星期四晴
下地走路了,让陈燕为我拍了一张照片,笑容满面。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精神法战胜了一切痛。管床医生不高兴了,他还是强调慢慢的来,不能站立时间太长,也不能坐的时间太长,最好的静养平躺。
下地把房间空调从27度调整到24度,这一夜睡的真好。
2025年5月30日星期五晴
术后整一周时间,今天上午徐主任查房看我坐着,他又翅指为我点赞。医生给我伤口换了药。一天没有看到管床医生,我感觉出院估计是下周的事情了。
2025年5月31日星期六大雨
(端午节)今天医生查房,我是穿着护甲站在床旁边,几位医生都在为我点赞。管床医生郑小龙帮我换了伤口的纱布,他嘱咐我还是多平躺。
吊针也减少了一袋。
口服药还是三种镇痛、活血、营养神经。
在病床上躺长时间非常难受,浑身难受。
2025年6月1日星期天阴雨
今天把留置针取了,这也就意味着没有吊针了。
总体感觉伤口处比前几天减轻了痛,伤口有一点痒痒的。管床郑医生上午到床边与我交流了一下,他告诉我手术后的情况恢复的不错,如期拆线了就可以出院。出院后切记身体不沾水,保持干燥,防止伤口感染,在家静养休息,少走动,下床必须穿戴护甲。
郑医生谈完后,让我在一张纸上签上名字。
我分析,只要拆线了,我就可以办理出院手续。
坚持就是胜利!
2025年6月2日星期一睛天
上午魏主任查房,他问了我的反应,我说总体还好。他笑着说等待拆线后这个星期就可以出院了。魏主任还问了吃饭是否正常等生活上的事情。我如实回答,魏主任又笑了。魏主任在科室是一位很严肃的医生,只要见到我他总是笑,我感觉非常好奇?大概是意志坚强吧。
过了一会儿,实习医生给我换了药。做了伤口的消毒,按我的伤口处只有一处微弱有点痛。
陈燕拍了一张照片。
2025年6月3日星期二晴
今天上午医生没有查房,而是下午5点以后,徐主任亲自查房,他告诉305床老余明天可以办理出院。我还是习惯的与徐主任打个招呼。自我感觉本周可以出院。
2025年6月4日星期三晴
今天又是魏主任查房,他告我明天拆线后可以办理出院手续。今天305床老余出院了。中午马上转进来一位83岁的赤壁来的老人,老人看上去很干净利索,我问他,他用很浓的乡音告诉我腰间盘突出症第二次手术。
不由得让我想起刚住院那会儿,术前检查的繁琐如一张细密的大网。核磁共振那幽深的舱体,像冰冷的时光隧道,轰鸣声里,仿佛让人看见无数个伏案的日夜在眼前倒流,那是我引以为傲的“徽章”,此刻正化作腰间的礁石,尖锐地嘲弄着过往的透支。术前禁食,邻床饭菜的香气飘来,腹中擂鼓如雷,却只能眼巴巴望着天花板,无奈地咂摸着嘴巴,想象着那无法抵达的美味。原来通往手术台的序曲,竟是这般磨人的“饿其体肤”。不过,此时我却心里暗喜,终于盼到可以出院了。
意外收获,亲历病房人间小课堂
2025年6月5日星期四晴
上午是康主任查房,他主要针对才来的305床的老人。老人性子很急,要求今天康主任给他做手术,康主任笑着对老人说,按照医院的规定排手术时间。
十点钟护士站通知我可以办理出院结算。过了一会儿,管床郑医生急忙来我病床前说,他马上去手术,等一下他手术后再帮我拆线、换药。
临到要出院了,忽然觉得有点留恋了。这么些天来,只觉得现在的病房俨然成为一个浓缩的、充满韧劲的小世界。
最喧腾的当属305床的老爷子。他性子急如燎原火,入院当天便频频按铃。护士刚推门进来,他“唰”地掀开被子,活像要奔赴前线般急切问道:“这会儿能上手术台了吧?”医生耐心安抚:“老爷子,手术排期有规矩,咱得按部就班来。”老头急得直拍床沿,声若洪钟:“规矩是死的,我人是活的呀!再不开刀,我这床板都要被我躺出坑来了!”后来医生被缠得无法,只好指着窗外笑道:“您瞧,太阳还没下班呢,手术室也得按点休息不是?”老爷子竟当了真,此后便常常眼巴巴盯着窗外的天色,巴巴盼着那“太阳下班”。呵呵,让人忍俊不禁,这老爷子硬是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老法则,原封不动搬到了现代化手术室的门槛上。
