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家眼中的明成化年间蛋壳薄胎五彩大海碗
作者:王冠中
武汉雷氏王府藏有祖上爱新觉罗氏传下的瓷器瑰宝——明代成化年制蛋壳薄胎五彩大海碗。明代成化年间是指公元1465年至1487年,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在位。
朱见深是一位有远见、有才能的君主。他的政治手腕和决断力、军事才能和远见卓识,都为明朝的中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见深即位之初,正处于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元气大伤,国内政治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朱见深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平反了于谦的冤案,为这位忠臣正名,赢得了朝野的广泛赞誉。接着,恢复了景帝朱祁钰的帝号,消除了朝廷内部的分裂因素,稳定局势,重振朝纲,恢复国运,为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然后,朱见深注重选拔贤能之士,如李贤、商辂等人,努力改革弊政,提高行政效率,使得朝政清明有序。为促进明朝社会经济繁荣,朱见深放开了很多明朝以往的禁令,激活民间经济贸易活动。尤其是在军事上,明宪宗大力整顿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设立了团营制度,加强了对军队的管理与训练,使得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属于明朝中期对外作战成果最佳的君王,特别是成化犁庭,差点把满清的老祖宗杀完了,当时女真屡次犯边,朱见深派遣汪直北上,给当时还弱小的建州女真带来巨大伤亡,差点使得建州女真被明朝从历史上抹除,所以清朝后来无限抹黑朱见深,毕竟《明史》是清朝所修。朱见深先后平定了广西瑶族叛乱,重创建州女真,震慑了其他边境的少数民族,使得明朝的边境得到了长期的稳定。国防的稳固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成化年间明朝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作为清朝皇族后裔,怎么会收藏到明代成化年制蛋壳薄胎五彩大海碗国宝呢?前面所述,朱见深在成化犁庭差点团灭满清老祖宗,清朝后面的掌权者,那是带着血海深仇无限抹黑朱见深,包括收集明代成化年间战利品,后来,瓷器作为国礼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也算是成因之一。至今,在我国的外交礼仪中,瓷器依然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在英文中China一词,本意是瓷器,也是中国的意思,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不是巧合,这是瓷器与泱泱大国深厚联系的最好诠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仿佛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既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也凝聚了中华先民的智慧与才艺,所以,王冠中先生认为,瓷器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雷氏王府的瓷器收藏,也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书法家、国画家、古玩鉴赏家、收藏家雷鸣东先生。
著名古玩鉴赏家、王冠中先生的表哥雷鸣东先生认为,明代成化年制蛋壳薄胎五彩大海碗需保护好、收藏好,这是传家之宝。雷鸣东,满族,号三乐庐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国画家,古玩鉴赏家,收藏家。出身于书法世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百年老校河南大学美术学院,1960年特招入伍。现任文化部中国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学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画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隶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艺术报社社长、司法部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名誉理事兼艺术委员会主任、道教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等七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间文物藏品鉴定委员会顾问、中国慈善大使、美国中华艺术学会终身顾问。
据雷鸣东先生介绍,明代成化年制蛋壳薄胎五彩大海碗,属于薄胎瓷,也称脱胎瓷、蛋壳瓷,瓷胎薄如蛋壳,胎质用纯釉制成且透光,胎体厚度在1毫米以内,堪比鸡蛋壳,对着光看去,瓷体晶莹剔透,美不胜收,精美绝伦,是明代成化年间传统瓷器品种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产品,由于其展现的艺术魅力卓越非凡,至今在全球享有盛誉,香港国际友人赞誉蛋壳薄胎五彩大海碗的制作技艺为“神技”,视为“稀世珍宝,宛如天上来物”。
其实,薄胎瓷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46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只不过那时只能称为“蛋壳黑陶”,到宋代才开始烧制青白瓷,这就为后来的薄胎瓷制作奠定了基础。明永乐时期已经出现薄胎瓷,至成化时期,这一技艺已取得非常高的成就,官窑技艺精湛,高级民窑也掌握了薄胎瓷的制作技术,大量涌现出薄胎瓷、流霞盏、皮蛋盅、成化斗彩鸡缸杯等专有名称的瓷器。从明代成化年制蛋壳薄胎五彩大海碗可知,薄胎瓷的制作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看不到胎土,只见到晶莹剔透的釉面,胎薄如纸,色彩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青花,拥有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以及粉彩加珐琅等多种色彩,底釉仍以白釉为主,这些瓷器上的纹饰大多寓意吉祥,如凤穿牡丹、山水等,工艺讲究,色彩艳丽,凸显艺术与收藏价值。
雷氏王府王冠中先生家谱显示:其母亲雷氏老夫人,系清皇族爱新觉罗后裔,传承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六位叔伯祖父,分别是长祖爱新觉罗·德世库、次祖爱新觉罗·刘阐、三祖爱新觉罗·索长阿、努尔哈赤亲祖父爱新觉罗·觉昌安、五祖爱新觉罗·包朗阿、六祖爱新觉罗·宝实,以及他们的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族。由于历史原因,清皇室爱新觉罗氏,在明清时期其后裔即改姓金、佟、雷等姓氏。如,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努尔哈赤先捕杀其兄长阿尔通阿、三弟扎萨克图,后幽禁其叔父舒尔哈齐,而舒尔哈齐的第十二代孙改姓雷,王冠中的姥爷即为雷姓,官至晚清开封府道台。王冠中的姥爷亦饱读诗书,且长于文物鉴赏,收藏明代成化年制蛋壳薄胎五彩大海碗,视为传家之宝留于爱女,即王冠中先生母亲雷氏老夫人。
时代在进步,新中国建立以后,薄胎瓷工艺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客观地说,许多产品的薄度、透光度、白度都达到了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比如绘画的精细程度,肯定是古人比不了的,在放大镜下,一些超级精细的画面,带着放大镜画肯定比古人画得更精细,然而,现代制瓷工艺的水平,永远代替不了文物的历史价值。
在古玩收藏界有一条铁律,那就是“现代人很难仿造的东西,通常都是真品!”这话有点绝对。凭心而论,当今的制瓷工艺水平,与明清的官窑比,有了现代科技加持,有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准确实提高了,然而,收藏瓷器为的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并非仅仅是制作工艺的比拼,况且,真实的“大明成化年制”蛋壳瓷珍品,不仅体现古人薄胎碗的艺术魅力,更是实体重现古人陶瓷工艺的发展史,也就是陶瓷烧制温度的发展史,所以,尽管现代烧制的瓷器也许拥有高精度的工艺与设计,但是它们缺乏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价值,因此,瓷器的珍贵与稀缺,不是一个单项的工艺可以评价,其实,也是对收藏家眼力的考验,更是对市场洞察力的挑战。
抚顺新宾清六世祖清永陵
明代的瓷器数量是有限的,经历了动荡岁月与文革时期,很多已经被毁损或流失,因此保留下来的瓷器变得更加珍贵。这就是为什么明代成化年制蛋壳薄胎瓷器,成为了全球艺术品市场上热门收藏品的根本原因,现代瓷器没有这些优势。明代瓷器在收藏市场上的价值更高,归根结底是历史与文化赋予它们的重要地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