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朱菲) 去到无锡必游太湖,而游太湖必至鼋头渚。
明朝诗人华云的《鼋头渚》“路入桃源九曲环,早春放棹碧云间。瑶台倒映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片片峰霞开罨画,微微石溜起潺湲。胜游况值云霄客,共羡轻鸥去不还。”可说是道尽鼋头渚的风光,山清水秀,浑然天成,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不负“太湖第一名胜”之称。
华云是明朝常州府无锡人,字从龙,号补庵,嘉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南京刑部郎中,几百年前华云就专门写诗吟咏鼋头渚,看样子,确实是一个老风景区了。没想到,看风景竟然无意间了解到,家喻户晓的国家5A级景区鼋头渚,其核心部分竟然是在杨氏家族的杨翰西1916年所建的充山和横云山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与鼋头渚隔湖相望的杨氏家族祖居地管社山庄,则是太湖边著名的湿地公园。
原来,杨氏家族从杨藕芳这一代起,在台湾总办商业洋务,并在无锡创办了无锡近代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业勤纱厂,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先行者,成为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先驱。记得2023年3月看到一则消息,2023中国无锡太湖鼋头渚国际樱花节正式启动,游客蜂拥而至看鼋头渚的3万余株樱花。结果有人吐槽,“鼋头渚一天5万人流量,可只有3万株樱花树,到底够不够用?”当时,这个话题的讨论还持续“霸占”微博热榜。大家觉得“树都不够用了,每棵树都像影楼基地”,确实是一人一棵树,还余下2万人哪。为了看樱花,也是够拼的。
这么说,杨氏家族建成了鼋头渚最经典的景观,在管社山庄至今还有杨氏祠堂在园内。据说,1917年鼋头渚始建园林,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先后有地方绅士杨翰西购地建“横云山庄”及募资建广福寺、陶朱阁,另有王心如建“太湖别墅”,还有陈仲言建陈园(若圃)、郑明山建郑园等,一时间私家园林建筑星罗其布,逐年增多。建国后,这些私家花园和别墅大都由政府接管,合并成“鼋头渚公园”。后来,不断扩建新景点,形成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芦湾消夏、太湖仙岛、江南兰苑、广福古寺、中犊晨雾等10多处各具风貌的美景,总面积也超过了逾500公顷,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
宋代苏轼作《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是啊,一壶好茶离不开好水,陆羽为天下之水排名,第二便是无锡惠山寺的石泉水。苏轼大概是深谙好水烹好茶,于是来此与好友共享。
如果说有一种颜色能代表太湖的秋天,那一定是金黄色,它诠释着这个季节最独特的色彩。