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文学〗黄冈市黄州区幸福村:产业铺开和美幸福路
作者:曹万里、袁建、瞿阿中
近年来,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幸福村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依托优质水域与成熟的鱼苗繁殖技术,充分发挥幸福鱼苗孵化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效力,全村以特色养殖为主导,形成了优质稻、棉花、鲜鱼、水果以及幸福鱼苗孵化等绿色环保型产业,同时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发展餐饮、运输、劳务、农业副产品等产业,实现了多产业齐头并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村集体每年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户平年收入达到10万余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指数迅速攀升。目前,幸福鱼苗孵化基地已成为我省淡水鱼类人工孵化的重要基地,2024年,年产各类优质鱼苗200亿尾,基地年产值达4000万元,净利润1800万元。鱼苗产量2021年就占全国总量的1.36%,占全省总量的13.96%,俏销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先后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湖北省生态文明村”、“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被誉为“湖北鱼苗孵化第一村”。
夯实产业基础,优化发展环境
幸福村毗邻1200亩水质优良的幸福水库,有着80年鱼苗孵化产业的历史,从而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养殖经验和鱼苗孵化技术,全体村民先后在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华平、杨冬等领头人的带领下,走上了一条艰苦创业、振兴产业、多元经济发展的宽阔大道。
近年来,幸福村更是以鱼苗产业为引擎,紧紧围绕“抓党建、兴产业、聚人才、强组织”的发展方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全方位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要致富,先修路。以周华平、杨冬为代表的幸福村两委深知农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越的环境作铺垫,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带动村民创业致富的必然前提。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他们积极争取国家各项专项资金,完成幸福村一组前途湖道路硬化工程,投入资金约11万元,完成了路基平整以及道路硬化,建设长360米、宽3.5米、厚0.18米的道路,不仅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而且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产品的运输销售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该村还投资42万元,对五组湾内道路进行了全面升级。完成长1120米、宽4.5米、厚0.18米的道路硬化,不仅提升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还改善了五组的湾内环境。他们投入资金2万元,完成四组路基扩宽工程,将路基拓宽至5米,并完成土地平整,提升了车辆通行能力。同时,投入约8万元,高质量完成幸福村基地路硬化项目,硬化长130米、宽4.5米、厚0.18米的道路,进一步改善了全村农产品的运输条件。2022年,该村投入资金49200元,对七组泵站进行全面维修,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该村还建成五组文化小广场,投入资金48800元,通过驳岸建设与土地平整,打造出农村新型活动场所,为附近村民提供了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改造人居环境,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该村两委积极帮助村民提供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他们投入资金13.5万元,让六七八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铺开。通过大力清杂除乱、回填土方、清运垃圾,以及砍伐杂树、清理杂草等工作,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环境更加整洁美观、舒适宜人 。
