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二十大精神 红军后代讲党史
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70余次,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有的是专程去瞻仰革命旧址和纪念场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每到一地,我都是怀着崇敬之心,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党史、铭记党史,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真正坚定历史自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这样做,就一定能收到明显成效。”
第二讲、湘鄂西红军和苏区的发展历程
一、红二军团成立
组建红二军团。一九三0年五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红军代表会议。会议决定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成军团和军,执行“争取革命暴动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直到全国政权夺取的总任务”。要求红军集中力量“进攻交通要道、中心城市,消灭敌人主力”。要求在八月以前无条件地扩大红军五十万,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和组织序列,以统一军制。段德昌代表鄂西特委参加了这次会议。
按照上海红军代表会议的精神,红六军于七月一日攻克公安南坪。七月三日,由湘鄂西前委领导的红四军进驻西斋,得知红六军攻克公安,便经申津渡进军公安,七月四日与红六军在公安会师。七日,两军在公安召开联席会议,红四军改称红二军,成立红二军前委,并开始北渡。红六军自公安出发,攻打弥陀寺,歼敌二百余。两军在斗湖堤一带渡江,红二军渡江时,击退敌舰阻扰,到达郝穴,确定进攻监利。红二军攻下了监利的堤头镇,歼敌二百余人。红六军经普济观、太马河向监利进攻,进至刘家铺时,遇国民党军新编第五师两个团的顽强阻击,未能实现攻城计划。两军撤退到普济观、沙岗一带休整。在普济观召开前委会,正式决定组建红二军团,成立二军团指挥部,这次会议开了一个星期,讨论统一了部队的编制序列。红六军的纵队、大队、中队、分队改组成为师、团、营、连、排,并以排为单位成立伙食单位。红二军,原来的路指挥部改组为师,下属团、营、连、排。
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前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周小康任政治委员,孙德清任参谋长,留鄂西工作的中央代表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
第二军:贺龙兼任军长,朱勉之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四师及警卫团。第四师,王炳南任师长,陈协平任政治委员,向鲁清任参谋长;辖第十团,团长张一鸣,政治委员吴凤卿;第十一团,团长覃甦,政治委员汪毅夫;第十二团,团长吴虎臣,政治委员张海涛。警卫团,团长贺佩卿,政治委员吴协仲。
第六军:邝继勋任军长,下辖第十六、十七师。第十六师由红六军第一纵队改编,王一鸣任师长,王鹤任政治委员;师辖第四十六团,团长李骑;第四十七团,团长贾鸣钟,政治委员邱鸿禧;第四十八团,团长桂伦,政治委员谭抗。第十七师由红六军第二纵队改编,段德昌任师长,许光达任政治委员;师辖第四十九团,团长刘仁载,政治委员戴文斌;第五十团,团长张海清;第五十一团,团长陈华山,政治委员段德福。全军团共1万余人,枪5000余支。
红二军团在普济观未完成整编,因战事紧急即向东北转移。红二军开驻府场,红六军开驻峰口,边战斗边继续进行整编。
红军第二军团和党的军团前委成立,标志着湘鄂西革命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组织上统一了湘鄂西苏区的主要武装力量。整编前,红六军没有伙食单位、是一支分散在群众家里吃饭的游击队,红二军的组织编制也比较杂乱,整编成为统一编制的正规红军,对革命战争发展和湘鄂西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普济观前委会议确定了部队建设、部队行动方针和发展方向等重大事项。根据红二、红六军的诞生地不同、发展历史不同,军队具有其不同的特点、存在不同的问题。整编后前委以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为重心,建立和健全各级政治机关,加强党团和思想作风建设;充实部队的工农成分,提高政治素质;加强团结教育,反对极端民主化和游击习气,整顿部队纪律;利用战斗间隙,结合实战进行军事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前委确定了部队的行动方针和根据地的发展方向。要求充分利用统治阶级内部分裂的有利时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当时湘鄂西的国民党正规军已大部开赴中原参加蒋、冯、阎的军阀混战,洪湖苏区仅有讨逆军新编第三师李云龙部及独立十四旅彭启彪部分驻于沙市和监利等要点,其余各地只有团防、白极会等反动地方武装防守,出现了有利于革命战争胜利的新态势。