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揭秘国宝级收藏品蓝釉唐三彩
2024-10-10 12:53:27   来源:今日湖北

揭秘国宝级收藏品蓝釉唐三彩

邬义训

 

中国民间收藏界有一种说法:“三彩挂蓝,价值连连”说的是带蓝釉的唐三彩1976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巩义黄冶遗址出土了数量极少的唐三彩蓝釉器,其中一件施有蓝釉的三彩贴花炉更显得弥足珍贵。

1728551237328910.png

英伦三岛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博物馆之一,陶器馆三彩陶器琳琅满目,仿佛种回到大唐盛世的感觉,即便如此,却唯独没有蓝色釉的唐三彩。上海博物馆是中国馆藏唐三彩最多的博物馆,品种之多品质之高全国首屈一指,也没有一件带蓝釉的唐三彩。由此可见带蓝釉唐三彩的珍贵和稀少民间收藏界说法确实道出了真谛

1728535870446256.png 

唐三彩声誉鹊起的秘密

考古年谱揭示,清朝末年,也就是1898年前后,陇海铁路开始修建,从河南的郑州、洛阳到陕西的西安、咸阳等地,铁路沿线发掘出大量国宝,其中就有人物俑、动物俑等三彩器。开始没被重视,不知是什么东西,器物损毁很严重。后部分三彩器运送,流转到京城,在文博学术界及朝野上下引起震动。我国著名金石学家王国维、罗振玉等亦为之愕然,通过研究鉴定为唐代古陶瓷,视为稀世珍宝。至此,一些外国人蜂拥而至,不惜重金收购,一时间唐三彩制品蜚声中外。一些古董商外国人纷纷来河南、陕西等地寻宝。

1728535893839401.png 

根据考古发现,唐三彩是在唐高宗时期才开始生产的,因为在此之前的墓葬中没有发现过三彩器。高宗时唐王朝国力日渐强盛,统治阶级的奢侈之风也愈演愈烈。达官显贵们期盼死后仍能享受荣华富贵,因而在自己的墓穴中总要随葬大批珍宝和三彩器,从而使厚葬之风日盛。由于社会需求激增,使三彩器生产出现过度发展之势,唐王朝不得不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节制。如规定各级官员的随葬品数量为:“三品以上九十事(件、套);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并规定各种器物的材质和高度:皆以瓦木为主,不得用金银铜锡,长率七寸。器高限在一尺之内。但据考古发掘中发现,当时随葬冥器数量和高度大都超过了规定。有的三彩马的高度都在1米以上。如现在广州赵泰来博物馆展出的唐三彩马的高度都在1.09米以上。唐三彩创烧于唐高宗时期,兴盛于唐开元年间,安史之乱后,由于国力日衰,三彩器生产开始逐步萎缩,质量大不如前。宋辽时期各地仍有三彩作坊存在,但工艺和装饰已与唐代三彩器都无法相媲美。

1728535911462312.png 

人们曾经一度因唐三彩是对其敬而远之,但经过罗振玉先生在《古明器图录》中为其正明身后,唐三彩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人们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艺术市场形成后,更由于唐三彩造型独特、釉色精美、工艺复杂,吸引众多的收藏者。

1728535928654260.png 

鉴赏满清道台后裔雷氏王府奇异的蓝釉唐三彩

武汉雷氏王府收藏一对极其珍贵的蓝釉三彩马以及一匹蓝釉三彩骆驼有着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雷氏王府王冠中董事长母亲雷氏回忆关于三彩蓝釉骆驼和一对蓝釉三彩马的收藏往事:王冠中的姥爷为晚开封府道台,按照廷的规定,道台最低是正四品,可是从三品。道台和知府属中级官员,知府是从四品正四品知府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如:开封府知府,管辖开封、郑州,以及许昌和周口的大部分地区道台主要监督知府等官员的工作地位略高于知府,在一些特殊岗位有道台例如茶道、粮道和盐道

1728535945232273.png 

王冠中的姥爷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之余,饱读诗书,学冠五车,有很的文化底蕴,在河南省府文化界名气很大。开封府的官,为什么会钟情文化研究呢?这就需要说说从宋朝开始盛行的开封承载文化延伸历史,据今有4000余年历史的开封,素有“八朝古都”之称,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开启一代大宋文化之风,孕育出了王安石、范仲淹、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留下大量上乘佳作,传诵至今。还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当时繁盛景象,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兴慈塔,又名天清寺塔,因其古朴伟岸且具匠心兴建于繁台之上,俗称繁塔,与当时的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并称为京都四大名寺。嘉靖二年(1523年)建禹庙故有禹王台之称此地原有一土台,春秋时期音乐家师旷吹奏古乐于此,故名吹台宋代汴京八景之一梁园雪霁立有有古吹台牌坊一座,清康熙帝曾于1694年亲书功存河洛匾额悬挂于此。李白、杜甫、高适三位大诗人都与梁园有着一段渊源,三贤祠记录三位先贤当年来这里登高凭吊,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不朽篇章。可见开封府崇尚中华文化,王冠中的姥爷履职开封府自然需要做知名文人了。