“驽马十步,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幸福村党支部在书记杨冬的带领下,积极整合资源,促进幸福鱼苗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21年9月,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区国有独资企业黄冈国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股60%,幸福村委会占股40%,组建黄冈惠科幸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为了助推鱼苗孵化产业提质增效,擦亮湖北鱼苗孵化的金字招牌,幸福村开始探索产业升级的道路。从2020年起,幸福村便将产业提档升级作为首要工作,立足村民产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原党支部书记周华平回忆:“过去,幸福村的养殖品种仅限于四大家鱼,落后的设备与生产环境导致养殖户利润空间日益缩减,市场竞争力不足。甚至,一些原本在家从事鱼苗孵化的年轻人也选择离开。”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幸福村两委采取了积极措施。他们将15亩原有鱼苗孵化基地进行了提档升级,对原来落后的老车间改造升级,整体建设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将基地打造成环幸福水库周边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节点,让养殖产业与旅游观光业同步发展,为村民带来新的致富机遇。2021年,村两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老基地进行了再次的提档升级,投入了1000万元资金,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的名特优养殖车间,实现标准化生产。这个车间专门用于繁育黄颡鱼、鲈鱼、鳜鱼等名优品种,为众多养殖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发展选择。市区两级政府还积极联系多方单位、科研院校为幸福村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加强技术合作,聘请了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生所相关专家团队助力,引进国家级新品种“黄优一号”黄颡鱼、马口鱼、鲌鱼、鲈鱼等20多个淡水鱼名特优鱼苗品种,具有生长快、营养价值高、耐长途运输等特点,促使鱼苗亩产率直线上升,从最初亩产500万尾到现在3000万尾。公司采取村企共建的发展模式和“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实现科学合理的"五统—”管理:做到统一生产标准和流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进账销售、统一产品检验检疫。先进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为农村经济组织焕发了强大的活力,为农民朋友开辟了崭新的的生活。
如今,幸福村的交通状况已得到显著改善,内外环境也变得更加美丽整洁。这些变化为鱼苗孵化产业带来了质的飞跃。幸福鱼苗孵化产业现在每年实现鱼苗孵化200亿尾,生产产值4000万元,实现净利润1800万元,并且带动餐饮、交通运输、鱼需品等行业实现生产产值400万元,增加农民就业岗位486人,农民们的日子蒸蒸日上,幸福指数不断飙升。
多元经济组合,增强幸福指数
鱼苗孵化产业的崛起,带来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的巨变和农民思维的拓展,为“三农”的长足强劲发展铺垫了坚实路基。基础设施的革新与名特优鱼苗品种的引入,为幸福村的养殖户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灿烂画卷,吸引着曾离村的年轻人纷纷归巢。黄冈市实施能人回乡“千人计划”契机,吸引在外能人和大学生纷纷返乡创业,全村23名党员带头加入合作社发展鱼苗孵化产业。先后有41名有志青年投身返乡创业大潮,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2021年换届后,幸福村“两委”4人,3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孙梦是返乡创业优秀大学生代表,新班子带来了新气象、新活力。孙梦,这位黄冈市幸福鱼苗孵化专业合作社的监事长,便是归来的游子之一。他曾在广东惠州谋生,但春节返乡后,目睹了父亲那一代人传统的生产与销售模式的滞后,便毅然决定放弃广东的工作,回到故乡。回到村里后,当选为村干部,在组织的培养下不断进步和成长,性格更为刚强、稳健,现担任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孙梦根据市场情况,他勤于思考和探索,迅速将新型销售策略引入鱼苗销售领域。幸福村的养殖户们因此摆脱了被动等待客户的局面,积极走向市场前沿,通过网络平台销售鱼苗,开启了全新的销售旅程。
由于多方拓展销售渠道,巧乘电商“东风”广开市场。他们借助微信、淘宝、抖音等网络平台,销售市场从中南地区逐步扩大到四川、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山东、北京、天津、安徽、江西、湖南、重庆、山西等30多个省市区。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极大拓展了销售市场。目前,幸福村有60余人从事网络销售,占总销售量的40%,原来靠车运、船运发展到更为快捷的空运,互联网为鱼苗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经过多年的逐渐探索和努力发展,幸福村已经形成了以鱼苗孵化、养殖产业为主导,以粮棉油种植、农副土特产为基础、乡村特色旅游等多元发展的现代经济格局,进而辐射交通运输、餐饮、民宿、研学活动、文化采风等蓬勃发展,为全体村民及周边农户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目前,该村121户养殖户全部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坦途,全村共有标准化鱼池1000多亩,再加上辐射带动周边村镇水面,鱼苗孵化总面积已超万亩。不少村民感激地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跟随合作社的指引,结果都取得了较大成功,每家养殖户的利润都翻了一番。因此,要想致富,就必须紧跟村里和合作社的步伐!”