斜对面的病床,则是一位来自赤壁的老人家,身形清癯,却收拾得山明水净,连稀疏的白发都一丝不苟。他操着浓重的乡音,每个字都像从水里费力捞出,又沉又湿:“我呀,这是第二回进来‘修整’这老腰杆咯!”他伸出两根枯瘦却洁净的手指,如同比划一件既珍贵又恼人的传家宝,“上回是腰椎间盘突出,这回嘛,老地方又‘塌方’喽!”豁达的笑意在他皱纹里舒展,竟带着几分奇异的自豪,“医生讲我这把老骨头是‘牛骨头’哩!属牛的嘛,经得起几番折腾!”听到此心头微热,原来在病痛缠身的躯体里,竟藏着如此朴素又倔强的生命哲学,骨头如牛,病痛似犁,生命这块田,纵使沟壑纵横,也要一遍遍倔强地翻耕下去。
疼痛仿佛是情书,经历康复室的朝圣之旅
术后能坐起来的那日,忽然想起以前到医院看望住院的同事,被允许踏进康复训练室。只见室内景象堪称一场奇特的“机械故障博览会”:病友们姿态各异,有的如锈蚀齿轮般僵硬挪移,有的努力重启着身体这架复杂的机器。康复师引导同事在双杠间练习挪步,他扶着冰冷的金属杠,脚下如同踩着流沙,虚浮不定,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旁边的病友,正颤巍巍行走在复健步道上,一步三摇,额头沁出细密汗珠,眼神却如炬火,紧盯着前方。那病友步履蹒跚,可每一步落下,都仿佛在地板上郑重刻下一个印记。不由得让人心头一颤:原来人类从婴孩起需耗费一年光阴学会行走,而暮年重新学步,竟需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虔诚与气力。这人间,原来是一场漫长而庄严的行走毕业礼。
从此,自己也会成为康复室的常客,每日扶着助行器,笨拙地重新学习迈步,身体沉重如灌铅,每挪一寸都似在泥泞中跋涉。
哎呀,原来是在做白日梦,而汗水浸透病号服却是真实的,清醒僵硬的腰肢深处终于感知到一丝微弱却真实的暖流,一种久违的、类似新芽顶破冻土的微弱生机,竟在骨隙间悄然萌动。虽然疼痛依旧,但已是一种被清晰感知、正在被修复的疼痛,不再是令人绝望的深渊。此刻,才真正顿悟:疼痛是身体写给心灵最沉实的情书,字迹越是密密麻麻,我们越该屏息凝神,郑重倾听那血肉深处的呼唤。
行走是馈赠:骨隙里的阳光
出院了,阳光慷慨地泼洒在走廊上,暖意融融。巧的是,305床的老爷子刚被手术车推回病房。麻药劲儿尚未散尽,他却一眼认出了我,努力抬起一只胳膊,孩子气地挥舞着,含混却快活地嚷道:“嘿!老伙计!俺这‘工程’也‘竣工’啦!”我笑着大声回应:“恭喜老爷子!您这‘太阳’可算盼到了!”老爷子闻言,竟来了精神,无声的笑了。他的床车碾过的声响与我出院坚定的步履,在寂静的走廊回荡,宛如两个卸甲老兵无声却庄重的军礼,致敬彼此穿越疼痛战场的胜利。
终于走出医院大门,温煦的阳光如一双无比柔软的手,轻轻抚慰着饱经痛楚的腰肢。深深吸一口久违的自由空气,那气息清冽甘甜。蓦然间,领悟到腰间那曾被称作“痼疾”的腰锥滑脱,与其说是岁月磨损的印记,不如说是生命本身为了奋力支撑其重量而锻造的、沉默的勋章。年轻时钟爱把“劳损”当作勋章别在胸前,如今幡然醒悟:原来最昂贵的珍宝,恰是那未曾痛觉时浑然天成的健康——它如同此刻的阳光、如同无处不在的空气,须臾不离,却常被我们心安理得地肆意挥霍。非要等到这“宝贝”蒙尘受损,疼痛如重锤般敲打灵魂,方才惊觉其价值连城。
归家途中,下意识地、极轻极缓地抚过腰间那道新愈的创口。指尖下的温热与微微凸起,仿佛无声的诉说,医院这个特殊的驿站,有人在此失落了部分肢体,有人却在此拾回了更为珍贵的东西,我见到了病房老者那乡音包裹的豁达与坚韧,如305床老爷子那团火烧火燎、不容置疑的蓬勃生机,以及自己骨隙深处,那缕重新透射进来的、名为敬畏与珍惜的温暖阳光。生命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树,纵使枝干被岁月刻下增生与疤痕,只要韧皮之下犹有汁液暗涌不息,那向着光、向着生伸展的渴望,便永不止息。
岁月悠悠,亲情如酒,愈久愈醇厚,友情似茶,淡而清雅,回味悠长。亲人的笑颜是心灵的港湾,朋友的看望,是岁月暖阳,在时光的长河里,亲情是那不灭的灯塔,友情是那永恒的温暖港湾。
轻轻地合上白居易的《病后逢春意转深》,原来人间最深刻的课堂,有时竟设在一张狭窄的病床之上;待我们忍着疼、流着汗,终于笨拙地重新“毕业”,才真正懂得,那些曾经被我们轻易挥霍的、每一个寻常无奇的行走瞬间,原来已是生命所能给予的最大慷慨与无上馈赠。脊梁上的春天,终究在疼痛的犁铧翻耕之后,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