当时湘鄂西各根据地之间、各苏区内部许多地方被国民党军控制,前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时机,迅速发展与扩大红军力量。首先集中力量以六个月为期,拔除洪湖苏区内部的白点,肃清地方反动武装,在建立中心区域的同时,逐次开辟敌人统治薄弱的襄河北岸,将京山、钟祥、潜江、天门汉川连成一体,再向荆门、当阳、远安地区发展,逐步使湘鄂西各根据地联成一片。实现这一重要计划,北可与襄、枣、宜苏区连贯,西能与巴、兴、归苏区打通,东联湘鄂边苏区,掌握跨襄河、越长江的广大回旋余地,红二军团处在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战略地位。
根据前委的战略部署,各部队于七月下旬分两路向东北挺进。军团主力扫除潜江龙湾、熊口等白点后,跨过东荆河一举解放潜江县城,基本上肃清了襄河以南潜江县境的反动势力,残敌逃窜至襄河以北,红军乘胜北渡襄河,攻占天门重镇岳口。国民党军担心红军向东发展威胁武汉,急令汉川的教导第三师、第二十五师一部,增援岳口、沔阳一线,纠合当地北极会、大刀会等反动武装拼死反扑,阻击红军。北极会是一种封建会道门组织,也叫白极会,以土豪为骨干,匪首称“老师”,按乡、村组织编练队,胁迫群众参加,蔓延沔阳一带,不断向苏区发动进攻,使东荆河一带革命工作遭到很大破坏。红二军团主力击退敌人的反扑后,主动撤到襄河南岸,巩固襄河以南地区,再稳步向外扩大。与军团主力在潜江地区行动的同时,红六军十七师赴沔阳地区打击白极会等地主武装,在杨林尾等地严重打击了反动武装,残敌窜至彭家场等地。至此,洪湖苏区的江陵、监利、潜江、沔阳等县联成一片,各地的游击队、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等地方武装,得到扩大和提高。
二、沙市惨败
一九三○年上半年,以李立三为代表的第二次“左”倾路线在中央取得了统治地位。他们过分夸大国内统治阶级的危机,过高地估计革命力量的发展,一九三○年六月十一日中共中央发布《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此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并将各级党、团、工会领导机关合并组成领导武装起义的行动委员会。规定湘鄂西红军帮助鄂西与鄂西南地方暴动,尔后各路红军向武汉进迫,会师武汉,饮马长江。中共湖北省委在六月通过了《湖北政治任务决议案》,认为“湖北是中心区之一”,具备“革命首先在湖北胜利的可能”,要加紧准备武装暴动,争取革命首先在湖北胜利。鄂西特委在江陵沙岗的全家渊,召开鄂西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由周小康主持。因敌情紧迫,大会只开了三天,即告结束,没有形成决议,也没有进行选举。特委根据中共中央的“左”倾方针,指责红二军团会师时,没有进攻沙市是右倾,违背了中央的集中进攻路线。不同意前委在普济观会议上议定的行动方针,坚决要求红二军团攻打沙市。
红二军团经月余战斗准备,在府场、峰口等地休整了一周,完成了战术、技术训练和整编任务。全军上下一心,部队素质迅速提高。红二军团突然发起袭击,攻占荆门县沙洋镇,并以一部兵力强渡襄河向东发展。就在红二军团捷报频传之际,鄂西特委连续来信催促他们折返向南,进攻沙市。红二军团被迫放弃原来计划,回师攻打沙市。
沙市南邻长江,交通方便,是国民党在鄂西的统治中心。守敌为独立十四旅,约两个团的兵力,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红军九月五日发起进攻,因缺乏攻坚的武器和经验,经过一昼夜的顽强战斗,未能攻克城防,红二军四师十团团长张一鸣等英勇牺牲,部队伤亡达千余人,攻城惨败,余部被迫撤退至周老嘴一带整顿。
此时中共湖北省委行动委员会又令红二军团进逼武汉,配合鄂豫皖、湘鄂赣等地红军,夺取全省政权。前委执行上述指示,同时兼顾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决定结合普济观会议确定的方案,以红二军沿潜江、天门、京山地区前进,红六军沿监利、沔阳、汉川地区前进,逐步向东北方向发展。九月上旬,红二军自潜江渡襄河到达永隆河一带。红六军从江陵地区出发,经监利县境时,值江南反动武装大举“清乡”,红六军遂渡江打击“清乡”的敌人,在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援与石首、华容二县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先后攻克石首、公安藕池等城镇,毙敌石首县长以下数百人,缴步枪三百余支、机枪九挺,扩大了江南根据地。
讲述人:张志奇 ,红军战士张文炎次子,红色基因传承人。1980、02参加工作,1991、07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首席专家;管理学博士、中质协品牌培育专家、国家工信部品牌评价专家。中国式企业现代化管理实施指南系列标准制定工作组组长;《中国现代化综合管理实施指南》系列丛书主编,中华名师。现出版理论专著、企业管理著作八部、发表企业现代化管理论文和红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