五组村民孙明宽,1991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到沿海地区的广东河源市、深圳市4S店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后来跟随本村亲戚前往江西南昌市、樟树市、上饶市做贩卖鱼苗的生意,时间一久,他就逐渐摸到了门道,初步尝试到做生意的巨大乐趣,也对水产养殖萌发了坚定的信心。于是,他毅然回到家乡决心开始艰苦创业,奋起直追先进养殖户。而此时,许多养殖户完全掌握了鱼苗孵化技术,且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在村党支部和幸福鱼苗孵化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下,孙明宽开始利用近10亩水域搞鱼苗养殖,他不断得到技术指导和管理经验的学习,遇到技术难题总是及时获得了帮助,在大家的无私帮助下,他孵化的鱼苗成活率逐渐提高,其产品也很快销售完,第一年他就赚到了7万多元钱,第二年更是赚到了10余万元。这不仅大大增加自己从事养殖业的浓厚兴趣,而且也让父母深感意外,完全改变了普通农民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开拓了新的思路。于是,孙明宽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从最初的十余亩发展到160余亩养殖面积。
当记者进入幸福村鱼苗孵化基地时,朴实憨厚的孙明宽正在细心查看自家的亲本鱼。他热情地打招呼,并介绍周边的200亩鱼塘均归他所有。再过一个多月,这些亲本鱼将迎来生产高峰期,届时,将会有众多客商前来购买鱼苗。他和父母每年养殖收入达到50万元至70万元。孙明宽满脸喜悦地表示,这一切都得益于村两委和合作社为他们注入的新理念。
据了解,孙明宽2021年被村两委确定为培养的后备干部,并当选为幸福村鱼苗孵化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他每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帮助本村村民及周边养殖户销售水花鱼苗10亿尾左右,为全村养殖户销售夏花鱼苗1亿尾,每年为群众增加收入100余万元。他和孙梦都是网络销售的佼佼者,深得群众赞赏。
春风送爽,润物无声。现年61岁的孙益群,是该村六组小组长,原来主要从事种植业,有10亩水田旱地,由于生产成本高、农资涨价,除解决了温饱,经济收入十分有限。自从幸福村掀起了鱼苗孵化的热潮,鱼苗销售非常火爆,孙益群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便毅然决定将在陶店街上经营的小餐馆转战本村境内,结束了极其简陋的地摊式经营的历史,就在村部附近建起了两间30多平方米的房子,开启了幸福酒家的经营生活,做起农家小炒、夜宵生意。从2009年至今,他夫妻两人除耕种田地外,每年鱼苗销售旺季仅仅两个多月,其生意火红,顾客盈门,每年纯收入8万多元,加上其他经济来源,不用出远门打工就能赚个20多万元,日子现在过得很惬意、舒坦。孙益群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满含热泪说;“我家今天火红的日子,还得感谢政府,感谢村党支部的关怀和照顾!产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感,带来了好生活啦!”
一花引来百花鲜,满园芳菲铺锦绣。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思路开启新篇章。2024年1月,陶店乡幸福村荣获“湖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荣誉称号,该村鱼苗孵化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健康示范养殖场”、“省级良种场”。幸福村依托其独特的水资源优势,以鱼苗产业为核心,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呈现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幸福鱼苗孵化基地已成功跻身我省淡水鱼类人工孵化的关键基地之列。
创新党建增活力,共同缔造结硕果
近年来,幸福村在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杨冬的模范带动下,加快党建成果转化,把村内民生改善、经济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支撑点。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他们把解决一批难点问题、推进民生工程作为突破口,积极创新党建方式和发展思路。2023年,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为幸福村鱼池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带来福音,项目总投资41.1万元。完成池塘清淤修整、护坡维修、池埂加固、进排水系改造、安装环境监控等工作,并安装生态浮床净化水质,推动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他们共投入资金900万元,开展幸福村鱼苗孵化基地排水槽、水池改造项目,对现有的鱼苗孵化水池、排水槽改造升级,进行扩建、加固、硬化等改造,以提高水池的耐用性和孵化容量。引入先进的水质净化设备和技术,确保孵化水池中的水质清洁、稳定,为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对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创造了优越条件。为保证生态放养高效推进,他们积极配合环幸福水库乡村振兴指挥部开展退池还库工作,协调56口鱼池为生态让路,让养殖户树立大局意识,已退鱼池51口。去年,该村积极实施环幸福水库内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185万,鱼池清淤69444m;鱼池硬加宽加固10803米;排水系统改造,每口鱼池排水管连接至净化池,通过尾水处理后达标流入库内。
去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幸福村电商中心与淡水鱼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项目资金约350万元。已完成规划设计、招投标手续,中间大楼作为村办公大楼,两侧分别打造电商中心与淡水鱼博物馆。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占地100亩的高档民宿也已开建,使其尽快投入使用,极大促进了多产业融合,让全村及周边地区实现种植业、养殖业、观光型农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达到企业增效、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增收的目的。
年轻有为、精明干练的领头雁杨冬始终不忘初心,主动作为,幸福村党支部积极做好共同缔造工作,形成壮大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今年共计召开“共同缔造”塆组板凳会12次,发放“共同缔造”倡议书200余份,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30余条;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现和培养吸收新鲜血液,去年至今支部共吸纳积极分子3名,预备党员转正2名。他们着力培养政治素质好、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公道正派、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的后备干部,为未来的全面发展选好接班人,增强村级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和后劲,并且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
未来,他们将以更加饱满高昂的激情、更加坚定勇猛的斗志,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为鄂东地区的乡村振兴谱写灿烂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