1728535970811624.png 

有一天在河南省考察的著名的甲骨文金石学家罗振玉先生拜访了王冠中的姥爷家,酒过三巡后,罗振玉与姥爷切磋,交流了甲骨文有关文化后,罗振玉先生向姥爷介绍当前修陇海铁路出土了很多彩陶瓷,很多人都不知为何物通过自己研究应该是唐代彩陶瓷以前通过罗振玉先生推荐姥爷也收藏了一些甲骨文片这次罗振玉先生介绍“我这次来河南也收藏了一些唐代彩陶瓷,您老是不是也收藏一点”罗振玉先生操着一口浓厚的江苏淮安口音说完,姥爷听懂了,高兴地拜托“好啦!你精选一些色彩好有特色的给我收藏,拜托啦!”过了一段时间罗振玉派人送来一对蓝釉马和一匹蓝釉骆驼,也包括一些其他三彩器。过后姥爷给了罗振玉一批银子从此这些珍贵的唐三彩文物就留在了雷家。

雷氏王府董事长王冠中收藏的蓝釉三彩马一对尺寸:高75cm,长75cm。蓝釉马的造型比较肥硕,这种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虽看到是静立的马,但是静中有动,眼睛圆睁,一对耳窝向前张开好像在静听前方的动静,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唐三彩马的内在精神和韵律,对颜色的把控更是精妙绝伦蓝釉深浅浓淡、层次丰富,细密蓝锈好幽蓝的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也可见唐朝匠人高超的制作技艺

蓝釉骆驼单匹,高70cm,长56cm。蓝釉骆驼造型颇有动感,颈部高抬,头上扬,口大张作嘶吼状,双驼峰高耸,骆驼身两侧雕塑了橙黄和绿釉的怒目圆睁的舖首极具威严和雄壮,整器色彩艳丽,细腻的蓝釉面折射出明亮的光线凸显金彩勾勒的骆驼骨架雄浑有力,各色彩搭配协调且色彩饱和度高。以上三彩蓝釉马和骆驼都是1300年前盛唐时期所罕见的杰作。

唐三彩最常见的颜色包括黄、绿、白等,但最为名贵的是施以蓝釉或黑釉的作品。蓝彩使用的着色剂钴料是唐代经过丝绸之路从国外引进,所以数量稀少,蓝色釉料是来自波斯的矿物釉料,后俗称苏麻尼青,在当时比黄金还要贵重,唐三彩是低温烧造,钴料着色比较难,而且着色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蓝色会不断剥落,所以,直接导致了唐三彩带蓝釉稀少,使用者非富即贵这种颜色的稀有性和制作难度使其成为唐三彩中的极品。唐三彩器贵蓝色,三彩挂蓝,价值连城,不愧为中国唐三彩器中的国之宝物!

1728535997994101.png 

后世蓝釉登峰造极,为何只有蓝釉唐三彩是收藏珍品

蓝釉,一种瓷器釉色名蓝釉以氧化钴为呈色剂,最早见于唐三彩,宋代钧窑以天蓝釉为主色调,元代出现高温蓝釉景德镇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朝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元代、明清时霁蓝、洒蓝、天蓝孔雀蓝等蓝色釉瓷均为极品为什么只有蓝釉唐三彩是收藏珍品呢?

唐三彩全称唐代三彩釉陶器,流行与唐代。既然叫三彩,主流是三种色釉,最常见的釉色为黄、绿、白,也有褐、蓝、黑等颜色。收藏界都知道,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其中蓝色钴料是通过丝绸之路、驼铃带来一抹幽蓝,传入中国,也是第一次在陶瓷器上出现,成长于华夏沃土,所以,在当时就非常名贵,有三彩带蓝价格翻一番之说。加之是低温蓝釉,有绮丽之感,不易保存,年代久远,存世稀少,且扭转了古代对蓝色的偏见。

蓝色,在中国早期传统文化中并不受待见,如,《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即可知。战国时期,蓝就被思想家设定在了从属的地位从此,原本属于蓝色的美好意象都被归于青色,譬如蓝天被称为青天等。所以,初期的唐三彩没有蓝釉的地位,直至唐代才从波斯传入中国,而蓝釉的烧造史,其实是一段异域文化融入中国的过程,进而展现出中华文明令人赞叹的包容特质,涵盖科技、文化等领域,呈现万国来朝的盛景,进入华夏祖先的审美体系。

历史上谜团,雷氏王府收藏蓝釉三彩中得到解答,可以解释为什么古代的蓝釉,强力的外部审美与稀缺性的冲击下,改变华夏文明对色根深蒂固的偏见,登上陶瓷文明的主流舞台,开拓了泛着蓝色光彩的独特美学风貌。从而让蓝釉盛世的到来变得不可阻挡,蓝多色彩的结合也因此成为后世瓷器的常见表达,正因为蓝色钴料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第一次在陶瓷器上出现,非常名贵,蓝釉三彩带来彩瓷的繁华盛景,由此,三彩带蓝价格翻一番之说自古就道出了极品收藏的不易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